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关于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的探讨和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循证医学方法和多学科联合攻关的途径,构建完善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整合重大研究项目,力争在中医药理论、方法学、标准规范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推动中医药科技进步和疗效提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对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开展系列青年沙龙研讨,针对所在专科疾病或领域探讨并梳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病种的优势点,并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点评给出指导意见,形成报告。围绕优势病种的临床研究,探讨实践、人用经验向人用证据、转化路径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通过对优势病种的系统研究,挖掘中医在疾病治疗不同阶段的优势,不断提高中医的防病治病能力,发扬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同时也促进中西医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为进一步形成行业指南或共识及全面推广奠定基础,供中医药研究发展政策规划、临床诊疗、卫生经济和社会服务领域等参考,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型诊疗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对变应性鼻炎(AR)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优势进行了重点讨论并反复推敲论证形成了该建议共识。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导致较大的疾病负担,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AR的发生并非单纯的免疫力降低或亢进,而是免疫失衡导致的,契合于中医的阴阳失调。面对如此高的患病率及患者对生活质量改善的要求,西药存在起效快但易复发、手术创伤大、费用高昂等问题,而中医药治疗AR方法多样并且可用于AR的各个阶段。中医药对发作期鼻塞、流涕或嗅觉障碍等症状控制、缓解期预防复发、对经西药系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AR或类固醇抵抗型AR有一定效果和优势,尤其是针刺治疗AR已得到广泛认可,并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和指南推荐。中医药在治疗AR局部症状的同时可兼顾心身情况的调护,并易于进行慢病管理及长期随访。中西医应当整合优势,在互相借鉴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的不可忽视和替代的独有优势,形成便于学习和推广的综合诊疗方案,凝练成果,以AR为切入点,在中西医融合的视角下开展深入研究,推动AR相关的中医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3.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统计资料,截至2008年,针灸已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及欧洲、美洲、澳洲等60余个国家和地区得到较普遍应用.2005-2010年,全球最权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专业数据库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与针灸相关的文献已达2 000余篇.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华针灸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有必要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学的发展状况作一个全面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针灸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4.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和前沿研究难题。老年人骨骼肌肉系统的衰退会造成肌肉萎缩、骨质减少,进而引起肌力减退、运动能力、平衡能力下降、步行缓慢、骨脆性增大、易骨折,最终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如何从肌肉、骨骼方面研究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非常迫切和重要。为此,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成立了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学科组,组织专家编写《肌肉、骨骼与骨质疏松专家共识》,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共识认为:骨质疏松与肌肉、骨骼密切相关。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风险因素。肌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反映肌骨代谢状态,对代谢性肌肉骨骼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指导作用。推荐使用DXA测量肌肉质量和骨密度。肌力和平衡能力评定有助于判断跌倒风险。肌肉、骨骼存在潜在的药物作用共同靶点。肌肉骨骼运动可以增加峰值骨量,调节骨代谢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骨质疏松人群应注重个体化运动锻炼。中医学认为肌肉、骨骼与脾、肝、肾关系密切,骨质疏松症的病位主要在肾、脾、经络,主要与肾虚、脾虚和血瘀有关,强调骨筋肉并重,动静结合,治疗原则宜补肾、健脾、活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糖敏灵丸(降血糖中药方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选择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证、超重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糖敏灵丸12、6 g组与安慰剂组,均每日给药3次,疗程12周.结果 治疗后,糖敏灵丸12 g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降低了1.14%,糖敏灵丸6 g组HbA1c平均降低了1.18%,安慰剂组HbA1c降低了0.3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医证候及中医症状、BMI、腰围的变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敏灵丸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安全性较好;其Ⅲ期推荐剂量为每次6 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56.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疫毒所伤。因病毒株不同,流行季节与气候以及地域与生活习惯,尤其是患者体质不同,会呈现出不同临床特点,或为寒湿,或为湿热,常见湿邪致病。应当基于中医外感病理论,重视审证求因,根据临床表现推求病机,辨证治疗不能拘于伤寒六经或温病体系。新冠疫情传变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的特征,可分为早期、进展期、极期(高峰期)、恢复期,应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中西医辨病辨证分期论治,以求在阻断病程、降低重症发生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临床首当明辨顺逆,强调辨识体质与内伤基础病人群的特殊性,重视辨证处理发热等关键症状,同时重视喘促等反映缺氧和呼吸衰竭病理变化的症状。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龟龄集胶囊治疗轻-中度老年认知障碍(CI)肾虚髓减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方案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ID.NCT03647384)。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方法,将348例2018年9月—2020年9月全国13家医院收治的CI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74例。试验组采用龟龄集胶囊(早饭前2 h淡盐水送服,2粒/次,每日1次)及银杏叶片模拟剂(1片/次,每日3次)治疗,对照组采用银杏叶片(1片/次,每日3次)及龟龄集胶囊模拟剂(早饭前2 h淡盐水送服,2粒/次,每日1次)治疗,服药疗程24周。治疗24周后,对两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主要疗效指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改善情况。次要疗效指标: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项目(ADAS-Log)、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量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改善情况,及神经递质血清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含量,以及细胞凋亡因子Bax和Bcl-2的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以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主。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24周MMSE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升高,两组患者治疗24周ADAS-cog总评分降低(P<0.01,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12、24周Mo CA总评分升高(P<0.01),24周血清Ach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24周血清Bax、Ach E含量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24周Mo CA总评分升高(P<0.01),ADL总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患者健忘、腰膝酸软证候改善有效率升高(P<0.05)。结论 龟龄集胶囊可改善CI肾虚髓减证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与银杏叶片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非老年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疗效的预测因素,为中医益气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非老年成人AA提供预后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家医院并采用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的非老年成人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6个月的疗效评价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型[非重型再障(NSAA)/重型再障(SAA)]、病程、家族史、合并症、药物过敏史、基线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HGB)、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ANC)、血小板(PLT)及网织红细胞(Ret)]、T淋巴细胞亚群、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T-bet及GATA-3基因指标上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非老年成人AA患者,有效组81例,无效组20例。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无药物过敏史患者占比更高(P<0.05);两组患者在身高、体质量、性别、年龄、分型、病程、家族史、合并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患者治疗前ANC、PLT水平更高(P<0.05),有效组ANC≥1.6×109个/...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虎贞清风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优效性检验临床试验设计。由全国14家医院共收集480例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使用SAS软件按3:1随机分为治疗组(36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口服虎贞清风胶囊,对照组口服虎贞清风胶囊模拟剂,两组均每次4粒、每日3次给药,共治疗3天。在治疗第3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各单项症状消失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480例患者中438例纳入全分析集(FAS)进行疗效分析,其中治疗组325例,脱落35例(不良事件2例,失访29例,违背方案2例,缺乏疗效退出试验2例);对照组113例,脱落7例(失访2例,违背方案5例)。治疗组第3天疼痛VAS评分及差值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41,t=6.452, 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1.4%(297/325),优于对照组[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