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17篇
内科学   10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33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 ,6 0岁 ,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隐痛不适 3个月 ,加重 5天入院。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腹软 ,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触及 ,脾肋下缘约 2 0cm。B超、CT示 :脾内占位性病变 ,考虑为淋巴瘤。手术所见 :脾约 18 0cm×15 0cm× 12 0cm ,表面光滑 ,质中等。脾门淋巴结肿大 ,腹腔淋巴结不肿大。病理检查 :巨检 ,红褐色脾组织 1个 ,被膜完整 ,结节状 ,体积为 17 5cm× 15 0cm× 12 0cm ,重 6 6 0g ,切面见一灰白及灰红色肿物 ,细腻 ,鱼肉状 ,大小为 16 0cm×13 0cm× 8 8cm ,肿物边缘…  相似文献   
12.
宁心红杞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韦镕澄  徐昌芬  马红  郑真  刘万菊  吕晔 《药学进展》2004,28(11):521-523
目的:观察长期服用纯中药制剂宁心红杞胶囊,对围绝经期妇女症状、子宫内膜、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绝经未逾5年妇女26例,未绝经妇女14例,持续服用宁心红杞胶囊3个月以上,观察其临床症状、阴道脱落细胞、血清中女性激素含量、阴道流血及子宫内膜厚度等的变化。结果:长期服药后,临床症状好转,阴道脱落细胞伊红指数上升,女性激素稳定在一定水平,无阴道不规则流血现象,子宫内膜增值在正常范围内。结论:纯中药制剂宁心红杞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大样本观察普洛迪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原则下,治疗组给予普洛迪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4、90天的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改良Rankin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改变、实验室生化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95例(30.76%),显著进步326例(51.42%),进步90例(14.20%),无变化22例(3.47%),恶化1例(0.15%),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基本痊愈48例(16.00%),显著进步80例(26.67%),进步95例(31.67%),无变化76例(25.33%),恶化1例(0.33%),总有效率74.3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实验室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实验室生化检查数据显示治疗组安全性略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洛迪治疗缺血性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专病笔谈--面瘫(1)针灸治疗面瘫何时介入最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有的人认为面瘫初期不宜做针灸治疗,主要是看到了部分患者针刺后病情加重的现象,因而主张面瘫进入了恢复期后再行针灸治疗;也有的针灸师看到面瘫初期患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怕过早治疗仍不能立即扭转这种加重的趋势,担心患者认为越针症状越重是由于医生的水平不行,因而主张干脆等面瘫进入恢复期后再行针灸治疗;还有一些人以为针灸只是一种康复方法,只适用于各种疾病恢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吴洁 《当代护士》2018,(2):51-53
目的总结内镜下Dieulafoy病出血吻合夹止血术的护理配合与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6月收治的7例行吻合夹止血术治疗的Dieulafoy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全程心理健康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观察及出院后指导。结果 7例Dieulafoy病患者共使用7枚OTSC吻合夹,术程顺利且均达到止血效果,无内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应用吻合夹止血术治疗Dieulafoy病出血护理应更人性化,而不应只注重患者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包括心理健康指导和出院后指导等的综合式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血清脯肽酶与慢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及与血清透明酸(HA)和前胶原Ⅱ(PC Ⅱ)水平的平行比较,进一步评价了血清脯肚酶(PLD)活性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模型显示,PLD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平均积分(Mf)呈“剪刀差”改变。6周前PLD活性随Mf增加而升高,6周后Mf继续增加而PLD活性逐渐降至正常,提示PLD主要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并不反映肝纤维量的多少。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变患者的PLD升高最明显,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PLD活性与HA及PC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从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角度研究胶原蛋白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再次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以本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初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再通的2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7年2月初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再通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提高患者内瘘的日常护理能力、改用钝针穿刺、使用红外线照射、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再次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内瘘血流量200 ml的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17.4%;观察组初次血栓形成后再次血栓的发生率11.2%,低于对照组的34.8%;观察组无一例重新手术建动静脉内瘘,低于对照组重建内瘘率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初次血栓再通后,通过提高患者内瘘的日常护理能力、改用钝针穿刺、使用红外线照射、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方法可一定程度防止再次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定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自行开发的H FAB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步夹心法对 12 6名健康体检者和 5 3例AMI患者血清H FABP进行检测 ,同时测定肌红蛋白 (MYO)、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肌钙蛋白I(cTnI) ,并对AMI进行动态观察 ,对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等进行分析。 结果 H FABP在AMI后 (1 84± 0 6 4 )h血浆浓度即开始升高 ,比CK MB、cTnI早 (P <0 0 1) ;时间浓度动态曲线与MYO相似 ,与CK MB、cTnI相比曲线前移。AMI后 2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4 7%、80 4 1% ;4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9 16 %、91 2 6 %。 结论 AMI后 2、4hH FABP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望成为重要的早期和排除诊断的血清心肌标志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以pCMV-e23sFv-Fdt-tBid为模板扩增e23sFv-Fdt-tBid片段,并将其克隆人pET-22b原核表达载体;将该表达载体转化BL21大肠杆菌并挑取表达蛋白较高的克隆菌,划线接种传代50次;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蛋白诱导表达的Western blot分析鉴定e23sFv-Fdt-tBid免疫促凋亡蛋白表达工程菌的稳定性.结果 成功构建pET-22b-e23sFv-Fdt-tBid原核表达载体,并在BL21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革兰氏染色方法、扫描电镜形态观察、菌种质粒酶切鉴定及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良好,可以稳定表达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结论 成功构建了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原核表达载体,鉴定了表达该免疫促凋亡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种稳定性,为HER2靶向免疫促凋亡蛋白e23sFv-Fdt-tBid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多中心完全随机、标准治疗平行对照方法评价京万红软膏治疗糖尿病足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有11家医院参加,采用多中心完全随机、标准治疗平行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131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京万红软膏组67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创面面积分别为(16.7±6.1)cm2和(15.9±8.3) cm2,创面形成时间(45.7±68.3)d和(52.5±79.6)d 。两组分别用京万红软膏或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涂于创面,观察疗程均为20周。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京万红组于2、5、10、15周创面愈合速率明显优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组,以第5周、10周最为明显(P<0.01)。京万红组创面达到完全上皮化平均时间为(46.5±15.6)d,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组为(67.9±17.9)d,差异显著(P<0.05)。结论:京万红软膏与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均有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作用,京万红软膏作用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