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逆转IL-1β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影响的机制。方法分组情况:对照组、IL-1β处理组、IL-1β+catalase(H_2O_2清除剂)处理组、IL-1β+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处理组、IL-1β+atorvastatin+catalase处理组;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内H_2O_2水平;以DiBAC4(3)为膜电位荧光标记,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细胞膜电位;以开放概率NPo为指标,通过单通道膜片钳技术记录各组细胞膜BKca通道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L-1β处理组上调细胞内H_2O_2水平(P0.05);与IL-1β处理组比较,IL-1β+catalase处理组及IL-1β+atorvastatin处理组均下调细胞内H_2O_2水平(P0.05);与IL-1β+atorvastatin处理组比较,IL-1β+atorvastatin+catalase处理组细胞内H_2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L-1β处理组下调细胞膜BKca通道开外概率NPo;与IL-1β处理组比较,IL-1β+catalase处理组及IL-1β+atorvastatin处理组均上调细胞膜BKca通道NPo(P0.05);与IL-1β+atorvastatin处理组比较,IL-1β+atorvastatin+catalase处理组细胞膜BKca通道N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下调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过氧化氢水平,上调大电导钙敏感钾通道活性,逆转IL-1β对细胞膜电位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究二甲双胍(Met)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使用脂多糖促进巨噬细胞分化,同时使用Met刺激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表型(CD86、CD206)巨噬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AMPK、磷酸化AMPK(pAMPK)、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构建As模型。实验组(Met组)小鼠予Met灌胃干预,对照组(CTL组)小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3个月后,提取小鼠大动脉全长(头臂干至双侧髂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分别行油红O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和脂质斑块内巨噬细胞不同表型比例。提取大动脉蛋白,Western blot验证相关信号通路的AMPK、pAMPK、STAT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实验表明,Met刺激后M1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减少,M2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AMPK活性明显增加,而STAT3活性明显下降。动物实验表明,在造模3个月后,油红O染色示Met组小鼠大动脉全长和主动脉瓣膜处脂质沉积均较CTL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示Met组脂质斑块内M1巨噬细胞比例较CTL组明显减少,而M2巨噬细胞比例较CTL组明显增多(P<0.05)。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CTL组相比,Met组AMPK活性明显增加,而STAT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Met通过激活AMPK抑制STAT3活性,调控斑块内巨噬细胞表型分化,抑制小鼠As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智能化抗酸杆菌检测在结核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50例肉芽肿性改变的石蜡包埋组织,同时进行手工抗酸染色和自动抗酸染色,分别进行人工阅片病理诊断。使用自主开发的结核杆菌识别人工智能(tuberculosis bacillus finder, TB-Finder)作为初筛,另请病理医师复核150张自动抗酸染色切片并作出病理诊断,分析两种染色模式的效率及准确率。结果 150例智能化平台染色的阳性率为29.3%(44/150),传统模式染色的阳性率为6.6%(10/150)。染色加诊断全流程智能化平台每张切片耗时12 min,传统模式每张切片耗时57 min,智能化平台节约时间成本约78%。结论 智能化抗酸杆菌检测平台的应用可提高病理医师的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率,有助于规范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MEBT/MEBO)治疗电弧光烧伤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2011年在海拔2260m的高原上住院的烧伤患者中采用MEBT/MEBO治疗的138例电弧光烧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感、瘢痕增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对创面止痛效果好,创面无干燥加深,浅Ⅱ度创面平均7dE理性愈合,深Ⅱ度创面平均22d生理性愈合,Ⅲ度创面平均36d愈合且无增生性瘢痕。结论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在高海拔地区治疗电弧光烧伤,治愈率高、致残率低、方法简便易行,适合在高海拔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换药方法与负压吸疱术修复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负压吸疱术)和观察组(传统换药),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创面愈合率、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0、15、30d内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本次研究表明负压吸疱术修复烧伤残余创面,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创面感染,避免感染加深和扩大创面,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检调13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的水平。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临床Ⅱ期患者高于临床I期患者,而临床Ⅲ期患者又高于临床Ⅱ期患者。术后第15d,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第30d,患者血浆sP-selectin含量较术后第15d进一步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其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手术切除肝癌可降低患者血浆sP-selectin水平。血浆sP-selectin的检测及动态观察可能对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病情发展的判断、疗效观察以及预后估计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来评价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价值,旨在探讨一种新的外周神经阻滞方法。方法:选择上肢前臂及手部、血管造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锁骨上(SCB)和锁骨下(ICB)二组,每组各60例,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阻滞,两组测定麻醉操作时间,分别记录腋神经、上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麻醉并发症,并评定麻醉效果。结果:高频超声能成功地引导到达靶神经,并能清晰地显示局麻药的扩散。SCB组和ICB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分别为(4.5±3.2)min,(3.9±1.6)min,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组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起效时间分别为(8.3±3.1)min、(7.1±2.8)min和(3.8±4.1)min,ICB组分别为(4.1±2.0)min、(3.6±1.7)min和(8.5±1.8)min,SCB的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的起效时间较ICB组长,而桡神经的起效时间较短(P<0.05);两组麻醉完善率为100%。SUB组麻醉有效率86%,INF组有效率8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CB的组Horner`s综合征发生率为16%,ICB无并发症。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其能监测锁骨上、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可行的区域麻醉方法,尤其对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研究 ,旨在探讨PMC治疗 (小剂量泼尼松合并甲氨蝶呤、氯喹 )对于轻、中度活动期SLE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 ,以减少药物用量和副作用。方法 将入选的门诊患者按起始激素剂量 ,分为A (泼尼松剂量≤ 0 2mg·kg-1·d-1)和B (泼尼松 0 5~ 0 6mg·kg-1·d-1)两组 ,并联合应用甲氨蝶呤 7 5~ 10mg/周及氯喹 0 2 5g/d ,各 30例。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为期 1年。结果 A组积分由治疗前的 2 1± 1 4降至 0 9± 0 7,B组感染多于A组 (2 2∶7,P <0 0 0 1) ,其中多为肺部感染 ,其次为皮肤感染。B组由 2 9± 2 3降至 1 3± 1 3。二组治疗前后相比疗效显著 ,但A、B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B组中出现了库兴综合征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A组没有。结论 PMC方案对没有严重内脏累及的轻到中度的SLE患者有效。但在加大激素剂量的B组 ,感染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检测生化标志物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冠脉再通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MYO、cTnI、CK—MB使用酶联免疫分析法、CRP使用激光散射比浊法测定1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MYO、cTnI、CK-MB和CRP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组(83例)和溶栓未通组(44例)上述指标的连续、动态演变。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组MYO、cTnI、CK—MB和CRP达到峰值浓度的时间较未通组明显提前(P〈0.01)。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峰值时间出现更早,分别为(6.1±2.4)h、(13.8±3.5)h、(14.4±3.8)h和(25.2±5.7)h(P〈0.01);再通组MYO和CRP峰值浓度明显高于未通组(P〈0.01);MYO、cTnI、CK—MB和CRP对判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YO、cTnI、CK-MB和CRP可以较好地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其中MYO较cTnI、CK—MB和CRP能更早期判断冠状动脉是否再灌注;CRP对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判断也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