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崔连群  沈卫峰 《上海医学》1989,12(7):389-391
本文对3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心电图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测定,19例梗塞区冠脉不完全阻塞(再通甲组)和17例梗塞区冠脉完全阻塞(乙组)。两组相比,甲组梗塞后4和8小时内ST段抬高总和(EST)显著下降。8小时内甲组中15例而乙组中无1例∑ST下降≥35%(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9%)。甲组中出院前病理性Q波导联数和QRS积分较乙组明显降低,而左心室功能明显优于乙组。提示,心肌梗塞后8小时内抬高的∑ST段降低≥35%预示梗塞区冠状动脉再通,后者对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与PTCA夹层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连群  陈良华 《海南医学》2002,13(12):147-148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脉病变钙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本文对784例老年和586例中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结果及结论:高龄和严重狭窄是冠脉钙化重要因素,而钙化与PTCA术中并发症,特别是夹层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3.
崔连群  沈卫峰 《心电学杂志》1992,11(1):17-18,50
对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作心电图、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发现前壁 AMI 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程度明显减少或不压低,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绕过心尖,并供应部分下壁心肌血供,且因 LAD 阻塞引起前壁MI 的同时还引起下壁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4.
例 1 男 ,65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半年加重 1周入院 ,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服抵克立得1片 ,经强化抗血栓、抗心肌缺血等治疗 1周后行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 ,示左前降支第一间隔支开口处95 %直径狭窄 ,长度 1 5mm。先以 1 .5mm× 2 0 .0mm球囊预扩张 ,再置入 3.5mm× 1 8.0mm支架 1个 ,1 41 8.5 5kPa( 1 4atm)释放 ,造影示支架效果良好 ,无残余狭窄。术后 3h ,患者突然血压下降为 0mm Hg( 1mmHg =0 .1 33kPa) ,心率 80次 min ,意识模糊。怀疑血管迷走反射 ,经静脉推注多巴胺、阿托品、地塞米松等抢救 1 …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肽Ⅱ受体阻滞药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发充血性发心力衰竭(CHF)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高血压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n=39):口服厄贝沙坦150mg,1次/d,连用4周;卡托普利组(n=38):口服卡托普利25mg,3次/d,连用4周,用药前后采用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采用凝血酶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行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评定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明显降低(P<0.01),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IB、PAI-1显著降低(P<0.01),t-PA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E/A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厄贝沙坦组较卡托普利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改善高血压合并CHF患者受损的凝血-纤溶系统,逆转高血压、心力衰竭所致的血栓前状态(PTS)和动脉粥样硬化(AS)。并且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疗效优于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57.
将10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为两组,≥70岁组31例,<70岁组75例,均在发病6小时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70岁组与<70岁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7%及70.6%(P>0.05),4周病死率分别为6.5%及5.3%(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49±0.12及0.51±0.14(P>0.05),出血并发症分别为45.1%及20%(P<0.01)。血管再通者与血管未通者比较,病死率分别为2.7%及12.5%(P<0.05),LVEF分别为0.56±0.14及0.44±0.11(P<0.01)。因此认为,溶栓治疗AMI的疗效与年龄无关,而与血管是否再通密切相关。老年AMI患者行溶栓治疗虽出血等并发症高,但其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58.
本文测定71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61例有病理性Q波患者中,56例(92%)示梗塞区收缩减低。10例Q波自行消退患者中,仅1例心壁活动异常。前壁心肌梗塞伴ST段持续抬高时,梗塞区常有严重室壁活动异常(95%),且预测室壁瘤形成的敏感性为58%,特异性为100%,心肌梗塞后心电图对估价左心室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9.
本文研究尿激酶治疗34例心肌梗塞(甲组)和38例对照(乙组)的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1年随访情况。结果发现,甲组的缺血相关动脉通畅率(68%)高于乙组(37%),侧支循环优于乙组(P<0.01),心室功能损害较乙组轻。但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高于乙组(P<0.05),尽管甲组的近期病死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但两者远期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0.
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完全阻塞常引起致死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慢性心绞痛时,LMCA完全阻塞极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LMCA完全阻塞但无心肌梗塞患者。患者男性,54岁,住院号342279。因阵发性心前区闷痛伴心悸6月,且对硝酸甘油治疗反应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