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沉香果壳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ans-linalool-3,6-oxide-7-O-β-D-(6′-O-acetyl)-glucoside(1)、苯乙基-8-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2)、芒果苷(3)、鸢尾酚酮-3,5-C-β-D-二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6″-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8)、香叶醇-1-O-β-D-葡萄糖苷(9)、3-[2-甲酰基-5-(羟甲基)-1H-吡咯-1-基]戊二酸(10)、大麻酰胺D(11)、淫羊藿次苷D_2(12)、松柏苷(13)。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云南沉香苷C,化合物2为新天然产物,7、9~13为首次从沉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对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制备工艺进行系统研究,确定能够控制该产品有关物质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分析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处方的组成,找出影响产品有关物质的因素。应用β-环糊精与羟丙基β-环糊精分别包合研究,找出最佳的包合技术,而后采用分别制粒方法,从而解决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有关物质不合格问题。结果: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有关物质不合格是由法莫替丁与氢氧化镁相结合引起的,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成的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的有关物质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结论:该有关物质控制工艺稳定,可行,可操作性强,可以运用于法莫替丁钙镁咀嚼片的大生产。  相似文献   
4.
曹妍  张佩杰  李婷  许霞  常安琪  李军  刘地发  屠鹏飞  宋月林 《中草药》2022,53(17):5283-5292
目的 建立基于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NMR)结合液质联用技术(LC-MS)的分析方法,阐明熊胆粉中胆酸类成分组成,找出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中的差异性成分。方法 利用1H-NMR非靶标分析熊胆粉及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组,通过信号归属表征熊胆粉中胆酸类成分组成,以1H-NMR图谱分段积分后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利用LC-MS对熊胆粉及其他常见胆类中药中10个胆酸类成分(胆酸、熊去氧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熊去氧胆酸、甘氨猪去氧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胆酸)进行含量测定,并以含量为变量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基于1H-NMR图谱及多元统计分析发现胆酸类成分为胆类中药的主要成分,也是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合文献及对照品比对,从熊胆粉中初步鉴定出7个胆酸类成分。进一步结合LC-MS含量测定结果和多元统计分析验证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主要差异性胆酸类成分为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熊去氧胆酸和牛磺鹅去氧胆酸。结论 熊胆粉与其他常见胆类中药的胆酸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与其他胆类中药相比,熊胆粉中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及其牛磺型结合胆酸含量较高。1H-NMR技术具有对化学成分组全面、快速分析的优势,可与LC-MS检测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中药复杂体系成分分析和代谢组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梁佳  王章伟  邓双炳  刘芳芳  方礼  刘地发 《中草药》2019,50(24):6002-6008
目的 建立喜炎平注射液中17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射频功率1 550 W;蠕动泵转速0.3 r/s;等离子气体积流量15 L/min;辅助气体积流量0.2 L/min;载气体积流量1 L/min;采样深度10 mm,重复次数为3次。结果 该方法下Li、Al、V、Cr、Fe、Co、Ni、Cu、As、Ag、Cd、Sn、Sb、Ba、Hg、Pb、Bi的检测限分别为9.584、49.858、0.504、3.016、51.209、0.142、1.116、0.675、0.924、1.421、0.403、2.770、0.711、3.584、0.590、0.411、0.169 ng/mL,定量限分别为28.933、151.085、1.528、9.139、155.179、0.429、3.381、2.046、2.799、4.312、1.220、8.394、2.155、10.861、1.965、1.244、0.513 ng/mL,各元素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响应值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进样精密度RSD在0.8%~3.8%(n=12),重复性RSD在0.7%~2.0%(n=6),17种元素的加样回收率在95.7%~104.8%。20批大生产样品检测结果:Ag为未检出,Li和V为检出但低于定量限,Al、Ni、Cu、As、Ba、Hg、Pb最大质量浓度分别为0.685、0.013、0.007、0.006、0.208、0.070、0.027 μg/mL,Cr、Fe、Co、Cd、Sn、Sb、Bi为未检出或检出但低于定量限。结论 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耐用性等均良好,可用于喜炎平注射液中Li、Al、V、Cr、Fe、Co、Ni、Cu、As、Ag、Cd、Sn、Sb、Ba、Hg、Pb、Bi 17种元素的含量测定,20批大生产样品中17种元素检测结果均小于限度要求,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液凝固。现将我院2002年 ̄2006年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诊治及防治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30岁 ̄80岁,平均45岁。均经病理组织及细胞学确诊,肺癌10例,胃癌7例,肠癌8例,乳癌5例,所有病例均曾接受或正接受化疗。1.2临床表现23例发生在下肢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2例发生在颈内静脉,3例发生在上肢静脉,均经B超证实;2例发生在肠系膜血管(经手术证实)。1.3治疗方法下肢静脉血栓嘱抬高患肢,进行抗凝治疗:齐征(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了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 化疗前未发现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48.7%,化疗前发现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7.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28.2%,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64.7%,化疗后疗效为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为78.6%,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亚砷酸注射液治疗复发及难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可获较高的完全缓解 (CR)率。1996年以来 ,我院用该药治疗复发及难治APL患者 15例 ,取得较满意结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复发及难治APL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 。 15例中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16~ 6 3岁 ,平均 35岁。复发性APL 12例 ,为CR 1~ 3次后复发者 ,其中DA或HA治疗后复发 4例 ,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CR后复发 6例 ,ATRA加化疗CR后复发 2例 ,难治 3例 ,为用DA或HA方案 2个疗程未缓解。 15例中 13例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36例65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Ⅲ-Ⅳ期。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至病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结果:36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后2个月进行评价,RR为41.67%(15/36)、DCR86.11%(31/36)。用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疹25例(52.78%),腹泻11例(30.56%),皮肤瘙痒5例(13.89%),皮肤干燥5例(13.89%),肝功异常2例(5.56%)。TTP为3.5-23.8个月,中位TTP8.2个月。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该特殊人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36例65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为Ⅲ-Ⅳ期.口服吉非替尼250mg/d,至病情进展或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结果:36例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后2个月进行评价,RR为41.67%(15/36)、DCR 86.11%(31/36).用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疹25例(52.78%),腹泻11例(30.56%),皮肤瘙痒5例(13.89%),皮肤干燥5例(13.89%),肝功异常2例(5.56%).TTP为3.5-23.8个月,中位TTP8.2个月.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该特殊人群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