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01—2011-12收治的89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患者,检查常规脑电图的同时加做蝶骨电极,并对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常规脑电图不加做蝶骨电极检查,其癫检出率为31.18%,而加做蝶骨电极检查后,其检出率为6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能够提高颞叶癫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痫灶的定位价值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对颞叶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19例颞叶癫痫患者,将其术前的常规脑电图 蝶骨电极(以下简称常规蝶骨电极)与视频脑电图 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以下简称长程蝶骨电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其定位结果与术中描记的皮层脑电图(ECoG)及深部脑电图(DEE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痫样放电在常规蝶骨电极和长程蝶骨电极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8.9%和94.1%;其定侧率各为67.1%和99.1%(P<0.005).术中脑电图证实了术前的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定位准确率高,DEEG与长程蝶骨电极定位吻合率达98.2%.本组随访1~5年,总有效率为97.4%,效果优良为88.6%.结论 长程蝶骨电极对颞叶痫样放电的检出和定侧率高,且准确率高.准确定位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颧弓电极与蝶骨电极脑电图在颞叶癫痫的价值。方法对来院做术前评估65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定位行视频脑电图(VEEG)时加做蝶骨电极及颧弓电极,长程同步记录,将头皮颞区、蝶骨及颧弓所记录到的痫样放电及发作期起始早晚进行对比。结果颧弓电极与蝶骨电极对痫波的敏感性相同,发作期同步起始,位相无差别。其检测到的痫波波形相似,波幅颧弓电极略低,下降幅度小于10%。结论颧弓电极与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的定位价值完全相同,因其无创,方便灵活,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附3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的术前评估和术式选择策略。方法 对 34例颞叶癫痫患者应用无创和有创方法进行术前综合评估 ,采用扩大额颞问号式手术切口 ,经外侧裂入路、皮层脑电监测引导下实施手术。对术前评估方法、术中脑电监测的意义和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  2 1例患者根据长程蝶骨电极脑电图和MRI等无创检查定位了致痫灶 ,13例根据颅内埋置电极脑电图定位了致痫灶。术后随访 15 .6± 6 .0月。 2 9例 (85 .3% )癫痫发作消失 ,3例 (8.8% )发作减少 75 % ,2例 (5 .9% )发作减少 5 0 %以上。 8例曾出现短期并发症 ,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手术 6个月后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是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颅内埋置电极检查是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必要的手段。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对设计切除方式有重要参考价值 ;改良的手术切口和经外侧裂入路有利于安全有效的切除前颞叶或选择性切除颞叶内侧结构  相似文献   

5.
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发作间期 18F-FDG-PET进行颞叶癫痫灶定位的方法,探讨发作间期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 18F-FDG-PET检查、手术后随访效果达到 Engle Ⅰ级的82例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18F-FDG-PET在颞叶癫痫灶中定位敏感率和特异性进行分析,并与脑电图监测和MRI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间期 18F-FDG-PET检查中癫痫灶表现为低代谢灶,其中68例位于癫痫灶侧颞叶或以颞叶为主合并其它区域,9例位于癫痫灶侧颞叶以外,5例未见低代谢灶.18F-FDG-PET对癫痫灶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2.9%(68/82),显著优于MRI和脑电图(P<0.05),且在MRI阴性和需要埋置电极进行脑电图检查定位的患者中分别有77.4%(41/53)和75%(15/20)可以达到准确的定位癫痫灶.病理阳性者18F-FDG-PET定位准确率显著高于病理阴性者(P<0.05).结论 18F-FDG-PET定位颞叶癫痫灶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特点,对MRl阴性和需要埋置电极进行检查的颞叶癫痫灶也有良好的定位价值,合理的应用还可能进一步提高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表面蝶骨电极、前颞电极对癫痫患者发作间期颞区异常放电的检出率以及对不同电极记录放电波幅的比较, 探讨表面蝶骨电极对于颞区异常放电的检测价值。方法连续筛选2021年10—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接受2 h视频脑电图监测的癫痫患者1 356例。对全部患者安装常规头皮电极、表面蝶骨电极和前颞电极。选取表面蝶骨电极和(或)前颞电极记录到异常放电的脑电图进行分析。