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糖调节受损(IGR)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北京市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中,选取60岁以上的老年正常糖耐量(NGT)者6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IGR150例,其中糖耐量低减患者75例(IGT组)、空腹血糖受损患者37例(IFG组),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低减患者38例(IGT/IFG),观察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老年IGR人群的BP、BMI、HDL、TG、LDL与NGT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GT组的TG高于IFG组,IGR人群HOMA—IR增高(P〈0.05),IFG、IGT组及IGT/IFG组之间差异五统计学意义(P〉0.05),IFG与IFG/IGT组的HOMA—β明显低于NGT和IGT组(P〈0.05);BMI、HOMA—IR及HOMA—β与IFG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性别、年龄在各组间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IGR具有高甘油三酯、高血压、低HDL、LDL、IR的特点,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广西29 503人糖调节受损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IGR)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用广西2003-2005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行简易糖耐量试验(OGTr)的5岁以上29503例居民资料,根据WH01999年IGR诊断标准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组(I-IFG),单纯糖耐量减低组(I-IGT),I-IFG与I-IGT合并组(IFG/IGT)及糖尿病组(DM)。IGR则包含I-IFG、I-IGT及IFG/IGT。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归分析,探讨影响IG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GR总的粗患病率为15.81%,用2000年广西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化患病率为10.56%;IGR各亚组的粗患病率(标化率)分别为:I-IFG2.53%(2.08%)、I-IGT11.08%(7.14%)及IFG/IGT2.20%(1.34%);IFG、IGT、IFG/IGT占IGR的比例分别为15.97%、70.09%及13.94%。与NGT组比较,IGR人群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醋(TG)、总胆固醇(代)、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B细胞功能(HOMA—B)明显较低。与DM组比较,I-IFG和I-IGT组SBP、DBP、BMI、WC、TG、TC、HOMA-IR升高程度不如DM组显著,HDL、HOMA—B降低程度较DM轻。IFG/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与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SBP、WC、TG、血尿酸(U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P〈0.01)。结论广西人群糖调节受损的主要类型为I-IGT。IGR各亚组存在不同的代谢异常,IFG/IGT组较I-IFG和I-IGT组的BMI、WC、血压、血脂、HOMA-IR增高的程度更高,接近DM组。高龄、高血压、WC、TG、UA、HOMA-IR、糖尿病家族史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糖调节受损 (IGR)者糖负荷后游离脂肪酸变化的特点及其与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将 35 4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耐量 (NGT)组 (2 4 0例 )和IGR组 (114例 ) ,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 (IFG ,13例 )、糖耐量受损 (IGT ,83例 )、合并IGT和IFG(IGT +IFG ,18例 ) 3个亚组。分别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估测胰岛素抵抗 ,以糖负荷 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I30 /△G30 )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 ,以糖负荷 30min及 12 0min血清游离脂肪酸 (FFA)下降百分率评价内源性胰岛素抑制脂解能力。结果 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后 ,IGR各亚组HOMA IR均较NGT组显著升高 (P <0 .0 1)。校正HOMA IR后 ,IGT亚组及IFG +IGT亚组的△I30 /△G30均显著低于NGT组 (P<0 .0 1) ,而IFG亚组与NGT组的差异无显著性。IGT亚组及IFG +IGT亚组糖负荷后早期FFA降低比率显著低于NGT组 (P <0 .0 5 ) ,但各组糖负荷 2h的FFA下降百分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糖负荷后早期FFA降低比率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增加比率成负相关 (r =- 0 .4 6 ,P <0 .0 0 1)。结论 糖负荷后早期FFA的代谢与胰岛素的早期分泌功能密切相关 ,中国人IGT和IFG +IGT者存在糖负荷后早期FFA代谢异常 ,反映其存在早期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319例健康体检者餐后2小时血糖>6.67mmolL者,行OGTT检查,根据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GT组、DM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NGT组,IFG、IGT、DM组的ISI明显低于NGT组,DM组的ISI低于IGT组。IGT、DM组的平均胆固醇(CHO)明显高于NGT组。多因素回归分析BMI、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与ISI呈负相关。结论ISI随着NGT向IGT、IFG及DM的发展逐渐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也伴随出现。对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从IGT和IFG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5.
