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ICU患者撤机后不同吸氧方式对患者再次插管率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ICU内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在撤机后进行常规吸氧,研究组患者进行经鼻高流量吸氧,2组其他护理和治疗完全相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氧合指数变化情况以及再插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再插管率(6. 6%)低于对照组(19.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24 h,研究组呼吸频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ICU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有效降低再插管率,提高氧合指数,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呼吸支持模式。  相似文献   
3.
尿中新胃癌相关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胃癌相关抗原(以下简称抗原)发现以后,进行了临床病例检测,发现该抗原在恶性肿瘤病人血清中出现率较高,正常人或良性疾患病人血清中出现率极低,且为一过性,如用于普查有可能从无症状的人群中得到肿瘤存在的早期信息.但由于所用测定方法需要静脉采血有一定的不便,若能从尿中测定,可以简化手  相似文献   
4.
文晓霞  赵晓伟  胡孔琼 《全科护理》2013,(18):1652-1653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观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1例支架置入术后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采用系统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11例病人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支架置入术后进行抗凝治疗是防止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关键措施,同时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制定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恶性梗阻患者在金属内支架治疗围手术期中存在的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27例食管癌恶性梗阻患者行金属内支架置入术的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患者出现的医疗相关并发症和其他风险的特点.结果 支架治疗前风险包括:①支架置入术时机推迟导致病变加重、体质恶化并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风险;②食管癌放疗后出现狭窄并食管-气管瘘患者随时有大出血死亡风险;③患者不信任支架安全性可能引发非医疗性纠纷.支架治疗相关风险包括:①术中出血67例、术中支架移位2例(均及时补放第2枚支架)、术中穿通食管进入纵隔1例、摔下检查床1例;②术后需药物止痛96例、少量呕血16例、支架压迫气管致呛咳及肺部感染1例、剧烈呕吐不能进食并死亡1例、大呕血死亡4例;食团阻塞支架2例.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操作相对简便,重视围手术期存在的各种医疗或非医疗风险有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在自我组织、相互启发下,活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对自己工作现场不断进行维持和改善的活动,在解决临床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能有效防止患者发生伤人、自伤行为,保护患者及周围环境安全,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3]。但保护性约束是违背了患者本人意愿而实施的强制措施,所以大多不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此外,保护性约束使用不当带来的负性情感,既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伤害了患者家属的感情,极易导致医患纠纷[4‐5]。为降低保护性约束率,2013年5月本科成立“四叶草”QCC小组,经过6个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一至五年级的10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当前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职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其中,男生的就业信心水平明显高于女生(P<0.01);低年级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职业道德水平、职业信心水平均高于高年级医学生(P<0.01);独生子女医学生的就业信心水平高于非独生医学生(P<0.05);班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水平、就业信心水平和职业素质水平均高于非班干部(P<0.05~P<0.01)。结论:当前不良的医患关系已经通过多种途径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造成了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和医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应用强生旋转平台与固定平台两种假体术后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0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86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3例46膝应用强生旋转平台,其中男性18例(18膝,39.13%),女性25例(28膝,60.87%);左侧25膝(54.35%),右膝21膝(45.65%),年龄为55~77岁,平均(68±8)岁。36例(40膝)应用强生固定平台,其中男性16例(17膝,42.50%),女性20例(23膝,57.50%);左侧22膝(55.00%),右膝18膝(45.00%)。年龄为54~80岁,平均(67±8)岁。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行固定平台假体或旋转平台假体初次TKA术。分别于手术前后评估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 结果固定平台组或旋转平台组患者的术前活动度与末次随访活动度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01,t=21.470,P<0.05);固定平台组或旋转平台组患者的术前HSS评分与末次随访HSS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180,t=35.053,P<0.05)。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患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定平台组与旋转平台组患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旋转平台假体与固定平台假体TKA术后早期临床总体疗效相似。两种假体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无论使用哪种假体,短期随访时间内都不会影响到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治疗。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翻修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后行翻修治疗的主要原因、适应证、方法及效果。方法: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失稳需要接受翻修患者30例,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治疗。翻修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初次手术选用自体骨-髌腱-骨移植物9例,自体半腱股薄肌腱14例,同种异体腘绳肌腱7例,翻修原因上、下两端骨道均偏前8例,上骨道偏前12例,下骨道偏前8例,其中1例合并关节强直;自体骨-髌腱-骨重建固定上骨道内骨块的挤压螺钉位置异常1例;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未予修复1例。翻修术中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和吸收12例,韧带有部分连接但已明显松弛失张力18例。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均一期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腘绳肌腱(STG)10例,对侧腘绳肌腱14例,人工韧带6例。前交叉韧带翻修后KT-2000检查膝关节屈曲90°和30°平均差值,以及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较翻修前有明显改善。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失败的原因较多,但主要与手术骨道位置异常、固定失效、复合韧带损伤处理不当、关节强直等有关。前交叉韧带翻修后膝关节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加氏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及其疗效。方法本组9例,均行超声检查,其中7例行MRI检查、6例行DSA检查、3例行CT检查。有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超声诊断BCS合并IVC血栓形成9例,MRI和DSA诊断6例,CT诊断3例,其中DSA和超声检查最敏感、准确。6例介入治疗均成功,术后下腔静脉压力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缓解。无急性肺动脉栓塞、血管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学检查对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诊断确切,介入治疗是BCS合并IVC血栓形成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