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人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D320N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不同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冠心病患者3 450例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1 10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血脂水平及PCSK9浓度。应用PCR结合DNA直接测序技术对各组PCSK9基因D320N(A/G)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SK9基因D320N多态位点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PCSK9浓度,TC、TG、LDL-C水平和、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t=108.267、52.8264、5.482、101.952,χ2=188.950、70.742;P<0.001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42.454,P<0.0015);。病例组中猝死组各指标变化最大,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变化最小 。病例组中AA、G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13.9%,高于对照组的1.1%、7.0%(χ2=36.60,17.74;P<0.001);病例组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105,高于对照组的0.046(χ2=70.4851,P<0.001)。病例组中猝死组AA、GA的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最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最低(χ2=20.502、39.646,P<0.0501)。Logistic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SK9基因D320N(A/G)多态位点AA基因型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OR值为7.964,95%CI为3.219~16.286,P<0.001=0.000) 。结论 PCSK9基因D320N(A/G)位点基因突变与冠心病有关,其中AA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时期A型行为模式与冠心病的关系,为临床冠心病护理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型行为问卷对4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与对照组40例进行测试。结果:病例组A型行为模式个体检出率为70%,对照组为34%(χ2=11.257,P0.005)。结论:A型行为者易患冠心病,且患病率与年龄和职业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65例老年NAFLD(观察组)和58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对其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生化指标以及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临床特征进行监测。结果:观察组中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FPG、TG、TC、ALT和AST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肥胖及TG、TC、FPG水平的增高与老年NAFLD密切相关,是老年人NAFL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蛋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突变与广西壮族老年患者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4例广西壮族老年患者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3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MS基因A2756G突变频率。结果病例组A2756G A/A、A/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81%、15.63%及1.56%,对照组分别为86.67%、13.33%及0,病例组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63%和9.37%,对照组A及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33%及6.67%,2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基因A2756G突变与广西壮族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无明显相关,该突变可能不足以构成广西壮族老年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I型受体(ATI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解(PCR-RFLP)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人和24例原发性高血压、31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ATI R基因型;用生化技术测定血脂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合并冠心病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14.6%、14.5%,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7%(P<0.05);带有C等位基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其血浆LP(a)水平均增高.结论提示ATIR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遗传因素,ATI R基因可能参与脂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因心肌缺血就诊、年龄≤40岁女性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 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记录其危险因素和各项临床变量.结果 冠心病组62例,平均年龄36.7±4.0岁;对照组81例,平均年龄37.5±2.5岁.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合并高血压病分别为48.4%比24.7%,合并2型糖尿病分别为27.4%比4.9%,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体重指数、纤维蛋白原定量、血清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组较对照组典型症状多见,典型胸痛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50/62(80.6%),特异性50/86(58.1%),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后敏感性28/39(71.8%),特异性28/64(43.8%).冠脉病变累及前降支动脉82.3%,单支血管病变占59.7%.结论 ≤40岁女性冠心病患者多有典型胸痛症状,冠脉单支病变常见,易累及前降支动脉.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银屑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分析致病因素,为银屑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患者一般情况问卷(自行设计)、A型行为问卷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银屑病患者136例(病例组)和体检健康者146例(对照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A型行为问卷调查病例组总体倾向为A型行为,表现为争强好胜,遇事容易着急、紧张,焦虑情绪发生率89.7%,抑郁情绪发生率75.8%;对照组焦虑情绪发生率28.8%,抑郁情绪发生率21.2%;病例组SAS、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总体倾向为A型行为,存在中等或者中等以上的焦虑抑郁情绪,且常采用消极应对,而积极应对不足,其情绪状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密切,有助于指导患者采取有效积极的治疗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45岁以下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青年女性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分析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1)冠心病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发生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P<0.05)。(3)冠心病组单支血管病变者发生率高,为69.81%,且多为前降支,受累率为72.96%。结论 45岁以下女性冠心病患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及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相似文献   

