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于中医“血证”“发斑”范畴。基于扶阳思想,麻柔教授认为其基本病机乃素体阳虚为本、阳郁为标,治疗上提出“次第治疗”原则,初期、中期宜清通太阳阳明郁热,以通阳为原则,使邪有所出,同时恢复中焦枢转之机; 后期宜温扶坎中元阳,以温阳为原则,旨在恢复阳气宣通温补,达到阴平阳秘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体内血砷浓度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45例接受复方青黄散(复方青黄散组)治疗的MDS患者服药后不同时间血砷浓度,并与47例服用青黄散(青黄散组)及2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分析毒副作用及脏器功能评价复方青黄散临床安全性.结果 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血砷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治疗后1个月血砷浓度则显著升高(P<0.001);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后1、3、6个月血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复方青黄散组总体毒副作用发生率及消化道毒副作用发生率均低于青黄散组(χ2值分别为4.720、4.650,P值分别为0.030、0.034).腹痛腹泻患者血砷浓度低于无腹痛腹泻患者(P=0.020).复方青黄散组治疗前分别有21例心肌酶偏高、10例肝功能异常及4例肾功能异常;治疗后6个月,分别有7例心肌酶、6例肝功能及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新增心肌酶、肝功能以及肾功能异常病例.结论 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MDS,砷可被有效吸收入血液,血砷浓度维持稳定;毒副作用较青黄散小,无心肝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4例急性AA患者与55例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中30例接受ATG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AA组的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组高,而CD56+、CD3+DR+百分比均较正常组低.ATG治疗有效患者(24例)治疗后CD8+、CD56+、CD3+DR+百分比增加,CD4+、CD4+/CD8+百分比下降.结论 与慢性AA的发病机制不同.急性AA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推断CD4+T淋巴细胞可能主要分化为Th1细胞.起抑制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气不摄血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从细胞层面探究气不摄血证ITP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的ITP确诊患者42例,依据中医证候积分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同时纳入2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Th1、Th2、Th17、Treg、Breg细胞的表达比例变化情况,并对上述免疫细胞的表达与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气不摄血证ITP患者Breg与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下降,Th1细胞的表达比例上升(P0.05),Th1/Th2呈Th1型(P0.05),Treg与Th2细胞的表达以及Th17/Treg比值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P0.05)、中度组(P0.05)、重度组(P0.05)的Breg细胞的表达显著降低,Th1细胞的表达和Th1/Th2比值显著升高,Treg、Th2以及Th17细胞的表达、Th17/Treg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组与重度组Breg细胞的表达显著低于轻度组(P0.05),其他免疫细胞的表达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组上述免疫细胞细胞的表达与中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e细胞的表达与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负相关性(r=-0.488,P=0.001),其余免疫细胞无相关性。结论:气不摄血证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表现为Th1细胞表达增加导致Th1/Th2失衡。Th17与Breg细胞表达水平下降。Breg细胞表达水平可能反映了气不摄血证患者的气虚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补血口服液系临床经验方,由黄芪10g、当归2g、皂矾1g、白术4g、山楂5g、鸡内金3g、红茜草5g、龙骨10g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缺铁性贫血(IDA)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我们对其进行了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学研究,现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1.1 动物 SD大鼠,3周龄,雄性,(80±20)g,健康状况良好,由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字01-3054。1.2 药物 补血口服液(西苑医院制剂室提供):按临床用药比例,配制成100%和50%两种浓度(每1ml含生药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调节B细胞(Bre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ITP患者(ITP组)的Breg、Th1、Th2、Th17以及Treg细胞的细胞量,应用AimPlex流式高通量技术检测IL-10、TGF-β、CD40以及CD40L的水平,选择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ITP患者Breg细胞的细胞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IL-10、TGF-β以及CD40L的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Th1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 0.05),而Th2、Th17以及Treg细胞量均显著减少(P 0.05)。结论:Breg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4例慢性AA患者的外周血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 AA患者肾阴虚型和肾阳虚型与细胞分子的关系分析,IL-2在肾阳虚组中明显升高,在肾阴虚证中明显降低(P=0.008)。中医证型与观察指标分层讨论中显示,肾阳虚型和肾阴虚型在细胞因子的变化上有明显不同,这可能进一步说明包括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在内的多种细因子与中医辨证的内在关系,虽然不是所有的一一对等,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证型与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存在明显相关性,IFN-γ、TNF-α、IL-2、IL-3、IL-10和TGF-β可能作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20 世纪60 年代起,西苑医院血液科周霭祥教授就带领同仁应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并报道(1999 年)了应用含砷中药复方-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完全缓解、生存期在20 年以上的治疗结果,为后来含砷雄黄制剂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尤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拓展了思路.近年来,西苑医院血液科应用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急性白血病(A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的情况。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门诊的60例A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历资料,AML患者MRD≥10-3为阳性,ALL患者MRD≥10-4为阳性;观察当归四逆汤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AL患者MRD的情况和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L患者MRD阳性者31例,经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6个月后MRD阳性转为阴性的有18例(58%);治疗前MRD阴性患者29例,经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后6个月后仅有3例转为阳性。与治疗前相比,经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的AL患者,WBC和H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AL患者,不仅可以维持MRD的阴性状态,而且还能使部分患者的MRD由阳性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对血小板(PLT)的影响,分析影响PLT的临床因素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等19个分中心的AA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基础治疗,连用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患者PLT变化情况,分析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AA患者的临床因素特征。结果:AA患者接受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4个月后,PLT较基线值增长且恢复正常的有13例,PLT较基线值增长未恢复正常的有66例。对一般资料分析显示,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血常规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红蛋白≥60 g/L时、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时、网织红细胞比率<0.5%时,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越容易恢复正常(P<0.05)。对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分析显示,CD3+CD19-<60%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PLT更容易恢复正常(P<0.05)。结论:当AA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越低、血红蛋白≥60 g/L、中性粒细胞数值越高、网织红细胞比率<0.5%、CD3+CD19-<60%且越低时,以补肾填精方联合西药治疗,AA患者的PLT更容易增加并恢复正常(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