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6-2014-06在我院确诊的16例原发性癫痫合并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多导睡眠脑电图及治疗随访)。结果癫痫形式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13例,部分性发作3例,其中夜间发作11例,白天发作5例;多导睡眠脑电图(polysomnography,PSG)显示均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其中重度9例,中度4例,轻度3例。所有患者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及OSAHS的指导性治疗。其中4例癫痫伴重度OSAHS经单纯药物治疗仍反复发作,联合丙戊酸钠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随访0.5~3a,发作频率减少3例,发作停止1例。结论原发性癫痫合并OSAHS一般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癫痫类型以夜间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为主,对于单纯抗癫痫药物治疗不佳者,药物联合CPAP治疗可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采用粘附实验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评估大鼠的行为功能恢复;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NSE、Nogo-A、SYN、Ki-67、GFAP、VEGF表达;Bielshowsky's-Luxol fast blue双染检测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 BMSCs中表达CD106,低表达CD34、CD45、CD11b,高表达CD90、CD29.BMSCs移植后MCAO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明显好转(P<0.05),梗死侧的神经纤维明显增多,脑组织SYN、Ki-67、GFAP、VEGF的表达增多(P<0.05),Nogo-A表达降低(P<0.05).NSE无显著变化(P>0.05),脑梗死体积和胶质瘢痕厚度与PB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静脉移植BMSCs能改善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町能为促进血管再生和突触重建,增强神经纤维修复和内源性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每周1次,两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同时观察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移植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移植后3、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移植术后3例出现低热,4例出现头痛,均未经治疗症状自行消失。结论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脑梗死是安全可行的,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为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以通过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兴奋或是抑制作用,从而改变大脑的兴奋性来治疗癫痫疾病。其作用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定位、强度、频率、脉冲模式、脉冲数量、刺激间隔时间以及刺激次数。本文就经颅磁刺激的基本原理、治疗的可能机制、临床效果、参数选择及治疗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7.
谢旭芳  高幼奇 《江西医药》1996,31(5):270-271
观察40例Binswanger‘s病患者,其均具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伴有不同有神经局灶症状和体征。脑磁共振T2加权像表现为两侧侧脑室旁,中央半卵圆区白南内较广泛的斑片状高信号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急性脑梗死及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以CD133和KDR双阳性细胞作为EPC标记,用流式细胞仪对1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118例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危险因素组)和9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EPC数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和危险因素组EPC数量明显减少(均P〈0.01),脑梗死组EPC数量较危险因素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8)。脑梗死组和危险因素组EPC数量均与收缩压、舒张压、HbA1c、CHO、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与H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年龄、TG水平无关(均P〉0.05);循环EPC数量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循环EPC数量与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其数量减少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脑梗死可能会有限增加EPC的动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7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32例.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后,采自体骨髓干细胞进行鞘内注射移植治疗,骨髓干细胞数量为(1.0—10.0)×10^7个/L,1次/周,共治疗2次。以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各项评分的变化为指标评估疗效,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患者移植后1、3个月的UPDRS评分较移植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6个月后UPDRS评分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移植术后1、3、6个月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71.9%、78.1%和31.3%。有6例低热和2例低颅压性头痛.处理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不良反应轻,在短期内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疗效不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