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前后多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9年12月的患者,均经病理诊断非小细胞肺癌48例。病例选择标准:患者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实验期间均未接受氩氦刀以外的其他治疗。氩氦刀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1月收集标本,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检测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的l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包括糖原199(CAl99)、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原242(CA242)、铁蛋白(Ferritin)、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糖原l25(CAl25)、人生长激素(HGH)及糖原l53(CAl53)。结果氩氦刀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CA199、CA125、CAl53、CA242及Ferritin的数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AFP、NSE、β-HCG、f-PSA、PSA及HGH的数值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后可以下调多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而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有效监控氩氦刀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根据肿瘤大小、方位选用不同直径及数目的 氩氦刀靶向对NSCLC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氩氦刀 化疗 放疗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经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CT值较术前下降超过30 Hu 23例,占67.65%.术后1周、1、3、6、12个月经复查CT示,术后1周肿瘤体积增大34例,占100%,两组患者1、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0%、57.1%;80%、71.4%;85%、78.5%;85%、64.3%.两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KPS评分提高20分者A、B两组分别为20%、64.28%.结论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比单纯氩氦刀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好,但副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治疗对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氩氦刀冷冻治疗,治疗前后采血检测免疫指标。结果:①氩氦刀经皮穿刺治疗肺肿瘤是一种对病人损伤小,副作用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途径。②氩氦刀治疗不仅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到治疗效果,而且可以调动和激发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氩氦刀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小鼠T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氩氦刀治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后激活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12只C57/BL小鼠分3组,A组4只接种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并行氩氦刀治疗;B组4只建立荷瘤模型;C组4只为对照。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氩氦刀治疗后可显著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氩氦刀治疗可有效激活小鼠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5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已丧失手术机会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皮肺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根据影像资料提示的肿瘤大小,方位选用不同大小及数目的氩氦刀靶向刺入不能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瘤体内进行同步冷冻消融,并根据随机的原则将50例非小细胞肺癌分为A组(单纯氩氦刀组)14例,B组(氩氦刀+化疗组)16例,C组(氩氦刀+化疗+放疗组)20例进行治疗。结果经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后,CT值较术前下降超过30HU占66.0%。术后1周、1、3、6及12个月经复查CT示,术后1周肿瘤体积增大占100%(50/50),1、3,6及12个月有效率(RR=CR+PK)分别为57.1%、56.3%和70%;71.4%、75%、80%;78.5%、81.3%、85%;64.3%、81.3%和85%。3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症状、体征的有效率分别为:A组:-40%、57.14%、71.42%、88.57%和71.79%;B组:-40.91%、59.09%、77.27%、92.68%和88.64%;C组-36.21%、68.97%、84.48%、94、82%和89.66%。3组病人经不同方案治疗后KPS评分提高20分者A、B、C3组分别为:64.28%、25.5%和20%。结论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方法可行,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有效方法。结合放、化疗可进一步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氩氦靶向冷冻治疗系统(氩氦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较大体积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CT影像肿瘤直径≥5cm的非小细胞肺癌2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18例,腺癌8例;Ⅲ期17例,Ⅳ期9例;中位年龄54岁。先行氩氦刀经皮穿刺冷冻治疗,1~2周后行三维适形放疗,DT为50~65Gy,每次1.8~2.0Gy,常规分割。结果所有入组病人均完成治疗计划。CT复查,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较大体积的非小细胞肺癌以氩氦刀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7.
非小细胞肺癌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氩氦刀冷冻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观察患者氩氦刀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变化,总结规律.结果 手术后2周较手术前痰证、虚证明显减少;血瘀证无明显差异.术后仍存在痰湿、血瘀、气虚证候.结论 痰、瘀、虚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病机;氩氦刀冷冻术为消除或缓解中医证候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后仍存在痰、瘀、虚证,提示冷冻后宜据病情继续采用化痰、活血、扶正治疗,以清除伏痰瘀血,巩固疗效,预防全身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并评价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表达以及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和自然杀伤细胞(NK)等分别在肿瘤患者免疫状态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培养后制片进行银染,通过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计数淋巴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银染面积比值(I.S%);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CD4、CD8、CD4/8)及NK细胞.结果:在健康人组和肿瘤患者组之间, 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及NK细胞差异有显著性,而CD3、CD4、CD8、CD4/8差异无显著性 ;以恶性肿瘤发病概率分别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Ag-NORs的表达以及CD3、CD4、CD8、CD4/ 8、NK建立回归方程,以两个回归方程判断恶性肿瘤发病的有效性,并画出ROC曲线,A g-NORs的有效性和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及NK细胞.结论 :从监测机体免疫状态的角度出发,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检测较以往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以及NK细胞的联合检测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9.
