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35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研究发现COVID-19康复患者在出院后在14 d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期间有样本采集核酸检测再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复阳)的情况,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研究采用文献查阅综述的方法,旨在综合描述COVID-19复阳者临床人口学特征、可能影响因素以及传播风险,为COVID-19患者出院管理、医疗资源救治分配和传播风险控制提供综合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8—2020学年广州市托幼机构儿童因呼吸道症状/疾病缺勤的情况,为托幼机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从“广州市健康监测系统”收集筛选2018—2020学年托幼机构儿童因病缺勤数据,利用R 4.1.3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18—2020学年分别对1 965,2 019,2 236所托幼机构开展监测,3学年儿童因呼吸道症状/疾病缺勤率分别为3.08‰,2.02‰。托班、小班、中班及大班因呼吸道症状缺勤率分别为3.75‰,4.17‰,2.97‰,2.09‰,因呼吸道疾病缺勤率分别为2.34‰,2.60‰,1.94‰,1.50‰,高年级缺勤率低于低年级(χ2值分别为65 197.95,27 929.44,P值均 < 0.01);男生因呼吸道症状/疾病缺勤率(3.11‰,2.05‰)高于女生(3.06‰,1.97‰)(χ2值分别为57.71,229.45,P值均 < 0.01)。托幼儿童因呼吸道症状/疾病缺勤呈现12月及次年5月2个高峰,2019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呼吸道症状/疾病导致的缺课率较之前同期降低。  结论  由呼吸道症状或疾病导致的缺勤占因病缺勤总量的一半,且具有季节性,低年龄段及男生是因呼吸道症状/疾病缺勤的重点关注对象。应充分发挥学校晨检系统症状监测的及时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主要食品中镉含量,对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镉暴露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2016—2018年监测广州市共16类2 882份食品镉含量,结合2011年广州市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应用点评估方法,初步评估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主要膳食的镉暴露风险。结果 广州市市售主要食品中镉平均含量为0.000 4~1.397 5 mg/kg,总检出率为81.37%,其中双壳贝类的镉含量平均值最高,为1.397 5 mg/kg。3~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主要膳食镉的月平均暴露量分别为17.129 5、13.970 9 µg/kg·BW,安全限值(MOS)均>1;根据食品化学物高端暴露模型计算,高端暴露量(P95消费量)分别为43.018 2、39.812 7 µg/kg·BW,MOS均<1。3~6岁、7~17岁儿童青少年膳食平均消费水平下镉暴露的主要来源依次为米及米制品、叶菜类和双壳贝类,3类食品累加贡献率分别为72.39%、75.09%;高消费水平下镉暴露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双壳贝类、米及米制品和叶菜类,3类食品累加贡献率分别达89.01%、91.27%。结论 广州市3~17岁儿童青少年通过日常膳食摄入的镉对健康造成的风险较低,但食物高消费水平下尤其是双壳贝类高摄入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应加强重点食品的镉含量监测,倡导平衡膳食和食物摄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内的分布特征。 方法 于2018年在广州市越秀区(市区),从化区(农村)和番禺区(市郊)采集PM2.5有效样品252份,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浓度,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季节间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广州市大气PM2.5中16种多环芳烃均有检出,但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年均值为(4.907±3.642)ng/m3。PM2.5及多环芳烃的质量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表现为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4~72.439,均P<0.05)。市区为(54.321±35.106)μg/m3,农村地区为(46.298±25.933)μg/m3,市郊PM2.5的质量浓度为(51.821±30.033)μg/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3,P>0.05),多环芳烃中萘、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的污染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28~6.422,P<0.05),农村高于市区和市郊。结论 广州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较低,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和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县中小学生溺水高危行为的发生情况以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溺水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疏附县布拉克苏乡和乌帕尔镇28所小学及2所初中,对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14 543人纳入分析。有23.9%的中小学生在近12个月内发生过溺水高危行为,更高的游泳水平、性格内向、较强的好奇心、和同学相处较差、和家人相处较差、学校附近有开放性水域、家附近有开放性水域是溺水高危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和高危行为的关注,加强学生的溺水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注意学校及社区开放性水域的管理与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提高其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9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报告的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研究的14年间,广州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9起,原因查明率为94.38%,中毒人数2 692人,死亡11人。69.66%的事件发生在5—9月。75.28%的事件致病因素是细菌,副溶血弧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致病菌,63.64%的死亡病例归因植物性食物中毒,78.65%的事件中毒场所在集体食堂。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3.50 h(范围为:0~135.33 h)。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的中位数是0.60 d(范围为:0.04~5.69 d),r=0.601,P<0.01。 结论 加强食物中毒事件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尽早介入处置,加强针对性的宣传,落实重点场所防控督导巡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和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开展现行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 收集、整理2015-2016年广州市大肠癌筛查数据,评价问卷调查、便隐血检查和全结肠镜检查的筛查效果。结果 2015-2016年广州市50~74岁重点人群完成初筛220 834人,初筛阳性37 040例(16.77%)。全结肠镜检7 821人,肠镜检查顺应率为21.12%(7 821/37 040)。发现各类肠道病变4 126例(52.76%),其中进展性腺瘤614例(7.85%)、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变73例(0.93%),大肠癌230例(2.94%);各类病变中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病变早诊率为87.24%;筛查发现早期癌99例,占总大肠癌的46.26%。大肠癌筛查发现率为104.15/10万,明显高于相应年龄段(50~74岁)大肠癌监测发病率81.18/10万(P<0.001),表现为≤69岁年龄段大肠癌发现率明显高于相应发病率,≥70岁年龄段则相反。结论 广州市大肠癌筛查策略可以发现大肠癌高危人群,提高全结肠镜病变检出率、癌前病变早诊率和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比例,≤69岁人群受益高于70~74岁人群,是大肠癌筛查重点关注人群,应需进一步促进高危人群肠镜检查顺应性。  相似文献   
8.
2013年元旦过后,社会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公共卫生热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国际上各大新闻媒体以《美国流感大暴发,多地进入紧急状态》、《美国流感肆虐》等为题,宣称美国发生大范围流感暴发,正经历着十年来最严重的流感"潮",医院人满为患,已有数十名儿童和青少年死于流感.抗病毒药物出现短缺,波士顿、纽约等城市已因流感进入紧急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手足口病重复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广州市共有1711名手足口病重复感染病例,重复感染病例发生率3.36%,每次感染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 05例,首次感染不同的肠道病毒后,二次感染手足口病病毒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5.233,P<0.001).结论 手足口病重复感染实验室结果证实了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之间感染后不能形成有效的交叉保护,同一类型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后是否能获得持久性特异性免疫力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Group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 Vaccine,MPCV.AC)进行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为在人群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广州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月龄~5岁受种儿童,连续随访3天,主动监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受种儿童进行被动监测,观察接种后MPCV.AC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主动监测262名受种儿童,5N23月龄婴幼儿(60人)未观察到不良反应,2~5岁儿童7人(3.4653%,7/202)出现轻度局部不良反应。10356名被动监测儿童接种MPCV-AC后,19例(0.1835%)报告轻度局部反应(主要为硬结和红、肿),9人(0.0869%)出现全身反应。结论儿童接种MPCV-AC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