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36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04篇
  1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11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颈淋巴管瘤是浅表淋巴管的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可伴随感染、创伤或出血而迅速增长,导致面容改变及严重的呼吸、吞咽和言语障碍等。而且,它们的浸润性加上难以与相邻的正常组织以及头部和颈部的重要结构区分使得手术切除更加困难。手术切除和硬化疗法是颈淋巴管瘤的两种主要治疗方式。在这里,本文将对临床上颈淋巴管瘤的不同治疗方式及使用情况进行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索MRI导丝定位术对仅MRI显示的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Toshiba 1.5T VISART超导MRI仪,八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专用导丝及定位系统,对16例患者19处仅MRI显示、BI-RADS分类为4类及以上的乳腺微小隐匿病灶进行导丝定位术。根据MRI检查可疑病灶的部位,结合专用软件进行测量计算,选择外侧位、内侧位,精准定位进针,观察操作方式及定位准确性,准确划定手术区域位置及范围,定位结束后送病人行外科手术切除,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6例患者19个病灶均一次定位成功,病理切片证实病变完全成功切除,成功率为100%。术前MRI综合诊断BI-RADS分类4A类5处,4B类6处,4C类6处,5类2处;病理包括:导管内多发乳头状瘤3处(其中1例伴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2处,重度不典型增生5处,导管内癌4例,导管内癌伴微浸润1例,浸润性乳腺癌1例,大汗腺化生伴导管上皮增生1例,硬化性腺病伴筛状增生1例,微小纤维腺瘤1例,术前MRI诊断结论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符合率为84.21%(16/19)。结论:对X线、超声无法检出,临床触及阴性,仅MRI显示的乳腺微小隐匿性病灶,应用MRI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对BI-RADS分类4A类及以上的病灶进行MRI导丝定位术,是一种早期、安全、准确可靠的方法,弥补了X线、超声诊断的不足及假阴性的发生,提高了早期乳腺癌、导管内癌及不典型增生的精准诊治水平,是对乳腺X线和超声引导乳腺导丝定位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性。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两组miR-223的表达水平;利用全血电阻法将病例组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和阿司匹林敏感组,分析两组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miR-223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阿司匹林抵抗组较阿司匹林敏感组外周血中miR-223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iR-223的高表达可能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以及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准经皮肝穿刺技术用于肝VIII段小肝癌和脓肿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行肝穿刺治疗的肝VIII段病灶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引导方法不同分为2组:CT+超声组(30例),接受局麻或不插管的静脉麻醉下CT联合超声引导的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腔镜+超声组(33例),接受插管的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联合镜下超声引导的肝穿刺置管引流/射频消融治疗。对比分析肝穿刺治疗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后患者手术和疼痛的接受程度。结果 CT+超声组较腔镜+超声组的穿刺时间短[(39.33±6.79)min vs (50.90±5.51)min]、下床时间早[(11.07±3.44)h vs (15.73±3.25)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8.23±1.43)h vs (14.79±3.34)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次数[(1.13±0.35)次 vs (1.09±0.29)次]、穿刺成功率[93.3%(28/30) vs 100.0%(3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肝脓肿穿刺置管(分别为7例和9例)均成功,恶性肿瘤(分别为23例和24例)消融后残留率均为零。CT+超声组手术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与腔镜+超声组[26.7%(8/30) vs 27.3%(9/33),χ2=0.003,P=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疼痛接受程度高于腔镜+超声组[96.7%(29/30) vs 75.7%(2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麻或不插管的静脉麻醉下CT联合超声引导的精准经皮肝穿刺技术作为肝VIII段小肝癌和脓肿的辅助治疗技术安全可行,可用于≤3.5 cm的病灶穿刺,可以获得与全麻下腹腔镜联合镜下超声引导的肝穿刺技术治相近的治疗效果,且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接受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6.
超声诊断同侧肾融合畸形合并左肾旋转不良及双输尿管狭窄1例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朱江,张天燕,胡瑛患者男,13岁,因左上腹间歇性疼痛2月在外院查B超提示左肾积水、右肾缺如故来本院就诊。B超所见:左肾中度积水,但扩张的肾盂位于左外侧,左输尿管未...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SD大鼠正常胰腺MRI表现。方法 对9只健康SD大鼠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胰腺形态、分布、位置毗邻及信号特点。之后处死大鼠,观察其胰腺解剖及组织学表现。结果 共8只大鼠顺利完成MR扫描,1只因麻醉死亡。MRI显示胰腺位于胃、脾脏及左肾之间,分为胃叶、脾叶及十二指肠叶,汇合于胰腺结合部;脾叶信号强度 > 十二指肠叶 > 胃叶。胰腺轮廓呈横置"Y"型,T1WI信号强度高于毗邻脾脏及同层肌肉信号(P均<0.01);T2WI信号强度低于毗邻脾脏信号而高于同层肌肉信号(P均<0.01);增强后胰腺强化程度与脾脏无明显差异(P>0.05),但高于同层面肌肉强化程度(P<0.01)。HE染色见胰腺组织结构完整。结论 MRI显示大鼠正常胰腺效果良好。大鼠胰腺呈横置"Y"型,其信号特点与脾脏及同层肌肉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合并心内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10例浙江省丽水地区医院胸心外科吴亦志,章响艳,凃韶松,朱江1临床资料1985年至1994年矫治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5~14岁。3例胸骨左缘Ⅱ~Ⅲ肋间有连续机器样杂音,股动脉枪击音及脉压大于6.66kPa(...  相似文献   
9.
通过四大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系统(CNKI、万方、VIP和CBM)搜索中文针刺得气文献,PubMed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英文针刺得气文献,然后分类,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引擎建立现代国内外针刺得气文献关系型数据库,介绍数据库系统表字段内容、数据类型、信息结构和逻辑约束信息,实现对针刺得气文献一般信息、试验信息、经验信息、古籍信息和综合文献信息的细节查询,为得气相关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挖掘研究奠定基础,以期探寻得气隐藏规律,指导针灸科研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拟通过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观察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验证上述临床试验数据的二次分析结果。方法:按照中央随机方案将144例不同子宫位置受试者随机均等分为三阴交组、关元组和次髎组。于治疗前通过超声和妇科检查对每位受试者子宫位置进行评估,当视觉模拟量表(VAS值)≥40mm时,分别按其随机分组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时间为30min,频率为2/100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位受试者治疗1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疼痛情况。采用临床症状评分量表RSS评价痛经伴随症状缓解情况。预期结果:拟通过前瞻性的研究,观察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是否有关系,并验证二次分析结果。预期结论:初步证实子宫位置与经穴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关系;子宫位置可以作为临床上选穴治疗的依据之一,根据患者子宫位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经穴进行治疗,可能发挥更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