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心梗大鼠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随机分为移植组、动员组和对照组各10只。移植组于梗死区内注射经标记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组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组未行任何处理。4周后采用超声和生理记录仪描记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E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LVdp/dtmax)等指标。取心脏组织做病理检查,观察移植细胞分化、促血管生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移植组及动员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梗死区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可能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无创性手段。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骨髓单核细胞(BMMNCs)移植对心功能和梗死局部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得出结论:大鼠AMI1w后BMMNCs移植可以增加梗死局部血管新生,进而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其心功能改善及血管新生与BMMNCs的横向转化无关.  相似文献   
63.
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心病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对于一些冠心痛晚期的患者,药物治疗往往无效,而且已经失去介入手术和外科搭桥的最佳时机,这部分患者何去何从,是目前医学界极具争议的话题.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伦理支持.  相似文献   
64.
除瓣膜性心脏病外,非瓣膜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是房颤的重要原发病。随着这些心脏病发病率的上升,房颤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房颤患者动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常单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但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试用阿司匹林联合藻酸双酯钠(PSS)预防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并进行了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75例,均经12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房颤,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瓣膜病。将175例分为两组,治疗组…  相似文献   
65.
对4例无心肌梗死病史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1例冠脉病变轻(狭窄35%),但于40天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余3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90%~100%)。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近期内行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效果良好。认为无心肌梗死患者诱发ST段抬高多提示严重的冠脉病变,预后差,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6.
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的建立和损伤血管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大鼠颈动脉,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颈动脉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扫描电镜、光镜动态观察表明,球囊导管损伤使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剥脱和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伤后1周,内膜开始增生,2至4周增生最快。内皮细胞在1周时有散在覆盖,2周时内皮呈片状覆盖,内皮问连接建立。结论:改良的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成模率高,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反应和血管再狭窄的需要。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再内皮化和内膜增生过程的影响。方法 5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 8只:rhG CSF皮下注射注射7d后,行左颈总动脉球囊导管拉伤。术后1h、3、5、7、14d取损伤处颈动脉内膜;对照组2 8只:用生理盐水0 .5ml皮下注射代替rhG CSF ,其余操作同观察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通过RT PCR方法分析eNOS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发现rhG CSF组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1) ,eNOS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rhG CSF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科促进血管再内皮化和抑制内膜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优化的冠心病用药基础上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mg治疗组和20mg治疗组。在第1、3、6个月时进行随访。6个月后随机选取成功完成随访的共122例患者纳入研究。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观察血脂变化、心功能的改变、房颤再发率、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瑞舒伐他汀10mg组与20mg组血脂TC、LDL-C及TG指标在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2组H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组左室LVDs、LVDd、LVEF、FS、SV和CO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20mg治疗组低于10mg治疗组(P<0.05),2组房颤的再发率、用药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而且可以联合其他冠心病药物改善心功能,20mg治疗组降低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但对房颤的再发率及不安全事件无明显影响,临床6个月内应用20mg瑞舒伐他汀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9.
QT离散度(QTd)延长通常可见于许多疾病,如急性冠脉综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但直接PTCA对AMI患者QTd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观察了AMI直接PTCA及术后冠脉内注入尿激酶对QTd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CRA)加持续灌流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CPPTCA)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20例31支和非老年患者8例13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CRA和CPPTCA,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 术后两组冠脉狭窄处内径、跨狭窄压差、侧支循环积分、左室总体和局部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心绞痛均消失。 结论 CAR和CPPTCA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