计算表面蝶骨电极和前颞电极对发作间期颞区放电的检出率, 测量表面蝶骨电极和前颞电极记录到的放电波幅。结果最终共记录到有颞区放电的脑电图73份, 共计数250个放电。其中前颞电极检出率为88.0%(220/250), 表面蝶骨电极的检出率为98.4%(246/250), 二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 P<0.001)。对于前颞区的放电(以前颞电极检出放电为"金标准"), 表面蝶骨电极的检出率为98.2%(216/220), 与前颞电极的检出率比较, 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 P=0.132)。表面蝶骨电极和前颞电极同时记录到了216个放电, 表面蝶骨电极记录放电的波幅为(77.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的定侧价值.方法 对无法通过无创手段定侧而高度怀疑为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患者,行颅内电极植入术定侧,同步记录双侧蝶骨电极.对最终确诊的颞叶癫痫患者,分析其同步记录脑电图,测量颅内起源到双侧蝶骨电极记录到发作的时间间隔,计数非连续3小时内发作间期双侧蝶骨电极癫痫样放电的数目.结果 癫痫病灶侧蝶骨电极记录到发作(6.1±1.5秒)要早于对侧蝶骨电极(7.2±1.6秒).间期癫痫病灶侧蝶骨电极癫痫样放电数目在大多数情况下(86.37%)要多于对侧蝶骨电极.结论 蝶骨电极在颞叶癫痫的定侧方面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联合应用常规长程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偶极子定位(dipole localization method)、颅内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 and depth electrodes,EEG)对致痫灶进行定位,比较VEEG、DLM与ECoG and DEEG的符合情况,探讨偶极子定位技术在癫痫患者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已经确诊为癫痫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长程视频脑电图、偶极子定位、颅内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脑电图检查,比较常规EEG、偶极子定位技术与颅内EEG定位的一致性.结果 偶极子定位技术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EEG,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癫痫、颞叶癫痫在各项术前定位检查中符合情况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偶极子定位技术是一种无创性定位方法,对局灶性癫痫有明确的定位意义,对于常规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测为单一病灶者,可替代侵入性颅内电极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及磁共振扫描对颢叶癫痫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146例颞叶癫痫病例,术前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及磁共振扫描(MRI),发作时V/EEG所示的痫样放电部位与MRI检查所发现的病变同侧时,将此侧颞叶作为癫痫灶颞叶;MRI未见异常,则根据三次以上发作时V/EEG定侧.所有患者经术中皮层脑电图和深部脑电监测后,行前颞叶切除术.结果 术中皮层脑电图及深部脑电监测均发现有痫样放电,与术前V/EEG监测吻合.术后102例(70%)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显著改善35例(24%),良好6例(4%),无改善3例(2%).结论 V/EEG结合MRI对颞叶癫痫术前能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蝶骨电极检查对颞叶癫痫致痫灶定位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2例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致痫灶的手术定位,发现蝶骨电极均能查出痫样放电,局限于颞叶者为90.38%(P<0.01)。手术中皮层电图(ECoG)及深部电极(DCoG)描记,证实全部病例颞叶表面或海马、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表明蝶骨电极检查的可靠性,不仅可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的阳性率且有助于手术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定量脑电图中慢波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2年10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颞叶癫痫患者80例,对入组患者进行蒙特利尔MoCa量表检查,并完成定量脑电图监测,计算δ波功率值及(δ+θ)/(α+β)比值(DTABR),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颞叶癫痫认知障碍组患者40例,男性23例(占57.5%),女性17例(占42.5%),平均年龄(48.15±14.85),平均受教育年限(9.43±2.50),平均用药年限(8.35±4.55);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1例(占52.5%),女性19例(占47.5%),平均年龄(50.83±15.58),平均受教育年限(9.45±2.45),平均用药年限(9.23±5.14)。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用药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组和正常对照组Moca评分分别为5~25(21.00±7.00)分和26~29(27.00±2.0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38,P<0.05)。认知障碍组δ波功率值及DTABR均显著高于认知...  相似文献   

12.
