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的诊疗中,中西医各有优势与局限。临床诊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肯定,但在优势病种选择及诊疗方案选择方面尚无统一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耳鼻咽喉头颈科专家一起进行探讨,从病因、机制、临床诊疗方法等方面出发,基于多项临床研究结果,综合专家意见,推荐将急性咽炎、慢性咽喉炎、咽异感症、癔症性失音、过敏性鼻炎、主观性耳鸣、耳源性眩晕遴选为优势病种,制定出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方案及建议并形成专家指导意见,供临床参考。以期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心速宁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以Welch Xtimat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析,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溶液(含0.2%氨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建立心速宁胶囊H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软件对10批市售制剂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比较指认指纹图谱的主要特征峰,通过心速宁胶囊组方单味药和复方的HPLC比较,初步分析复方中化学成分的来源和归属。结果:建立的心速宁胶囊HPLC指纹图谱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共标定了29个共有色谱峰,指认了其中的12个色谱峰;10批市售制剂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在0.980~0.998。在该色谱条件下,以黄连、枳实对全方的贡献率最大,二者贡献率均为0.21,半夏和莲子心的贡献率最小,贡献率分别为0.02和0.04。结论:建立的心速宁胶囊HPLC指纹图谱能全面反映其多成分的整体特征,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可行,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些年,随着国家政府层面提出并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国家对中医药投入加大,使得中医药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思维的碰撞,实践的检验,问题也暴露不少。将这些问题整理后,从医学史、科学性、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科研现状、产业化共7个角度对中医药的科研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引发中医药同仁,特别是年轻学者对中医药科研方向的思考、探讨和梳理,共同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切入点仍不明确,制订中医、西医普遍认可、融合的诊疗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明确中医、中西医结合风湿病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起风湿领域中医优势病种青年沙龙研讨会(以下简称风湿优势病种青年沙龙),以广泛涵盖中医、西医风湿领域专家的研讨小组为主体,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研讨两种形式,充分探讨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疾病的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初步形成一致意见,为制订出中医西医普遍认可、融合的诊疗方案提供基础。风湿优势病种青年沙龙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结合现代医学方法、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为践行“宜中则中、宜西则西”的指导思想提供客观临床证据;要以“四个互”为要求,即语境互通、学理互释、标准互证、手段互融,要着重解决难治性风湿病;在优势病种和优势点上,本文介绍达成广泛共识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肌痛综合征等6种优势疾病的21个优势环节。本研究为风湿病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为临床实际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以下简称“案例库”)是在国家多部委联合发文要求“破四唯”“立新标”的大背景下,为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而建设。在案例库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夯实基础,保证入库临床案例的质量与权威性,作为临床案例的基础,需全面了解中医医案源流及发展情况。因此,通过梳理古今医案特点与分类,对比中医医案与西医病例报告在内容、写作要求等方面的差异,明确了中医医案发展现状、优势及面临的困境与难点等,最终形成了系统的案例报告规范与质量评价体系要点,旨在充分发掘中医医案价值,并探索将其作为“临床案例”应用于学科发展、科研创新、临床实践与指导、人才评价与培养等领域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医案向更广阔的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以全身弥漫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难治性、慢性非关节性风湿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方法众多,部分特色非药物疗法,如针刺、太极拳、八段锦等已显示出较为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明确的“身心同调”治疗优势和特点,201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纳入中医优势病种。为了明确FMS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优势,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风湿专业、心理专业、针灸脑病专业及产业等近20名专家围绕“FMS临床诊疗难点和中西医优势”进行了研讨,就FMS早期诊断的难点和应对、常见非特异症状的改善与维持、优选镇痛疗法、中医基本病机和治疗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向等焦点问题形成以下建议。FMS目前面临早期正确诊断率低、患者参与度差、单纯西医治疗获益不理想这三重困境,为解决以上问题,该文建议以风湿科医师作为本病的主要诊断力量,提升患者在治疗决策中的参与程度,积极实施运动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多维的特点,在减轻疼痛、改善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起效,并倡导FMS治疗注重中西医并重和多学科联合治疗,旨在提高我国FMS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借助调节血管稳态、血管张力、细胞黏附、细胞增殖、凝血抗性、炎症因子等来响应机体的物理和化学信号,进而维持血管处于衡动稳定的状态。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所需的关键条件,肿瘤血管化的病理模式为瘤体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以促进其增殖。近年来,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渗入,驱动血管生成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细胞可通过调控代谢重塑以满足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其异常的代谢特征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变化,这种代谢的改变常被看作是肿瘤血管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中医“阴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原指“阴虚生内热”,属内伤之火范畴,后经历代医家推演变化,逐步形成“脾胃气虚-阴火上乘-气火失调”的病机认识。内皮细胞代谢重塑的发病过程是“阴火”病理表征的客观体现,而阴火造化生息、燔灼妄动之性又与肿瘤新生血管增生无制、亢变为害的疾病状态相吻合。脾胃亏虚与气机失衡的改变可致水谷精微不得布散,发生代谢障碍,停久为痰为瘀,与血脉相搏结,致使局部环境异化(肿瘤微环境形成)、脉道不利(内皮细胞代谢失衡),异变形成肿瘤新生血管。在“阴火”证候要素指导下,围绕气与火的相关性,运用“扶正调气”的治法遣方用药,可调节内皮细胞代谢功能,达到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进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基于以上认识,该文围绕内皮细胞代谢重塑与阴火相关理论,阐发学术微旨,以期为中医药干预肿瘤血管化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在治疗某些疑难病、危重病中具有独特优势。膜性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已发展成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首位病因,但其发病机制不清,现代医学常使用免疫抑制疗法,但往往面临着不良反应大、复发率高的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邀请各位中西医临床一线专家对膜性肾病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膜性肾病属于中医药临床优势病种之一。该共识基于会议讨论,将中西医对膜性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治的认识进行总结,并具体阐释了中医药对膜性肾病的认识及辨证治疗方案,以期提高膜性肾病的临床缓解率,为临床医师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是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病势绵延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药物中,中药是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要点”,导致在对中药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过程中出现样本选取、研究方法、研究角度、成本选取、效果效用指标确立等诸多不规范现象。因此,“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要点”的制定对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炎)规范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肺结节领域的疗效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切入点,进一步规范肺结节临床诊疗,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中、西医专家围绕肺结节的现代医学认识进展、中医病因病机治法各家学说、中医药参与肺结节全程管理的作用与优势、肺结节科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及肺结节科普工作等进行深入探讨,为临床诊疗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有益借鉴。与会专家讨论后认为,肺结节的病因多考虑为虚实夹杂,虚证责之肺脾,实证多为痰湿、血瘀、气滞。中医药治疗肺结节作用包括对部分患者局部结节的控制、缩小;对体质的改善;对多系统结节性疾病的改善;减少焦虑情绪及过度诊断治疗;作为不愿意、不适合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替代方案。目前,肺结节最佳诊疗策略尚未形成,需要从临床流行病学、生物学和循证医学等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研究。找到中医药干预肺结节的优势环节、有效方药、明确目标人群和确定有效结局是目前研究的首要任务,同时应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对肺结节病因、生物学行为进行深入探讨。中西医结合肺癌诊疗专家共识需不断修订完善,指导临床医生规范、科学、精准地进行有效诊疗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