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出血家兔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和神经物质代谢的即刻效应。方法: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0例。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造模成功后进行头针治疗(位置相当于人体"百会"透"太阳"穴)。两组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即刻和针刺后即刻通过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观察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容量(rCBV)和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与本组造模前比较,造模后两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AA/肌酸(Cr)降低,MTT延长,rCBV和rCBF降低(P0.05),两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后针刺组MTT缩短(P0.05),rCBV和rCBF回升,且与模型组同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NAA/Cr无显著变化。结论:头穴透刺法对改善急性脑出血局部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显著的即刻效应,这可能是针刺对脑出血即刻效应产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进行性、向心性四肢弛缓性瘫痪,约1/3患者遗留有肌肉萎缩无力、腱反射降低等后遗症,属中医学“痿证”范畴。现整理东贵荣教授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后肌萎缩病例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昼夜节律,又称生物节律或生物钟,是生命以约24 h为周期的节律性活动.西医学以基因、蛋白质等阐释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中医自古以阴阳转化、卫气入阴出阳等理论阐述睡眠-觉醒机制.通过对太极图、重阴转阳、重阳转阴、卫气昼夜调节运行理论的还原与重构,阐释新的昼夜节律的阴阳机制,发现两种机制的阴阳消长与基因振荡、对立统一与负反馈调节、卫气运行与生物钟定位等有互通互用之处.深入探索昼夜节律对了解生命的原理、解决健康问题意义重大,具有未知的神秘和广阔的前景,学习与研究中医药数千年的智慧可为今人指点迷津,带来灵感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从脑与五脏生理、病理及经络相关理论,探讨针刺五脏俞治疗中风病的机理和方法。认为中风病的病位在脑,病性为五脏亏虚。五脏俞为五脏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针刺五脏俞可调节气血阴阳平衡,脑病与脏腑病可相互论治。针刺五脏俞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针法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为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将68例上肢处于软瘫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针组给予常规西药、肢体被动运动及针刺治疗,针联组在单针组治疗基础上于留针期间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4周、8周、3个月时,使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张力,采用Brunnstrom分级评估运动功能。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和Brunnstrom分级均逐渐好转;单针组MAS分级呈持续增高趋势,而针联组MAS分级呈向良性肌张力聚拢趋势;针联组Brunnstrom分级显著高于单针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针法能有效改善软瘫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而且能促进其上肢良性肌张力的提高,减少肌痉挛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50岁,因"情绪低落与过度兴奋交替出现7年余",2016年6月1日于我科就诊。2009年9月因脑部外伤昏迷3 d,苏醒后出现嗅觉减退,伴有嗜睡、乏力、对周遭事物兴趣下降,时有兴奋狂躁。MRI示两侧额叶前部皮层区脑挫伤,以左侧明显。住院期间予脑出血常规治疗。2013年3月于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双相抑郁症,用西药碳酸锂、拉莫三嗪、富马酸喹硫平片等对症治疗,症状得到缓解,但仍有情绪低落与过度兴奋出现,服药后有双手颤抖、恶心欲吐等不良反应。刻诊:神志清楚,对答流利,语多声大,情绪激动,双手微颤抖,晨易早醒,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内关"穴区Toll样受体4(TLR 4)、髓样分化因子88(MyD 88)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内关"抗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作用与TLR 4/MyD 88/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电针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MIRI大鼠模型,造模前5d开始电针预处理,电针组、正常电针组、假电针组针刺"内关"穴,并给予相应的电针干预,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5d。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ECG)-J点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相比,ECG-J点高度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假电针组相比,"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降低MIRI大鼠"内关"穴区TLR 4、MyD 88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因此针刺信号的启动-传递-放大可能与TLR 4/MyD 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针刺手法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优效方案。方法将9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单留针组,每组30例。3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并分别给予手捻针、电针、单纯留针的不同针刺方案。治疗14 d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烯醇化酶(NSE)水平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N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改善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3组NSE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手捻针组下降最为显著,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治疗后手捻针组总有效率(90.0%)高于电针组与单留针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手捻针手法能有效改善中风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针刺手法的应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评价家兔急性脑出血针刺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5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5只,模型对照组10只,针刺治疗组10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针刺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每隔24 h针刺一次,分别于造模后2 h、3 d和7 d行PWI检查,观察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的变化,并记录相应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2 h即可观察到脑灌注损伤改变,针刺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血肿周围及对侧血流灌注的改善更加明显,即不同时间点MTT较模型对照组缩短、rCBF较模型对照组增加,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均>1,P<0.01)。结论:PWI能够客观评价针刺干预家兔急性脑出血后血肿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研究针刺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机制的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刺手法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治疗中,同样的疾病和同样的穴位因操作手法不同,产生的疗效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由于针刺手法涉及到幅度、深度、频率、力度、方向、次数、时间、呼吸等诸多方面,并且受到患者身心状态、取穴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把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