颞叶癫(癎)是局灶性癫(癎)的主要类型之一,也是难治性癫(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常规脑电图阳性检出率低,使诊断难度增加,而蝶骨电极脑电图有助于提高颢叶癫(癎)患者尤其是颞叶内侧面癫(癎)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笔者将我院2005年2月-2007年6月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癎)的52例患者常规脑电图与蝶骨电极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毫针蝶骨电极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常规脑电图加用蝶骨电极的指征。方法102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于发作间期行常规脑电图及毫针蝶骨电极脑电图描记,分别对其癫痫波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经χ2检验分析,蝶骨电极脑电图可提高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单纯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3种发作类型癫痫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其中以复杂部分性癫痫尤为显著;此外发现43例常规脑电图描记时耳垂单极导联可见单侧或双侧正相尖(棘)波或正相尖(棘)慢波,而在蝶骨电极描记时均记录到明显的癫痫波。结论蝶骨电极可提高癫痫患者的痫样放电检出率,常规脑电图描记发现耳垂单极导联出现正相尖(棘)波或正相棘(尖)慢波,加用蝶骨电极多可记录到典型的癫痫波,具有临床确诊价值,应列为临床脑电图的常规描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手术治疗效果与多种术前定位方法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01年9月~2008年9月在我院行颞叶切除的癫痫患者99例,随访1~6年,按Engle预后分级,Ⅰ级:65例,Ⅱ级10例,Ⅲ级9例,Ⅳ级15例,Ⅰ~Ⅱ级为预后良好,分析这组病例的术前定位方法与手术效果的关系,确定其预测价值.结果 (1)发作间期脑电图颞区有局限慢波的48例患者中41例(85.4%)手术疗效好,无局限性慢波的27例中17例(63%)手术效果好,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97,P=0.027);(2)脑电图发作间期蝶骨电极单侧尖波57例中,效果好的47例(83%),双侧尖波18例,效果好11例(6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3.566,P=0.063);(3)发作期起始脑电图表现形式一致的56例中,效果好47例(84%),表现不一致的12例中4例(33%)手术效果好,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3.5,P=0.001);(4)发作极期脑电图:发作过程中脑电图无扩展的23例中14例(60%)手术效果好;脑电图向手术切除侧同侧扩展的39例中34例(87%)疗效好;向对侧扩展的6例中3例(50%)效果好,三者之间显著性差异(χ2=7.535,P=0.023);(5)头颅MRI与手术效果:82例患者的头颅MRI:未见结构异常7例中6例(85.7%)效果好,单侧颞区萎缩的10例中4例(40%)效果好,海马硬化的27例中24例(88.9%)效果好,颞区有明显结构异常的18例中13例(72.2%)效果较好,其他部位异常信号的20例中17例(85%)效果好,显示不同MRI改变之间的手术效果有显著性差异(χ2=11.463,P<0.02);(6)埋置颅内电极的20例中9例(45%)效果较好,未埋置颅内电极79例中66例(80%)效果好,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16.36,P=0.001);(7)其他:手术切除的侧别、发作症状和有无继发性的全面发作均与手术效果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颞叶癫痫手术切除效果与头颅MRI的结构改变有关;放置颅内电极与未放置颅内电极的手术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并与放置颅内电极的病例定位难度较大有关;颞叶切除的手术效果与患者不同次发作期脑电图改变是否一致有明显的相关性,发作起始期脑电图改变方式一致的手术效果较不一致的效果好;发作间期背景无局限性慢波、有局限性慢波的手术疗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慢波的手术疗效好,而发作间期的颞区尖波不能预测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海马有病损的颞叶内侧癫痫的手术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5例伴有海马病损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均经详细了解发作症状学、附加蝶骨电极的长程视频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等检查;经正规而详尽的术前评估,行标准前颞叶切除术,术后随访至少半年以上。结果术后依据Engel分级,显效(Ⅰ级和Ⅱ级)80.0%、好转(Ⅲ级)20.0%、无效(Ⅳ级)0.0%。