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2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3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9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小板活化的标志——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FITC标记的抗CD42a单抗(鼠IgG1),PE标记的抗CD62P单抗(鼠IgG1),CY标记的抗CD45单抗(鼠IgG1),FITC标记的鼠IgG1同种型对照免疫球蛋白,PE标记的鼠IgG1同种型对照免疫球蛋白,上述单抗分别标记全血中血小板及白细胞的相关抗原;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采取全血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全血血小板上P-选择素阳性表达:全血标本中分别加入3种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FITC-CD42a,PE-62P及CY-CD45,室温避光反应20min,10g/L多聚甲醛固定10min,用PBS洗2次,上机分析。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阳性表达[(23.0&;#177;4.0)%]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6.9&;#177;1.8%)]及正常人组[(5.2&;#177;0.7)%],三者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4,28.4,P&;lt;0.05).结论 P-选择素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与血管渐进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构的表现,相关因素,临床意义,机制和对策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是指左心室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排血量过少、血压显著下降、重要器官和周围组织灌注严重不足而发生一系列代谢和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其最有代表性和最常见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塞(AMI)。AMI并发的心律失常和急性机械性病损(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等)是心源性体克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血浆脂质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多数的冠心病患者均有高脂血症,但并非所有高脂血症患者都有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本文旨在研究血浆脂质的不同成份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125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胸病或心肌梗塞而入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血浆脂质水平测定,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用Crouse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研究各血脂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颈动脉斑块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结论血浆总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及高脂血症病史,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则与上述各参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临床医生常常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将心肌梗塞分为穿壁性(Transmural)、非穿壁性(Nontransmural)或心内膜下(Subendocardial)心肌梗塞。许多经典的内科和心血管病教科书已对这些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作了详尽的描述。穿壁性心肌梗塞被认为是由于从内膜至外膜的整个心壁的心肌发生坏死所致,其心电图表现为异常的  相似文献   
6.
心包疾病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892年,Osler 就曾指出:“尸体解剖的经验告诉我们,未为临床觉察的心包炎太多了,往往自行愈合、粘连而未引起注意。”有人统计,临床上心包疾病发病率<1%,而尸体解剖,心包疾病发病率约为5%。临床诊断的延误概由于对心包疾病认识不足,缺乏警惕,而亚临床型多于临床型也是事实,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心包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发现心包在调节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近年来心  相似文献   
7.
大动脉顺应性与左室壁肥厚密切相关。我们采用超声法检测各期高血压患者的主动脉顺应性,表明它与高血压的病情有关。本文报道它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对象:(1)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男86例,女44例),年龄25~74岁(平均56±12岁)。经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易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严重心律失常。(2)选择血压正常的健康者80名(男50名,女30名)作为对照组,年龄25~80岁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53例首次穿壁性心肌梗塞患者于发病后6月内行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甲组)较30例梗塞后无心绞痛患者(乙组)冠状动脉受累血管数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增高,梗塞区侧支循环和左心室局部室壁活动改善。甲组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性再通率显著高于乙组。本文提示,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可预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梗塞区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特别是前壁梗塞时,因此,对心肌梗塞后有心绞痛的患者宜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是指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和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 (NQMI)。2 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随着对非ST段抬高的ACS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对它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本文对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的进展进行综述。一、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1 直接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非ST段抬高的ACS :指在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发病早期 (2 4~ 4 8h)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若无禁忌证 ,同时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技术,分析32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心脏β-肌凝蛋白重链(β-MHC)基因第13、16、20和23外显子区域,发现1例患者第13外显子PCR产物的单链电泳带与正常对照有明显的差异;对其核苷酸顺序分析表明,该患者β-MHC基因第383密码子位置发生G→T颠换,导致赖氨酸(Lys)变成天冬酰胺(Asn)。由于此突变发生在β-MHC基因种系进化中高度保守的区域,故提示其突变是引起患者发生心肌肥厚的主要病因。家系调查显示,该患者父母、姐姐、妹妹及女儿心脏超声及PCR-SSCP检查均未见异常。在β-MHC基因第383密码子区域合成一对正常及发生G→T突变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分别与患者、其家系成员及对照个体相应区域的PCR产物进行杂交,结果显示仅患者的PCR产物能与突变探针杂交,说明此患者的点突变为发生在胚细胞水平的新生突变,患者的肥厚性心肌病为散发性。这是在中国人群中发现心脏β-MHC基因突变的首例报道,亦是一种新的β-MHC基因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