氩氦刀治疗恶性肿瘤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0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氩氦刀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外周血CD3 、CD4、CD4/CD8均降低,在氩氦刀治疗后CD3、 CD4、CD4/CD8均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经氩氦刀治疗后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吸烟的增多,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急剧上升趋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70%~80%,而就诊时70%为局部进展的Ⅲ期以上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传统的放疗和化疗完全缓解率很低,总体疗效往往令人失望.我院引进美国恩多凯尔公司生产的氩氦刀治疗系统,于2003年3月~2003年9月利用CT、模拟机联合定位经皮穿刺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2例,近期疗效满意.氩氦刀是一项新的临床治疗技术,通过对32例接受氩氦刀治疗的肺癌患者护理工作的总结,探讨氩氦刀治疗前后护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伽马刀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GS-I型立体定向伽马射线全身、系统治疗84例晚期肺癌患者,其中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42例。伽马刀治疗的剂量为50%~65%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95%以上,治疗总剂量为35~45 Gy;治疗8~12次,患者通常1次/d。联合药物组从伽马刀治疗前3 d给予输注薄芝糖肽注射液,6 ml/d,共3周。【结果】伽马刀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在WBC、Karnofsk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法)评定疼痛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及临床不良反应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伽马刀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在(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指标上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疗效评估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联合组白细胞下降、胸水增加、呼吸道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马刀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效果较好,近期疗效确切,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后可使其不良反应减轻,且有增强伽马刀疗效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放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灌注对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12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次30mg,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个月后改为每月治疗1次,总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坚持完成灌注治疗者118例,对118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每3个月做膀胱镜及相关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复发7例,6个月复发率为5.1%;术后12个月复发12例,12个月复发率为10.2%;总复发19例,总复发率为15.3%。治疗期间副反应轻微。结论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小剂量氨茶碱(Aminophyllin,AP)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动物骨髓、外周血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应用前瞻、随机分组、对照及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252例稳定期COPD患者(Ⅱ~Ⅲ级)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茶碱缓释片0.4g/d)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开始后每间隔15d复查1次血常规,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自身前后比较。(2)25只实验用羊采用自身对照法,在应用AP 3mg/(kg.d)后,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自身前后比较。结果 (1)长期应用小剂量AP,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外周血粒细胞增殖无影响(P〉0.05);(2)长期应用小剂量AP可使动物的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活跃(P〈0.05);(3)长期应用小剂量AP对动物的骨髓、外周血粒细胞增生无影响(P〈0.05)。结论长期应用小剂量AP可使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活跃以提高机体抗炎及调节免疫能力,而对骨髓血红系统及外周血粒细胞增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3月~2010年5月行后腹腔镜进行肾癌根治术78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及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8例患者进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为55~145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为80~1500mL,平均150mL;1例左肾静脉损伤,但未改开放手术,6例腹膜损伤,1例膈肌损伤,2例皮下气肿,1例术后出现肾周围组织粘连。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7~26h,平均10.2h;住院时间为3~11d,平均5.6d。随访6个月至3年,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无切口或操作孔肿瘤种植。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旭辉  刘会  王天成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4-14,16
目的研究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癌性疼痛10例,包括肺癌5例,乳腺癌2例,骨癌2例,腮腺肿瘤1例,局麻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丘脑枕和双侧扣带回前部,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止痛药物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评分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不需使用止痛药物。术后6个月止痛效果稳定,VAS评分、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丘脑枕加扣带回联合毁损术能有效消除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的变化,研究外周血CTC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评估外周血CTC在早中期结直肠癌中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前瞻性地纳入67例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同期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患者根治性手术前24h、术后3个月以及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7.5mL),采用差减富集-免疫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技术分离和鉴定CTC。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约登指数判定CTC诊断结直肠癌的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校正,综合评估CTC诊断早中期结直肠癌的价值,然后结合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分析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CTC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人(91.0%vs.5.0%,P<0.01)。术后CTC的数值与侵袭深度及肿瘤部位显著有关(P=0.001;P=0.044),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CEA水平以及CA-199水平无相关性。术前CTC的数值与上述临床病理参数均不相关。术前CTC对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无预测意义(AUC=0.359,P=0.068;AUC=0.428,P=0.423);术后CTC临界点为3个/7.5mL对DFS和OS有预测意义(AUC=0.936,P<0.001;AUC=0.863,P<0.001)。早中期结直肠癌术后分为良好预后组(术后CTC<3或者术后CTC数目比术前CTC数目减少或持平)和不良预后组(术后CTC≥3或者术后CTC数目比术前CTC数目增加),良好预后组的DFS较不良预后组显著延长(43.7月vs.20.4月,P<0.001;48.7月vs.26.8月,P<0.001),并且总生存期(OS)也显著延长(54.4月vs.43.3月,P<0.001;54.8月vs.45.1月,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CTC≥3个/7.5mL是DFS和OS的不良独立因素。【结论】CTC在早中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术前CTC数值不能预测早中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但术后CTC数值和动态检测手术前后CTC的变化均可以独立预测早中期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梦醒丸合并氯丙嗪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68例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梦醒丸+氯丙嗪)35例和对照组(氯丙嗪)33例。研究组梦醒丸18 g/d分2次口服,氯丙嗪起始剂量为50 mg/d分2次口服,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最大量加至500 mg/d。对照组氯丙嗪服用方法和剂量同研究组。两组观察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1个月、2个月、3个月,使用BPRS量表进行评定分析,观察疗效。使用Tess量表结合实验室检查评定观察副反应。【结果】(1)治疗1个月时研究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有效率为5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BPRS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个月时研究组和对照组BP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显效时间上优于对照组。(3)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在副反应发生的总人次分别为28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制剂梦醒丸合并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单用氯丙嗪疗效相当。但对急性期和近期症状控制比单用氯丙嗪快。对焦虑抑郁、缺乏活力症状疗效优于单用氯丙嗪。同时可减低西药用量和减轻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自外周血样本中检测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s 20,ck20)基因表达的RT-PCR方法,初步检测其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阳性率。【方法】17例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46例正常体检的女性为正常对照组,提取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组织及所有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巢式RT-PCR扩增ck20基因,同时扩增beta-actin基因以确保cDNA的有效性。以电泳中可见ck20基因的DNA条带确定为阳性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患者的内膜组织及部分血样中可成功扩增出ck20基因。经小样本比较,ck20基因在正常对照组无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为70.6%。【结论】RT-PCR可检测血样中ck20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癌组ck20基因在外周血中的检出率显著升高,作为肿瘤标志物,对恶性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的安全性。【方法】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蛛网膜下腔注射治疗31例脑瘫患儿,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患儿的血常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肝肾功能(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有无差异。【结果】脑瘫患儿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以及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较各组该两项指标异常率均为0,故临床上认为其差异仍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儿脑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