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938年Muller首先命名乳腺叶状囊肉瘤。至1983年,国内报告本病约85例。文献上对此病的命名相当紊乱,诸如巨纤维腺瘤、叶状囊肉瘤、腺肉瘤、叶状腺纤维瘤等达40余种。1963年顾绥岳等把乳腺巨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分为二个独立的肿瘤并提出区分标准,颇得同道赞成。按顾氏等标准,我院于1964年6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0岁,未婚。主诉为双侧乳腺进行性增大1年,于1991年3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90年初无意中发现双侧乳腺明显增大,无任何不适感,未作诊治。其后乳腺继续增大而有下坠感,走路时常需双手扶托以减轻症状。进院前2月,乳腺下皱褶处皮肤瘙痒,时有渗液。13岁初潮,每月1次,经期3天,量中色正常。  相似文献   
13.
谢泽明  杨名添  侯景辉 《癌症》2003,22(3):324-32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所知的作用最强、选择性最高的内皮细胞丝裂原,是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1].有关临床研究表明 ,VEGF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各种治疗后的转归有一定联系 [2~ 5].  相似文献   
14.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和贲门癌449例外科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科1966~1982年外科治疗的食管癌370例与贲门癌79例的结果。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3.5%及54.4%。切除死亡率分别为6.1%及7.0%(近3年下降至2.3%及0)。按生命表法统计,食管癌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32.5%、22.1%;贲门癌的5、10年生存率均为30.7%。按国际分期,食管癌各期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54.3%、45.9%,Ⅱ期34.1%、21.5%,Ⅲ期29.8%,25.8%。在Ⅲ期病例中,如术前先行放射治疗,则其5、10年生存率升至60.1%、46.7%;而单一外科治疗的同期病例其5、10年生存率均只有17.2%。贲门癌Ⅱ、Ⅲ期的5、10年生存率分别均为81.8%及24.7%。病程、肿瘤跃度、肿瘤部位和术前放射等4个因素均直接影响手术切除率。性别、肿瘤长度、临床病理大体分型、区域淋巴结有否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性质和术前放射等7个因素均与病人的生存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手术后是否需要辅助治疗,各家意见不一。我们把本院1964~1974年间收治的按国际临床分期为Ⅱ期并经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的192例乳腺癌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术后是否加用放疗或化疗作简要讨论,供参考。一、临床资料为了便于比较分析,我们把192例乳腺癌分成三组: (一)单纯手术组:施行根治术后没有作任何放疗或化疗,共42例。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乳综合治疗是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及全身辅助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合理运用各种治疗方法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总体生存率的关键.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保乳综合治疗与根治术效果相仿.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现综述保乳治疗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并且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大国.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年龄≥60岁人口有1.78亿,占总人口13.26%.与2000年相比,年龄≥60岁人口增加2.93%[1].随着全球性老年人群的不断增加,老年乳腺癌患者也越来越多.然而,目前针对老年乳腺癌的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甚少,尚没有相关的临床指南或共识.因此,如何进一步研究老年乳腺癌的特点与治疗策略等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上海举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高峰论坛”专家讨论环节,与会的400名乳腺癌专业医师就目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若干热点问题投票表决,文中问题后具体选项所列百分比为现场投票结果。讨论由江泽飞教授主持,徐兵河、邵志敏、沈镇宙、杨名添、王永胜、刘荫华、段学宁、胡夕春教授和来自意大利的Angelo Di Leo教授作为特邀点评嘉宾,共同讨论了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热点问题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表决结果,现整理如下,供各位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标本中MT1-MMP蛋白的表达;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作为统计分析的工具,MT1-MMP表达与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和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检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检验Cox Regression。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T1-MM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3%,表达强度在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数目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相关(P〈0.050),在不同大小肿瘤间及在ER、PR和HER-2不同表达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1-MMP阴性患者与弱至中度阳性或强阳性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比较,MT1-MMP(-)为65.0%,MT1-MMP(+-++)为27.1%,MT1-MMP(+++)为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不同MT1-M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患者的7年生存率也明显不同,MT1-MMP(-)为77.5%,MT1-MMP(+-++)为60.4%,MT1-MMP(+++)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分期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层分析发现,MT1-MMP蛋白不同表达强度的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根据不同肿瘤大小的分层分析发现,不同MT1-MMP表达强度的T2期和T4期患者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0),但T1和T3期患者预后没有差别。多因素分析显示MT1-MMP是有意义的预后因子,MT1-MMP强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2倍,弱到中度阳性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3倍。结论MT1-MMP的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有关,MT1-MMP是乳腺癌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