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氯氮平对雄性C57BL/6小鼠血清及其胰腺组织中淀粉酶(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氯氮平(5、10、20 mg/kg)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氯氮平(5、10、20 mg/kg)灌胃,连续灌胃14 d后采血测定各组小鼠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随后取小鼠胰腺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氯氮平10、20 mg/kg组血清amylase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01);与对照组相比,氯氮平三组的血清IL-1β水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P <0.0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6水平在氯氮平5 mg/kg组有所下降(P<0.05).氯氮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小鼠胰腺组织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氯氮平可以升高血清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水平,并增加胰腺组织中amylase和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可能是氯氮平使用后易出现高淀粉酶血症乃至胰腺炎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0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MAP)组、10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SAP)组,分别于第1、2、5、10天进行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IL-10、IL-18的测定,并对第1天IL-18与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IL-10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MAP组与SAP组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IL-10、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初期MAP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SAP组(P<0.01).SAP组血清TNF-α、IL-18水平高于MAP组(P<0.01),第1天IL-18水平与APACHEI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2,P<0.01;r=0.74,P<0.01),与血清IL-10呈负相关关系(r=-0.58,P≤0.01).结论 促炎性细胞因子IL-18与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过程,可以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推拿康复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的机制.方法 选择30例痉挛型小儿CP患者采用选择性脊柱推拿康复疗法进行治疗,同时设立10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统一的观察量表观察病人的肌痉挛程度、关节活动度和7项疗效评估情况,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集治疗前、治疗3 m后各CP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3 mL,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炎症细胞因子与受体PCR芯片进行基因表达检测,绘制基因表达谱,筛选有表达差异的基因.外周血离心取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后患儿肢体的肌痉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项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0.00%,表明推拿康复疗法对CP取得较好的疗效.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CP患者组表达上调的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有7个,表达下调的抗炎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有6个.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m后CP患者组中表达上调的抗炎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有4个,下调的促炎细胞因子与受体基因有6个.ELISA检测结果发现,治疗前CP患者组外周血血清中TNF-α和IL-6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IL-10蛋白水平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m后CP患者组血清中TNF-α和IL-6蛋白水平都明显降低,IL-10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CP患者组血清中TNF-α/IL-10和IL 6/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 m后CP患者组血清中TNF-α/IL-10和IL-6/IL-10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CP患者存在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下调,这可能是CP患者机体中出现高促炎性反应状态的原因和发病的新机制;推拿康复疗法可能通过下调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和上调抗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重塑促-抗炎性细胞因子网络和促-抗炎性反应体系新的平衡来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循环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及培哚普利治疗组对上述细胞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组)和60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衰组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8、IL-6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并随心力衰竭的程度加重而增加,培哚普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因子浓度明显下降。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明显升高,培哚普利可抑制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生成,并与心功能呈负相关,抗炎作用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又一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趋化因子CXCL10[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0]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EAH)小鼠发病期及缓解期肝脏中表达水平差异及相互关系,探讨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在自身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EAH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0周),在建模后发病期(2周)及缓解期(6周)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测定血清ALT及AST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IL-6、TNF-α、IL-10和CXCL10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肝组织匀浆中IL-6、TNF-α、IL-10和CXCL10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脏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6、 TNF-α和趋化因子CXCL10在发病期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在缓解期IL-6 和CXCL10则下降(P<0.05);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呈现相似的动态改变,在发病期上升,缓解期下降,但都高于正常水平(P<0.05)。CXCL10与IL-6、TNF-α、IL-10均呈正相关(P<0.05);IL-10与IL-6、TNF-α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趋化因子CXCL10主要在发病期高表达促进自身免疫性肝损伤,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伴随前者动态改变以发挥抗炎作用,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密切联系。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行干预或可缓解自身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71例CHF患者(心功能Ⅱ级18例,Ⅲ级33例,Ⅳ级20例)和50例健康人(对照组)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 CHF患者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胸比值(HTR)显著相关(P<0.05);心功能Ⅳ级CHF患者血浆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0的比值在心功能不同级别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HF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呈过度激活,并与心功能状态显著相关,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细胞因子与肾损伤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术期机体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血浆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同时抗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0(IL-10)、IL-1受体拮抗因子(IL-1ra)和TNF-α可溶性受体(sTNF-R)也相应升高。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影响着损伤脏器组织的修复及转归。肾脏不仅仅是促炎性细胞因子作用的靶器官,而且在维持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给予添加低聚半乳糖(GOS)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将SAP造模成功的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EN)组(n=16)和GOS-EN组(N=16),同时设立假手术对照组(n=16),然后按照动物处死时间每组又分为4 d和7 d两个时间点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动物.采用胰被膜下均匀注射38 g/L牛磺胆酸钠法建立SAP大鼠模型,检测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血清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2、IL-10水平.结果 各SAP组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GOS-EN组显著低于EN组(P<0.01);各SAP组的TNF-α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而IL-2显著低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GOS-EN组的TNF-α水平显著低于EN组(P<0.05),而IL-2、IL-10水平以及IL-10/TNF-α比值显著高于EN组(P<0.05).结论 早期给予GOS-EN能够调节SAP大鼠促、抗炎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腹膜炎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在自发性腹膜炎(SBP)血清和腹水中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SBP、1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IL-8)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IL-1ra)。结果SBP和肝硬化腹水患者两类细胞因子(以IL-6和IL-10为代表)均升高,SBP患者升高幅度更明显,SBP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很快下降。