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27篇
  免费   10127篇
  国内免费   6431篇
耳鼻咽喉   1219篇
儿科学   1735篇
妇产科学   804篇
基础医学   5598篇
口腔科学   2204篇
临床医学   12158篇
内科学   8160篇
皮肤病学   1186篇
神经病学   2128篇
特种医学   4276篇
外科学   9117篇
综合类   28179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11505篇
眼科学   1358篇
药学   12647篇
  155篇
中国医学   10380篇
肿瘤学   4452篇
  2024年   292篇
  2023年   1208篇
  2022年   3229篇
  2021年   3891篇
  2020年   3420篇
  2019年   1780篇
  2018年   2043篇
  2017年   2932篇
  2016年   2115篇
  2015年   3879篇
  2014年   5120篇
  2013年   6624篇
  2012年   9629篇
  2011年   10201篇
  2010年   8979篇
  2009年   8192篇
  2008年   8053篇
  2007年   8047篇
  2006年   7159篇
  2005年   5571篇
  2004年   3858篇
  2003年   3364篇
  2002年   2473篇
  2001年   2238篇
  2000年   1568篇
  1999年   566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吴燕  孙静  顾芮萌  李荐中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96-1799
背景 现有研究表明,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目的 探究循经冥想训练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2018年4月,在以循经冥想课题组的名义招募的某大学本科生中,发放抑郁自评量表(SDS),筛选出自愿接受循经冥想训练的60人。根据受试者性别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循冥组和静息组。其中循冥组30人进行4周循经冥想训练,在开始循经冥想训练前和循经冥想训练结束后填写SDS并进行E-prime情绪图片评价任务。静息组30人进行静息训练,其余与循经冥想组相同。比较两组前测、后测及前后测差值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前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组前测与后测积极、中性、消极情绪图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积极情绪图片评分低于前测、消极情绪图片评分高于前测(P<0.05)。两组前测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冥组后测SDS评分低于静息组,SDS评分前测与后测差值高于静息组(P<0.05)。循冥组和静息组后测SDS评分均低于前测(P<0.05)。结论 循经冥想能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可能是由于其能够改变人的情绪认知评价和睡眠质量,使人变得平和。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沉香果壳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6′-O-acetyl)-glucoside(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芒果苷(3)、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9)、3-[2-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戊二酸(10)、大麻酰胺D(11)、淫羊藿次苷D_2(12)、松柏苷(1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云南沉香苷C,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7、9~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生对患者隐私的认知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隐私的保护情况,探讨患者隐私教育及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加强患者隐私教育、引导实习生合理获取患者隐私的具体建议,以改善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方法随机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等5所医学院校的572名临床医学实习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实习生隐私教育评分、对于隐私保护法及隐私具体范围的知晓情况、临床实践中是否泄露隐私、隐私与临床诊疗等方面,调查结果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7.6%实习生曾发生过泄露患者隐私的情况,58.9%实习生不了解隐私相关法律法规及隐私具体范围,95.4%实习生认为出于诊疗目的而获取患者隐私信息很有必要,但仍有56.6%实习生曾回避涉及患者隐私的医疗活动。结论临床医学实习生的教育中患者隐私教育相对欠缺并有待进一步加强。实习生应当自觉保护患者隐私,维护患者利益,并树立对于患者隐私的合理认知,从患者隐私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CHS)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征。方法分析1例首发表现为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的CC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国内外文献中CCHS病例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和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1月龄女婴,主要表现为浮肿、尿少、低血压、嗜睡、发绀、抽搐及颅内压增高。B型脑利钠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颅脑磁共振示右侧额叶出血;超声心动图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未发现可能的致病基因。采用Sanger法验证示患儿PHOX 2 B基因第3外显子存在多聚丙氨酸重复扩展变异,基因型为20/25。患儿入院后采用无创通气,睡眠时呼吸浅慢、微弱,伴血氧下降;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潴留。随后改用夜间无创通气、降肺压药物治疗。复查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生命体征稳定。随访至24月龄,夜间只需较低压力水平的无创通气,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伴撤机困难患儿,需警惕CCHS。疑诊者应尽早针对CCHS相关基因进行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及PHOX 2 B基因Sanger法验证。早期给予无创通气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干预2型糖尿病肾病(T2DKD)早期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T2DKD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蜀葵花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2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eGFR、合并用药情况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ACR及UACR下降程度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蜀葵花可明显减轻T2DKD早期患者尿蛋白水平,该疗效不依赖于血压和糖脂代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红参发酵产物联合长春瑞滨及顺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长春瑞滨^+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参发酵产物。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疲劳症状量表(FSI)、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L)评价两组患者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S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FACT-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S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及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生理状态、情绪状态、对疾病关注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生理状态、社会家庭状态、情绪状态、功能状态、对疾病关注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EA、CYFRA21-1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NK细胞、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参发酵产物联合长春瑞滨及顺铂化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减轻血液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内热证与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微炎症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内热证组比较,中期、晚期内热证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晚期内热证组的血清肌酐明显升高,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明显降低;炎症因子CRP、IL-6、TNF-α随疾病进展均呈上升趋势;晚期内热证组与非内热证组比较,IL-6、TNF-α升高;中期HS-CRP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晚期TNF-α与内热积分呈正相关。结论:内热病机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以及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内热积分与炎症因子HS-CRP、TNF-α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疾病中期、晚期表现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原因,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与溶拴距发病时间的关系,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成冠状动脉再通组22例,未通组18例,通过心脏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形成、LVEF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6~12小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室壁瘤再通组占4.5%(1/22),未通组占22%(4/16);溶拴距发病时间<6小时再通组占47.5%(19/40),6~12小时再通组占7.5%(3/40);LVEF再能组0.61±0.11,未通组0.45±0.11;各种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室壁瘤的产生及LVEF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成功与否有关,血管再通的效果与溶栓距发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环状软骨前裂开对环状软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幼兔环状软骨前正中裂开,8月后测量环状软骨内径,计算其管腔面积。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环状软骨管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2)裂开处均由软组织连接,未形成过多瘢痕。结论:环状软骨前裂开对环状软骨及动物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