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糖调节受损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状态,为临床早期综 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门诊及住院的成年人(22— 77岁)共355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糖耐量(NGT)者178例,空腹血糖受损(IFG)者42例,糖耐量 减低(IGT)者72例,IFG+IGT者53例;(2)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及OGTT,后各点 血糖值及胰岛素值;(3)评价基础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计算指标:早 期胰岛索分泌指数:OGTT30 min胰岛素增量与葡萄糖增量的比值(△I30/△G30);按HOMA模型计 算HOMA-β细胞功能胰岛素分泌指数:HBCI=20×FINS/(FPG-3.5);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FINS×FPG)/22.5;李氏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MBCI=(FINS×FPG)/(PG2 h+PG1 h-2FPG)。 结果(1)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年龄、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PG0.5 h、PG1 h均明显高于NGT人 群,而0.5 hIns均降低,IGT组的甘油三酯最高(P<0.05),与IFG组比较,IGT组PG0.5 h、PG1 h均较 低,PG2 h、2 hIns增高(P<0.01)。IFG+IGT组FINS最高(P<0.05);(2)校正年龄、性别及BML后,IGR人 群HOMA-IR增高(P<0.05),其他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GR人群HBCI均明 显低于NGT组(P<0.01);而IGT组HBCI明显好于IFG及IFG+IGT组(P<0.01);IGR组△I30/△G30均低 于NGT组(P<0.05),IFG+IGT组最差(P<0.05);校正年龄等因素后IGT组与IFG+IGT组MBCI明显低 于NGT组和IFG组(P<0.01);且IGT组与IFG+IGT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 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及HOMA-IR与IFG及IGT的发生均相关(P<0.05);而MBCI则与IGT的发 生相关(P<0.05),男性发生IGR的风险均高于女性。结论(1)DM前期IGR人群存在基础和糖负荷后胰 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及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且不同类型的IGR人群各有其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2) 对于DM前期的高危人群,不仅应及时监测血糖还应尽早地检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应针对其各自 特点给予恰当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分析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糖耐量减低(IGT)者胰岛素抵抗(IR)对血脂的影响,并与正常糖耐量(NGT)组相比较。结果,IGT组(120例)血清TG、TC、LDL—C水平较NGT组升高,HDL—C降低,且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AUC)也升高(均P〈0.05);IGT患者血清TG水平与HOMA—IR及胰岛素AUC正相关,HDL—C与HOMA—IR负相关(P〈0.05)。因此,IGT患者已存在血脂异常,且和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白细胞(WBC)计数水平的差别.方法:对489例30岁以上自然人群作了OGTT,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FG/NGT)、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三组,IGR组再分为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三组,比较各组WBC计数、血压、血脂和胰岛素等指标的差别.结果:IGR和DM组WBC计数明显高于NFG/NGT组(P<0.01),IGT、IFG和IFG/IGT三组WBC计数水平无差别(P>0.05).相关分析提示WBC计数与BMI、腰围、SBP、TG、LDL-C、餐后2小时血糖(2hPG)、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DM及IGR患者WBC计数水平轻度增高,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与糖代谢紊乱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糖调节受损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糖调节受损(IGR)是介于正常糖耐量(NGT)与糖尿病(DM)之间的中间异常代谢状态,是所有2型糖尿病(T2DM)发病前的必经阶段。有3种表现形式: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低减(IGT),以及兼有IFG与IGT(IFG/IGT)。与T2DM的两个重要病理生理特征胰岛素抵抗(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相同,IFG和IGT发病与β细胞功能受损和IR有关。IFG主要以肝脏IR和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缺乏为特征,而葡萄糖刺激的早期胰岛素分泌轻度受损:IGT则表现为基础胰岛素分泌正常,而以早、晚期胰岛素分泌减少及与肌肉IR为特征。两者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因此预防其发展为糖尿病时,可能应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体重指数(BM)I、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450例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阴性对照组(NGT)149例、糖尿病前期(IGR)148例和2型糖尿病(T2DM)153例3组.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1)3组中,IGR组、T2DM组与NGT组比较,BMI、TG、HbA1c升高、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间BMI、T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按性别比较,女性IGR组比NGT组BMI、TG、TC、LDL-C、HvA1c升高、HDL-C降低(P<0.05);男性IGR组比NGT组HbA1c升高、HDL-C降低(P<0.05);(3)按年龄比较,40岁以上IGR组与NGT组比较HDL-C降低,50岁以上组HbA1C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血脂异常是影响IGR人群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IGR人群应定期监测HbA1c.  相似文献   

10.