结论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在SB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两类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影响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孙海霞  刘波泉 《四川医学》2009,30(7):1035-1037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心肌纤维化指标(PC Ⅲ、HA、LN)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CHF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水平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和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113例CHF患者及正常对照组38例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心肌纤维化指标(PCⅢ Ⅰ、HA、LN)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心肌纤维化指标(PCⅢ、LN、H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心功能Ⅱ、Ⅲ、Ⅳ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之间、心功能分级与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ACEI治疗组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CEI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上调及心肌纤维化的程度与CHF的发生、发展、转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CEI对CHF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水平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缬沙坦与培哚普利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扩心病CHF患者30例分为缬沙坦组(n=15)和培哚普利组(n=15) .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TGF-β1及心肌纤维化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入选扩心病心衰病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心肌纤维化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 抗炎细胞因子TGF-β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1).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及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而升高(P<0 05),TGF-β1水平随心衰严重程度而降低(P<0 05).TNF-α、IL-6水平及心肌纤维化指标与LVEF呈负相关(r=-0.44, P<0 05, r=-0.38, P<0 05, r=-0.51, P<0 05) , TGF-β1与LVEF呈正相关(r= 0.79,P<0 01).缬沙坦组、培哚普利组分别治疗3个月后,TNF-α、IL-6显著下降(P<0 01), TGF-β1显著升高(P<0 01),心肌纤维化指标均下降(P<0 01),缬沙坦的上述作用更为显著(P<0 05).心功能改善明显者其血浆PCⅢ、LN、HA下降程度显著(P<0 05).结论 DCM心衰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心肌纤维化指标显著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显著降低,且均与心衰严重程度及LVEF相关.缬沙坦及培哚普利均具有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肌纤维化及提高LVEF的作用,以缬沙坦的作用更具显著性,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在酒精性肝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性肝炎多发于长期嗜酒者,其发生发展过程和体内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0等)的水平密切相关。TNF-α是发生酒精性肝损伤的关键性细胞因子,而IL-1,IL-6,IL-8,IL-10等别分别与急性期反应、肝细胞的浸润和体内抗炎反应有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细胞因子在酒精性肝炎发病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服用厄贝沙坦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时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单核细胞人类自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及促航炎反应平衡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44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和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发病第1、3、7天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变化,同时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结果:SAP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在整个观察期内均明显低于MAP组和健康对照组.而MAP组HLA—DR表达呈一过性下降,第3天起即有明显恢复。SAP组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和健康对照组,由于IL-10峰值时间滞后,发病3d后以抗炎反应为主导,而TNF-α水平在各组间没有显示出明显差别。结论:SAP病程中促/抗炎反应并存且交替制衡,过度的抗炎反应导致单核细胞抗原呈递功能严重受损。这可能是SAP容易并发严重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智峰 《当代医学》2016,(24):24-25
目的 分析与探讨COPD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患者肺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依照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即Ⅱ级COPD组(30例)、Ⅲ级COPD组(28例)、Ⅳ级COPD组(22例),检查与测定各研究对象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肺功能.结果 血清TNF-α、IL-6、CRP水平和患者肺功能存在相关性,且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和患者肺功能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TNF-α、IL-6、CRP细胞因子的上升是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的重要因素,为定期抗炎治疗COPD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对不同海拔地区干眼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不同严重程度和海拔地区的患者泪液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眼症状评分;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与干眼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高海拔地区患者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均高于亚高原和平原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与干眼症状评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原缺氧环境会促进干眼症患者病情进展,高海拔地区干眼症患者泪液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越高,临床可通过检测泪液炎性细胞因子 IL-1β、IL-6、TNF-α浓度,评估疾病炎性程度,指导临床开展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TNF-α、IL-6水平。将CHF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重复上述检测。结果血清TNF-α和IL-6水平在CHF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CHF组血清TNF-α、IL-6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经4周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6水平降低更明显(P<0.01);阿托伐他汀组LVEF升高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1)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2)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HF患者的TNF-α和IL-6水平,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考虑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有部分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叙  范士志  李志平  蒋耀光 《重庆医学》2005,34(8):1167-1168,117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与IL-6、TNF-α、IL-10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围手术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组及普胸手术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IL-10水平变化.结果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结束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及细胞因子IL-6、IL-10、TNF-α水平升高,与普胸组变化情况不同.结论体外循环可以诱发机体明显的炎症反应,同时诱发机体的抗炎反应.体外循环过程中,多种因素参与了机体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体外循环过程所诱发的炎性及抗炎反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症状积分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并评价加味黄连甘草汤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积热型ROU患者,观察中医症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2R、IL-6、IL-10)水平,并用统计软件SPSS分析中医症状积分与TNF-α、IL-2R、IL-6、IL-10的相关性。通过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极低剂量维生素B2片(维生素B210%的药量);对照组维生素B2片+极低剂量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含加味黄连甘草汤10%的药量),疗程为2周。评价患者的证候疗效及对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患者TNF-α、IL-6较正常值明显升高,IL-2R明显降低(均P0.05);而IL-10无明显差异。经相关性分析,溃疡症状积分与TNF-α、IL-6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IL-2R、IL-10无明显相关性。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IL-6值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IL-2R较前增加而对照组较前降低,但都在正常范围内变动;IL-10两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与ROU溃疡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加味黄连甘草汤颗粒对心脾积热型ROU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试验组48例,对照组46例,试验组服用辛伐他汀10 mg/d 4周,分别于服药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活性水平.结果 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TNF-α、IL-6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比对照组的血清TNF-α浓度低(P<0.05).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产生,干预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