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64篇
外科学   381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严重创烧伤由于其突发性、群体性、惨烈性和对公众的巨大冲击,一直是国家防控的重点。本文就建立我国网络化的创烧伤救治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系统论述,特别就这一网络化救治体系建设的规划和重点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创面愈合的研究涉及多种组织和细胞及多个系统,而这些系统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正成为近年该学科研究的新方向。瘦素作为多功能调节因子其在组织修复中的影响或许为创面愈合机制的阐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将当前瘦素可能参与的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总结,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汗腺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神经支配和汗液产生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的归纳总结,加深对汗腺再生与重建理论依据的认识。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5-01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以及神经支配及汗液产生机制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weatgland,structure,function”,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清华全文期刊数据库1990-01/2005-01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神经支配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的相关文章,检索词“汗腺、发生、结构、功能”,限定语种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汗腺发生、形态、结构、神经支配及汗液产生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10篇相关文献,14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0篇文献是由于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140篇文献中,86篇涉及汗腺发生、形态与结构,31篇涉及汗腺的神经支配,23篇涉及汗液产生及汗腺细胞电生理实验。①汗腺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赖于表皮基底膜区的生理性稳定与真皮-表皮间的相互作用,是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细胞外基质、表皮生长因子共同协调作用作用的结果。②汗液从汗腺的分泌部分泌时为近等渗液,流经导管时,钠、氯和一些水分被重吸收,使汗液的成分发生变化,最终以低渗液从皮肤表面排出。③汗腺导管细胞和分泌细胞具有不同的电生理现象,正常状态下分泌细胞静息膜电位明显高于导管细胞。④大量体外实验成功分离并培养了汗腺的导管细胞、分泌细胞以及肌上皮细胞,并对其形态发生、生长调控及分化与功能进行探讨以期重建汗腺。结论:由于表皮干细胞与汗腺在发育学上有共同的起源,有可能利用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从而再生汗腺。另外大面积烧伤患者仍有部分残留的汗腺,有可能通过加速汗腺再生速度和消除瘢痕组织中的屏障因素来重建汗腺。  相似文献   
6.
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肠损伤后黏膜上皮修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肠上皮细胞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病理因素均可介导肠上皮细胞损伤 ,造成其功能的可逆或不可逆丧失。创伤、失血性休克、肠移植、肠栓塞、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均有肠损伤这一病理过程。因此 ,更深入了解肠上皮细胞损伤机制 ,采取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将为临床提供更好治疗手段和策略。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一类细胞内广泛分布的丝氨酸 /苏氨酸残基的蛋白激酶 ,是一族连接细胞膜表面受体与决定性基因表达之间的重要信号调节酶。其作用过程涉及多层次的细胞调节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移植外源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小鼠急性肾损伤(AKI)炎性微环境的影响及对肾组织的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孕后期C57BL/6雌性小鼠的UC-MSCs。另取雌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KI组、AKI+MSC移植组,每组20只。AKI组和AKI+MSC组用微型动脉夹夹闭小鼠双侧肾蒂45 min复制AKI模型,并于模型制备成功时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2 ml(AKI组)或1×106 UC-MSCs(AKI+MSC组)。于第2天和第7天每组活杀10只小鼠,取眼球血及肾组织,检测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干扰素-1(IFN-1)及抗炎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IL-10、B淋巴细胞瘤-2(Bcl-2)的水平。结果:2 d时AKI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质空泡性变,BUN和C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造模成功后肾小管受损严重,7 d稍有减轻;AKI+MSC移植组小鼠肾功能在2 d时较AKI组有所恢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减轻(P<0.01),7 d基本恢复正常。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KI组各时间点肾组织匀浆中促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抗炎因子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2 d较7 d更加明显。各时间点AKI+MSC组抗炎因子的水平较AKI组明显升高,促炎因子的水平明显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7d较2 d改善更明显。结论:MSC可通过减轻AKI肾组织炎症反应,调节损伤肾脏组织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发挥保护肾损害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存在于大多数成体器官中的类成纤维细胞群,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不同的谱系细胞分化。Falanga等[1]将MSCs与造血细胞共同培养,发现MSCs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提示MSCs具有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并调节其他细胞功能的能力。MSCs在进入创面或是其他损伤组织时会被激活,起到促进创伤愈合和改善局部缺血的作用。目前MSCs作用于创面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MSCs在调节免疫应答和免疫排斥反应方面的功能,以及在促  相似文献   
9.
有关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各种原因 (如创伤、烧伤、冻伤、放射性或静脉曲张所致溃疡等 )导致的损伤以及不同部位 (如体表、内脏等 )与不同程度 (如范围、深度等 )损伤的差异 ,使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的研究工作变得十分困难 ,但它们相同或相似的愈合机制又为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传统理论上将组织损伤后的愈合过程分为炎症与渗出、肉芽组织的增生以及瘢痕形成与重塑 3个主要阶段。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对创伤修复的认识逐步深入 ,现在有关组织创伤后的愈合过程又被看作是各种修复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和消失的过程。同时 ,它又是一系列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不同脱细胞方法对无细胞真皮基质抗原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异体/异种真皮无细胞化可直接关系到移植后局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程度和复合皮的质量.因而探索不同的脱细胞方法对无细胞真皮基质抗原成分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9—07/2000—07在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外科完成.将人和小猪正常中厚皮肤经体积分数为0.002的戊二醛交联后,用1.25g/L胰蛋白酶、1.25g/L dispase和高渗盐(3mol/L NaCl)分别与体积分数为0.005的Trjton X-100依次或同时进行脱细胞处理24h.制成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再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抗原性比较。结果:单独使用胰蛋白酶、dispase和NaCl处理能使表皮有效地移除,但真皮中仍有较多细胞残留,如将其与Tnton X-100联合或再经Triton X-100处理24h后,真皮组织内细胞相关抗原(HLA-ABC,HLA-DR,波形蛋白,结蛋白,肌动蛋白.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角蛋白)全部消失,并且细胞外基质成分(透明质酸、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以及Ⅰ,Ⅲ和Ⅶ型胶原等抗原明显减弱。相比之下,戊二醛交联组和Nacl+Triton X-100处理的ADM浅层保留较多的Ⅳ型胶原、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成分。各种方法制备ADM的抗原强弱依次为:NaCl(+Triton X-100)&;gt;dispase(+Triton X-100)&;gt;胰蛋白酶(+Triton X-100)。结论:采用胰蛋白酶联合去污剂制备ADM是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脱细胞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组织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