罗方  罗群  张妤  陈金波  邓锐  贾卫国   《四川医学》2022,43(2):118-122
目的评估脂肪质量(FM),瘦质量(LM),体型指数(ABSI),脂肪-瘦质量比值(FyM)是否与葡萄糖代谢紊乱(GMD)的糖尿病前期病变有关。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健康人群和新诊断GMD的患者240例,平均年龄(58.57±13.5)岁;其中男149例,女91例。通过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分为以下组:(1)正常糖耐量(NGT);(2)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3) IGT;(4) IFG。使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所有受试者的体质量、腰围(WC)、FM和LM,测算体质指数(BMI)、ABSI、FyM。结果 NGT组受试者BMI、腰围WC、总体脂和FyM、ABSI更低,空腹血糠(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水平也更低。不同糖尿病前期病变的个体在BMI、WC和体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G患者的体脂和FyM低于IFG+IGT组,ABSI和FyM与糖尿病前期病变各类型之间相关性均高于其他人体测量指标。结论与其他人体测量指标相比,FyM和ABSI与糖尿病前期病变的所有类型:IGT、IFG、IGT+IFG的患病均有较强的相关性,ABSI和FyM均为患IGT、IFG和IFG+IGT的影响因素,对糖尿病前期病变具有更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家系成员中糖调节受损(IGR)一级亲属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T2DM家系成员中空腹血糖受损(IFG)一级亲属(B组)34例;糖耐量减低(IGT)一级亲属(C组)89例;IGT与IFG并存的一级亲属(D组)34例;在家系成员的配偶中,选择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对照130名(A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同时测定血压、血脂等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C组和D组的hs-CRP均显著高于A组(P值分别<0.05、0.01),D组较B组、C组显著升高(P值分别<0.05、0.01)。在一级亲属中,hs-CRP与年龄、体质指数、血压、腰臀比、腹围、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IR指数、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稳态模型评估B细胞功能指数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1)。结论T2DM患者IGR一级亲属存在与T2DM患者类似的炎性反应和IR。随着糖代谢紊乱的加重,炎性反应也逐渐加重,并且与IR密切相关。炎性反应可能在T2DM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切点的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老年人群的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空腹血糖(FPG)<7.0mmol/L的830名非糖尿病健康查体者,根据FPG水平分为3组:正常糖代谢组510例:FPG<5.6mmol/L ;新增人群(IFG1)组167例:5.6mmol/L ≤FPG<6.1mmol/L;原人群(IFG2)组153例: 6.1mmol/L ≤FPG<7.0mmol/L。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同时酶法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FP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2hPG);放射免疫法测空腹胰岛素(FINS)及OGTT 2h胰岛素(P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 B细胞功能指数(HOMA-B)。Logistic回归分析IFG1、IFG2发生餐后高血糖及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结果 与正常糖代谢组相比,IFG两组患者年龄、血压、BMI、WHR、TC、TG 、LDL-C、FPG、2hPG和HOMA-IR均显著升高(P<0.05),而HDL-C与HOMA B水平显著降低 (P<0.05)。IFG2组的2hPG明显高于IFG1组(P<0.05)。与IFG1组相比,IFG2组HOMA IR明显升高(P<0.05);HOMA-B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IFG1组相比,IFG2组发生餐后高血糖及MS的风险明显升高。结论 老年IFG人群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及胰岛素的抵抗,促进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IFG2人群代谢紊乱与胰岛素抵抗更严重,与餐后高血糖及MS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成都市农村务农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及其血脂水平特点。 方法 选择距离城市中心100公里外某农村,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当地35~70岁务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予以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5个不同糖代谢组别〔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单纯糖耐量异常(IGT)组、IFG+IGT组、糖尿病(DM)组和糖耐量正常(NGT)组〕,同时检测血脂即总胆固醇(TC) 、血清甘油三脂(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结果 共调查成都农村35~70岁务农村民971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总患病率分别为12.8%和34.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中最常见的类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TG者占45.9%,合并高LDL-c者占30.6%,合并低HDL-c者占9.9%。女性合并高TG者及合并高LDL-c者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高LDL-c者占38.1%,合并高TG者占30.6%,合并高血压者占23.9%,合并低HDL-c者占7.6%。血LDL-c、TG水平在正常血糖、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逐渐增高。糖尿病患者高LDL-c、TG和低HDL-c水平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IFG+IGT人群LDL-c、TG水平也高于NGT组。 结论 成都市农村务农人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且合并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4.