手术疗效与单侧或双侧异常放电(一侧优势)相比、与异常放电区域局限于蝶骨及前中颞或扩散至额叶相比、与异常放电起源于蝶骨或起源于蝶骨及前中颞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标准前颞叶切除是治疗颞叶内侧癫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白质纤维束示踪(DTT)技术定量分析颞叶癫痫患者双侧颞叶内侧结构弥散参数值及局部纤维束变化特点,评价DTI技术对颞叶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16例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I及DTI扫描,测量双侧颞叶杏仁体、海马及颞叶皮质的部分各向异性(FA)、相对各向异性(RA)、表观弥散系数(ADC)等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应用DTT技术观察癫痫患者局部纤维束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者双侧颞叶内侧各结构FA、R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癫痫患侧、对侧与正常对照者颞叶内侧各结构FA、RA、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C值呈颞叶癫痫患侧>颞叶癫痫对侧>正常对照者的变化趋势,以海马尾部变化最为显著;而FA、RA值呈颞叶癫痫患侧<颞叶癫痫对侧<正常对照者的变化趋势,并且杏仁体、海马体部变化较海马尾部更显著.结论 DTI技术能充分了解癫痫患者颞叶内侧结构的弥散参数值及纤维束变化特点,有助于癫痫病灶定位的准确诊断,同时加深对颞叶内侧结构整体变化的了解亦有助于术前的整体评估及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2~37岁,病程3~10年。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10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2例,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6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MRI检查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果,对这18例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包括大部分海马和杏仁核)。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皮层和深部电极脑电图均发现颞叶皮层海马、杏仁核有异常放电,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海马硬化的诊断。术后18例患者均出现发热,但经过抗炎、腰椎穿刺及支持治疗后渐好转。术后1年以上的随访发现16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2例术后较术前显著改善,仅偶有癫痫发作,但均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结论对于颞叶癫痫伴有海马硬化的患者,如果同时脑电图又发现有同侧颞叶痫样放电,则可以考虑行该侧前颞叶切除术(包括大部分海马和杏仁核),若手术切除彻底,其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美解眠诱发试验对颞叶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颞叶癫痫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的术前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情况,其中美解眠诱发组与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VEEG监测时间、监测到的癫痫发作次数、形式和术后癫痫无发作率.同时比较诱发组诱发前后脑电图变化.结果 VEEG监测时间分别为诱发组35 h,对照组5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发组药物诱发后VEEG监测到99次癫痫发作,包括注药后5 min内71次(71.7%)、6-60 min 18次(18.2%),其中10次(10.1%)诱发后出现与惯常发作不一致的癫痫发作;而对照组记录到102次癫痫发作,其中4次(3.9%)与惯常发作不一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发组注药后发作间期痫性放电明显增加,主要放电部位没有明显变化.诱发的发作期脑电图起源部分仍以单侧颞叶为主,与自然发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美解眠诱发不影响颞叶癫痫灶的定位,可用于颞叶癫痫的术前VEEG监测,可明显减少监测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磁共振上提示有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术后电话及定期复查脑电图对磁共振提示为海马硬化且经病理证实为海马硬化的患者进行随访,至少随访两年的患者纳入实验,随访结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的比较,选择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术后癫痫控制的情况。结果对于有海马硬化的患者,与发作间期异常放电一致均有满意的手术效果;对于影像学上有明显海马硬化的患者术后6年内随访发现癫痫有效率分别为90.66%,88.57%,88.25%,86.20%,72%,6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是治疗伴有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的有效方法,一旦影像学上提示海马硬化,且脑电图监测能够定侧的颞叶癫痫,应该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20.
分析45例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EP)手术定位的价值。发现蝶骨电极均有痫样放电,且异常局限于颞叶者为91.11%(P<0.01)。手术中皮层电极(ECoG)及深部电极描记,证实全部病例颞叶表面或海马、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表明蝶骨电极的可靠性有助于手术定位。蝶骨电极可提高颞叶EP脑电图的阳性率66.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