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分为冠心病组(n=50)、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n=57)和健康人群为对照组(n=48)。采用血管内皮功能监测仪Endo PAT2000(以色列,Itamar.公司)测定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评估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三组之间RHI差别并分析相互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RHI(1.41±0.36)、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患者的RHI(1.21±0.35)与对照组(2.55±0.18)相比明显减低(P0.05),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组患者的RHI与非焦虑抑郁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而且合并焦虑抑郁对血管内皮损伤更重,焦虑抑郁情绪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弥散成像技术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通过非侵入性检测人体组织水质子的弥散运动而进行成像,能直观地反映组织微观结构。以此原理为基础结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而产生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MRI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其区别常规MRI的成像特点及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临床科室,对于全身各类组织及器官的疾病诊断及鉴别。DWI技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起步晚、局限多、阻碍大,因此相关应用报道相对较少。笔者就目前DWI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C6、C7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以“峡部”为参考的C6、C7椎弓根置钉的方法.方法:15具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不分性别、年龄,排除畸形及破坏.取C6、C7共30个椎体.先测量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将C6、C7侧块中的一部分定义为“峡部”,即过上关节突下缘最低点、下关节突上缘最高点的水平线与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的垂线所围成区域.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之间划两条垂线,将“峡部”分为3等份,中份为“峡部”的后侧面,外份为“峡部”的后外侧面.取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选择3.5mm直径及合适长度的螺钉,直视下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置入,使螺钉中轴线与椎弓根中轴线重合,螺钉前端穿出椎体或上终板.沿椎弓根中轴线的水平面锯开标本,可看到螺钉处在椎弓根中轴线上.螺钉在水平面上与“峡部”的后外侧面形成的角为横向角(E角);螺钉在矢状面上与“峡部”后侧面形成的角为纵向角(F角).测量椎弓根钉道全长(FSC).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类聚分析.结果:各指标同一节段左右侧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将同节段左右侧数据合并后进行统计分析.C6的PW为6.12±0.78mm,PH为7.48±0.81mm;C7的PW为6.85±0.73mm,PH为8.03 ±0.38mm;PW与PH均为C6<C7(P<0.05),同一节段PW<PH(P<0.05).利用聚类分析中的Hierarchical cluster过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E角趋向于两类,即E1和E2.C6的E1角、E2角、F角及FSC与C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同一指标C6与C7数据合并统计结果为FSC 30.83±0.91mm,E1角89.61°±1.24°,E2角59.71°±1.10°,F角75.86°±112°.结论:在C6、C7以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在水平面上按照E角、在矢状面上按照F角进钉,行椎弓根置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CAD)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下肢动脉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96例(CAD组),选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并无其他疾病史的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下肢动脉内膜的变化,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动脉(包括股动脉(FA)、股浅动脉(SFA)、腘动脉(PA)、胫前动脉(ATA)和胫后动脉(PTA)及足背动脉(DPA),观察管腔、管径、内膜以及有无斑块、血流变化、血流频谱形态及性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就下肢动脉硬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CA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CAD组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与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26例,平均年龄(79.2±5.7)岁。分为非脂肪肝组和NAFL组。分析两组患者载脂蛋白B和其他代谢指标及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NAFL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而肌酐(Cr)低于非脂肪肝组;NAFL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吸烟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AFL与ALT、apoB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444、0.364,P<0.05),其他指标未进入方程。结论 NAFL患者的TC、LDL-C、apoB、ALT、TG均高于非脂肪肝组;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而Cr低。老年人发现NAFL后仍应干预血脂,进一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硬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冠心病(CA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AD的患者106例(观察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狭窄的健康者4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AD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FMD)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缩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AD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FMD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651,P〈0.001),颈动脉IMI及斑块积分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871,0.702,P〈0.001)。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观察分析40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和药物副作用.结果 胺碘酮治疗显效率为55 0%,有效率为32 5%,无效率为12 5%;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 7例,未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纤维化、色素沉着.结论 胺碘酮应用于老年人房颤有效、安全,但需密切观察甲状腺功能和对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匹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年龄≧75岁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组30例(1~2 mg/d)和辛伐他汀组30例(10~20 mg/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8周检测并比较肝功能、血脂、磷酸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 匹伐他汀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并评价其是否可作为CABG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CABG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15例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射血分数值、室壁运动情况,术后心肌酶、血流动力学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选CABG术后心电图无异常Q波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以上观察指标的数值中无显著性差别(P均〉0.05)。结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并非围术期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也不能做为术后早期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