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本文报导58例单独或与化疗联合应用性激素67个疗程。9例在完成雄激素治疗后用孕酮治疗。第一组单独应用雄激素,第二组用孕酮治疗,第三组应用雄激素、孕酮加长春新硷及氟脲嘧啶。在可估价的60疗程中,没有一个肿瘤客观缩小,仅在第二组中2例有可疑效果:1例为症状部分减轻1个月,另1例为肺转移灶缩小不足50%,维持很短时间。这2例的肿瘤都继续发展,故估价为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乳晕下联合注射核素和美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2月早期乳腺癌患者195例,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将示踪剂注射在肿瘤周围(肿瘤周围组);另一组将示踪剂注射在乳晕下(乳晕下组)。对所有患者均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将所有的前哨淋巴结和非前哨淋巴结均进行常规切片和HE染色检查,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前哨淋巴结行多层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全组195例,肿瘤周围组98例,乳晕下组97例。肿瘤周围组与乳晕下组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分别为92.9%和97.9%(P=0.17)。经常规病理检查或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检查后,肿瘤周围组有25例SLN阳性,乳晕下组29例SLN阳性。经腋窝淋巴结清扫后,肿瘤周围组有2例SLN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7.4%(2/27),乳晕下组有3例假阴性,假阴性率为9.4%(3/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周围组和乳晕下组对腋窝淋巴结预测的准确度分别为97.8%和96.8%,灵敏度分别为92.6%和9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晕下注射两种示踪剂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肿瘤周围注射相比具有同样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同时能避免肿瘤周围注射存在的缺点,是较佳的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43.
基冈标签的研究共性问题包括:①临床验证,包括各模型在独立资料中的验证、多个模型在同一组资料中共同验证、两个重要的前瞻性验证研究的基本信息;②在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诱导化疗疗效和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面的价值;③与传统的临床病理学评价体系比较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纵隔镜技术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是否存在转移)的临床应用策略.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临床连续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临床分期为Ⅰ~Ⅲ期的NSCLC患者152例,分别采用CT和纵隔镜技术评估纵隔淋巴结状态.根据纵隔淋巴结最终病理结果,计算CT下纵隔肺门淋巴结阴性NSCLC的纵隔镜检查阳性率和实际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以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T分期、肿瘤类型(中央型或外周型)、CT下纵隔淋巴结大小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等作为预测因子,进行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9例CT下纵隔肺门淋巴结阴性NSCLC,纵隔镜检查阳性8例,阳性率为11.6%;实际纵隔淋巴结转移14例,发生率为20.1%.62例临床Ⅰ期(cT1~2NOMO)NSCLC,纵隔镜检查阳性7例,阳性率为11.3%;实际纵隔淋巴结转移12例,发生率为19.4%.对全部152例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和CT下纵隔淋巴结大小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69例CT下纵隔肺门淋巴结阴性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是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CT下纵隔淋巴结短径≥1 cm的NSCLC患者,术前必须进行纵隔镜检查;对于腺癌患者,即使是CT下纵隔肺门淋巴结短径<1 cm,术前也应该进行纵隔镜检查.  相似文献   
45.
Aurora-A在乳腺癌致瘤机制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良平  周菲菲  杨名添  刘强 《癌症》2009,28(6):668-672
Aurora激酶参与中心体、微管功能调节,对细胞周期G2/M转换起重要作用.Aurora-A高表达可以引起中心体扩增、异倍体甚至肿瘤,是一个癌基因.Aurora激酶与乳腺癌的关系比较密切.本文综述了Aurora激酶通过p53基因、BRCA1基因、PTEN/PI3K/AKT信号通路、Aurora基因多态性、雌激素等因素相互作用参与乳腺肿瘤形成,并分析Aurora激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肺母细胞瘤4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肺母细胞瘤少见,发病率仅占肺部原发肿瘤的0.25%~0.5%。我院胸外科自1964年4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4例,占同期肺部恶性肿瘤的0.074%(4/5 421),现报告如下并进行有关文献复习。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30~67岁 ,中位年龄48岁。临床症状有咳嗽、血丝痰、胸痛等。病程1个月~6个月,平均3.3个月。肿瘤位于左上叶2例,左下叶1例,右上叶1例。肿瘤直径5.5~16.0cm,平均9.3cm。1.2 诊断方法 胸部X线和CT表现:2例呈单个卵圆形肿块,密度欠均匀,边缘毛糙,有分叶和毛刺,其中1例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瘢痕狭窄的相关因素,尤其相关的全身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11例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可能导致吻合口瘢痕狭窄的全身及局部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对筛选出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持续低氧血症(P=0.003)、胸部并发症(P=0.000)、吻合口瘘(P=0.000)、糖尿病史(P=0.019)、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P=0.046)和心血管并发症(P=0.015)6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则显示仅持续低氧血症(P=0.044)、胸部并发症(P=0.009)、吻合口瘘(P=0.001)和糖尿病史(P=0.036)4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持续低氧血症与胸部并发症及吻合口瘘三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持续低氧血症是食管重建术后吻合口瘢痕狭窄的重要全身性因素。  相似文献   
4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泽明  杨名添 《癌症》2000,19(11):1064-1065
近年来,对临床诊断为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手术切除的范围趋向于缩小,越来越多保留乳房的手术取代了传统根治术.然而,对腋窝淋巴结是否清扫尚有许多争议,有学者认为对T1a期患者不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原发灶虽小但有转移可能,建议行低位清扫或腋窝淋巴结活检.究竟如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清扫,又能对清扫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呢?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作了许多研究.本文就乳腺癌SLN检测的意义、检测方法及存在的若干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9.
50.
我院胸外科自1980年1月~2000年6月共手术治疗胸膜间皮瘤1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4~67岁,均无明确的石棉密切接触史.临床症状有胸痛、胸闷、咳嗽、气急、背痛、胸壁隆起.病程由0.5个月~24个月.胸部体征表现为病变一侧的实变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