9.
载脂蛋白A_1、B与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1、B与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病的关系。方法 :对 14 7例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及 6 1例正常老年人测载脂蛋白A1、B以及血脂、脂蛋白胆固醇。结果 :高血压病组载脂蛋白B、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组载脂蛋白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载脂蛋白B、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载脂蛋白A1下降与载脂蛋白B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A型人格与D型人格对冠心病的影响,以及两种人格因素的不同心理特质与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的相互影响.方法 应用一般状况调查表、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Q)与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DS14),随机抽取123名冠心病患者与116名健康人做正常对照,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结果 (1)病例组123人中A型人格检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D型人格检出率为39.8%,同样高于对照组的22.4%(P<0.05).(2)两组间TABPQ总分值(TH+CH)及TH、CH与NA、SI各分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3)性别、高血压病史、HDL、LDL、GLU以及心理特质NA与冠心病相关(P<0.05).结论 负性情感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焦磷酸测序法分析57例冠心病患者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为两组:ALDH2基因GG型组(n=43)和GA/AA型组(n=14),比较两组间高血压的发病率、心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及治疗状态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ALDH2基因GA/AA型组高血压的发病率(85.7%)明显高于GG型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压GA/AA组明显大于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DH2基因G487A多态性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内源性一氧化氮生成有关。其对硝酸甘油作用的影响可能增大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脉压。  相似文献   

12.
孙飞  马向红  李广平  黄群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69-147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根据冠脉造影情况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9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04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不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0,95%CI(1.152,4.435),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在几种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方法:对15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肺心病41例,冠心病77例和高血压38例)分别测定血清SOD和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病组血清SOD下降了38.78%(P<0.01),MDA升高了140.58%(P<0.01),SOD/MDA值下降了73.30%(P<0.01),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自由基代谢紊乱,提示自由基触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参与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辛伐他汀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丹参川芎嗪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者予以降压、降糖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两组10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治疗期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和预后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电针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的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结束后2周和4周的复发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0%和66.7%,2周后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间比较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疗法安全有效,与西药联用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还能减轻西药引起的副作用和减少复发率,同时还能良性调节心电图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98-101
目的讨论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phy,UCG)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9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UCG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UCG利用左室16节段划分法多切面观察各室壁运动情况,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讨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9%、95.0%、38.4%、99.1%及8.4%。其中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分别为7.7%和74.6%,心肌梗死组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病变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随着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随着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CG作为无创性检查,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因其敏感性及准确性不高,故在临床应用中需综合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6.
刘杰  吴隐雄  邓金龙 《微创医学》2011,6(4):301-303
目的比较肾动脉狭窄心衰和冠脉结扎心衰大鼠模型的实验效果。方法分别使用双肾动脉结扎和结扎冠脉前降支近段的方法制备心衰大鼠模型,在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8个月分别测定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双肾动脉结扎组与冠脉结扎术组对比,24 h内动物死亡率分别为22.2%、44.4%(P<0.01);心衰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6%、43%(P<0.01);心衰模型成功时间分别为6个月、2周(P<0.01);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65%、1.8%(P<0.01);两种心衰大鼠模型平均心率分别为430 bpm、670 bpm(P<0.01);两种方法制备成功的大鼠心衰模型,在LVDD、LVSD、EF指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实验方法均可制成心衰大鼠模型,肾动脉结扎模型可作为高血压导致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的动物模型,冠脉结扎大鼠模型可作为冠心病心衰模型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对28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CO、LVEF、E/A、E峰下降速率(Edc);并与35例未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治疗组与对照组CO、LVEF、E/A、Edc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24周CO、LVEF、E/A、Edc与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24周后CO、LVEF、E/A、Edc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CO、LVEF、E/A、Ed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月~7年,平均(35±21)月,治疗组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为39.3%(11/28),对照组则为77.1%(27/35),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4.3%(4/28),对照组为28.6%(10/35),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因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冠心病合并高血糖高血脂与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慢性病科室参与体检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和合并高血压组,每组100例,另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体内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纯冠心病组及合并高血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脉压差水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同型半胱氨酸表达量呈正相关(r=0.58、0.56、0.47、0.7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表达量与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62、0.67、0.68,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52,P<0.05)。结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现冠心病主要是由于高血脂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发,两者的协同作用能促进患者出现高血压性冠心病。  相似文献   

19.
麦贞花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麦贞花颗粒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 6 3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 2 1例。治疗组采用麦贞花颗粒治疗 ,对照组采用冠心静片治疗 ,比较 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麦贞花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显效率为 73.8% ,总有效率为 95 .2 % ;心电图改善显效率为 31.0 % ,总有效率为 6 9.0 % ;其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麦贞花颗粒组TC、TG、LDL C、LP(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HDL C明显升高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麦贞花颗粒组血GMP 140、血小板最大聚集率、D 二聚体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中药麦贞花颗粒具有抗冠心病心绞痛、改善心电图的显著功效 ,且有显著的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抗血栓、抗凝、改善脂质代谢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等综合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2):2729-2731
目的:了解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22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糖尿病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及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均P<0.01),而且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36.36%)与非糖尿病组(29.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患者的病程明显长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非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患者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均P<0.05)。结论:应加强冠心病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除了注意控制血糖外,还应该注重对其血压、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检测与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