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提高其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9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报告的广州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 研究的14年间,广州市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9起,原因查明率为94.38%,中毒人数2 692人,死亡11人。69.66%的事件发生在5—9月。75.28%的事件致病因素是细菌,副溶血弧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首要致病菌,63.64%的死亡病例归因植物性食物中毒,78.65%的事件中毒场所在集体食堂。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3.50 h(范围为:0~135.33 h)。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接报的中位数是0.60 d(范围为:0.04~5.69 d),r=0.601,P<0.01。 结论 加强食物中毒事件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尽早介入处置,加强针对性的宣传,落实重点场所防控督导巡查,将有助于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和危害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 — 201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 — 2016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0起,发病62 562例,死亡65例。 未分级事件和传染病事件分别占总报告事件数的83.04%和93.04%,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198, P<0.05。 事件发生场所为学校的占事件总数的74.41%,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08 (0 ~ 168.41 )d,首例病例发生时间至接报时间的中位数为6.32(0 ~ 86.72 ) d,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33,P<0.001。 结论 2007 — 2016年传染病为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事件类型,主要发生场所为学校。 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早报告、早处置,以减少事件扩散范围和危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和续发率,为COVID-19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区分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选择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为指示病例,以最短潜伏期1~3 d分别评估传染力和续发率。结果 截至2020年2月18日,广州市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349例,其中,确诊病例339例(占97.13%),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2.87%)。共报告聚集性疫情68起,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217例(确诊病例210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每起聚集性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中位数为3例,确诊病例数中位数为2例,无症状感染者数中位数为1例。最短潜伏期1~3 d的传染力平均值为2.18(即每起聚集性疫情中每个病例平均传染2.18人),家庭成员传染力平均值为1.86,家庭成员传染力比例为85.32%(1.86/2.18)。最短潜伏期为1~3 d的全部密切接触者续发率为17.12%~18.99%,其中,家庭成员续发率为46.11%~49.56%。结论 广州市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家庭聚集性为主,传染力强,加强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社区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广州市一起与航空器有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探讨病例感染来源。  方法  以广州市某入境航班报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以现场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航班累计报告的病例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   该航班共有乘客211人,机组人员14人,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1例,均为乘客,发病率为14.69%(31/211),其中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0例。 病例以GC公司员工为主23例(74.19%)。 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和外国人接触频率高、与感染者同住是本次疫情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接触频率高的人员感染风险是接触频率低或不接触人员的6倍左右,与感染者同住人员的感染风险是不和感染者同住人员的11倍左右[risk ratio(RR)=11.500,95% 置信区间(95%CI)为1.835~72.069]。  结论   在本次事件中,报告病例在境外国家感染后通过乘同一航班输入我国广州市的可能性高,因共同暴露于同一航班而感染的可能性低,但在乘坐航空器期间仍需做好个人防护以有效降低因航空器共同暴露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起因食用某连锁蛋糕店蛋糕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为今后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与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事件原因进行判断。结果该起食品安全事件为一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某小学的教职工及家属共73人出现食物中毒症状,事件源头为某连锁店销售的蛋糕。结论连锁店经营的食品容易引起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因此必须从食品的加工环节到销售环节加强监管,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州市野生禽鸟从业人员H7N9禽流感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广州市9个野生禽鸟场所选取179名从业人员(包括97名密切接触禽鸟及粪便的从业人员和82名非密切接触人员)进行H7N9禽流感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97名密切接触人员和82名非密切接触人员对H7N9禽流感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69.81%和62.20%,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报纸和网络。直接接触人员在接触禽鸟及粪便时,总是会戴口罩、戴手套、穿工作服、穿水鞋/防水鞋套、戴防护帽的比例分别为92.78%、84.54%、83.51%、83.51%和71.13%,接触病/死禽鸟时均未能采取全面的防护措施。密切接触人员和非密切接触人员对病死禽/鸟能采取正确处理措施的比例分别为97.94%和96.34%,1年内接种过流感疫苗的比例分别为35.05%和15.85%,表示愿意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分别为76.29%和78.05%。结论广州市野生禽鸟场所从业人员对H7N9禽流感知识知晓率有待加强,个人防护措施普遍不全面。流感疫苗实际接种率和意愿免费接种的比例相差较大。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优势媒介,强化海报、广播或讲座等传统媒介,加强H7N9禽流感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 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查找可疑餐次,对2016年广州某旅行团食物中毒事件中可疑餐次食物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病例样本进行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实验室检测。 结果 共发现137名病例,症状主要为腹泻(100%)、腹痛(86.13%)、呕吐(21.90%)。食用10月17日午餐的豉汁蒸金昌鱼(OR=13.82, 95%CI:1.71~111.73)和10月18日午餐的传统手打墨鱼丸(OR=4.83,95%CI:1.82~12.79)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O4:K8)。 结论 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豉汁蒸金昌鱼和传统手打墨鱼丸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卫生安全意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国内本地疫情阶段广州市白云区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信息系统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获取白云区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新冠病例疾病报告和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国内本地疫情阶段白云区累计报告新冠病例74例。首例报告于1月21日,报告数高峰在1月29日,末例报告于2月12日。病例分布于14个街镇,中位年龄50(33,64)岁,以女性(58.1%,43/74)和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63.5%,47/74)为主,重型/危重型占比9.5%(7/74)。感染来源主要与湖北接触史有关(89.2%,66/74),涉及18起聚集性疫情,产生392名密切接触者,4.3%(17/392)密切接触者后续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白云区国内本地疫情持续23 d,中老年、女性病例居多,多因湖北相关接触感染。未来仍需警惕境外病例输入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9—2020年广州市11个区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9—2020年广州市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19—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19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4、5、12月。2019年报告183起,2020年仅1—2月报告14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全市11个区均有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其中报告超过30起的有花都区、黄浦区和南沙区(分别报告48、47、32起);疫情主要集中在小学、中学和托幼机构(分别报告135、39、11起,所占比例分别为68.53%、19.80%、5.58%);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A(H3N2)型124起(62.94%),B(Victoria)型38起(19.29%),A(H1N1)pdm09型15起(7.61%),混合型11起(5.58%),未分型9起(4.57%),A(H3N2)型为2019—2020年绝对优势毒株。 结论 2019—2020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2019年4—5月、2019年12月—2020年1月,A(H3N2)为2019—2020年绝对优势毒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极大的抑制了流感的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基孔肯雅热(CHIKF)病例流行特征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E1基因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7 — 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流行特征,并以CHIKV的E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广州市输入性CHIKF病例报告40例,其中经广州市中转病例15例(37.50%,15/40),归属广州市处置病例25例(62.50%,25/40)。 报告时间主要分布于5 — 10月,占全部病例的85.00%(34/40)。 所有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分布为14~68岁,中位数为33.5岁;主要为商务、经商相关人士,占52.50%(21/40)。 病例输入来源国主要为亚洲国家(90.00%,36/40),其余病例均来自非洲(10.00%,4/40)。 CHIKV分离株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34%~100.00% 和 93.82%~100.00%。  结论  5株广州市输入性CHIKV分离株属于亚洲基因型, 应继续加强联防联控机制,重视开展早期诊断并采取正确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