空腹血糖增高与糖负荷后血糖增高临床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增高和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单纯空腹高血糖(IFH)、单纯负荷后高血糖(IPH)和联合血糖增高(IFH/IPH)7组,分别比较各组的糖脂代谢状况.结果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分别占IGR的61.4%和初发DM的60.5%.iIFG、iIGT、IFG/IGT、IPH、IFH/IPH各组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增高趋势.IGR人群中,IFG/IGT的SBP更高,脂代谢异常更明显,iIFG与iIGT则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DM患者中,FH组代谢紊乱重于IPH组.结论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测定餐后2h血糖有助于筛查到iIGT和IP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糖调节受损者糖化白蛋白(GA)与强预测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 ratio)的分布特征。方法受试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测空腹GA、hsCRP、TC和HDL水平。按2005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提出的血糖调节受损诊断标准,将所有受试者分为5组:糖耐量正常组、血糖调节受损组(包括单独空腹血糖受损组、单独糖耐量异常组、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联合组)、糖尿病组,比较各组间GA、hsCRP、TC/HDL ratio和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并进一步分别按hsCRP、TC/HDL ratio四分位水平分组,分析各组GA水平的差异。结果血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GA、hsCRP、TC/HDL ratio和OGTT血糖曲线下面积与糖耐量正常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GA水平随hsCRP水平和TC/HDL ratio上升而明显升高(P<0.01)。结论初诊糖尿病患者和血糖调节受损者GA水平随hsCRP水平和TC/HDL ratio的升高而上升,其对糖尿病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血糖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的动态血糖波动特征.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根据连续2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选取稳定人群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组12例,单纯餐后血糖受损(IGT)组19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组11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组21例,正常对照(NGT)组18例,分析其各项临床指标和CGMS动态血糖数据.结果 (1)日内血糖波动:NGT、IFG、IGT、IFG/IGT至T2DM组的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MBG)和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依次升高.IGT组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2±1.2)mmol/L较NGT组(1.6±0.5)mmol/L高,较T2DM组(5.2±1.9)mmol/L低(P<0.05);IFG/IGT的有效血糖波动频率(FGE)(5.5±2.5)次/d较NGT组(6.1±3.4)次/d低,较T2DM组(4.8±1.8)高.糖尿病前期3组间IGT组MAGE(3.2±1.2)mmol/L最高,FGE(4.9±1.8)最低.(2)日间血糖波动:与NGT组(0.8±0.3)mmo/L相比,IGT组(1.1±0.4)mmol/L、IFG/IGT组(1.2±0.4)mmol/L和T2DM组(2.0±1.0)mmol/L的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依次升高(P<0.05).(3)不同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波动特征:IFG组空腹血糖受损程度最重,餐后高峰以IFG/IGT组为著.血糖水平曲线由低至高依次为NGT、IGT、IFG/IGT、IFG、T2DM组.(4)不同HbAlc水平的血糖波动:受试者HbAlc<7%时,空腹血糖曲线几乎重合,餐后血糖曲线略微分开;HbAlc7.0%~7.9%时,餐后高峰明显上升;HbAlc≥8%时,空腹曲线明显上移,餐后波动继续升高.结论 (1)随着糖调节受损程度的加重,日内血糖波动及日间血糖波动逐渐增加.(2)正常人血糖波动幅度小,频率高;T2DM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大,有效波动频率低;(3)IFG组的血糖波动特征最接近于NGT,而IGT组最接近于T2DM;(4)在糖尿病前期阶段餐后血糖受损明显早于空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老年糖尿病前期人群资料评估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04年6月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行75g OGTT试验诊断为NGT、IGR者人群病例资料,按照2003年ADA诊断标准定义糖代谢状态NGT、IFG1、IFG2、IGT、IFG/IGT,评估IFG切点下调对IGR各组分构成的影响,分析采用新切点划分的IGR各组分合并代谢异常及其他疾病的情况。结果按照1999年WHO和2003年ADA诊断标准不同糖代谢状态构成比分别为NGT组72.2%vs 64.4%、IFG组1.9%vs 9.7%、IGT组23.0%vs 17.3%、IFG/IGT组3.0%vs 8.6%。与NGT组相比,IFG1组合并高血压(36.1%vs 30.9%,P〈0.05)、血脂紊乱(46.2%vs 38.2%,P〈0.05)、微量白蛋白尿(13.3%vs 6.1%,P〈0.05)、心血管疾病(9.6%vs 6.0%,P〈0.05)比例均显著高于NGT组。结论与1999年WHO标准相比,采用2003年ADA标准扩大了IFG和IFG/IGT人群比例,5.6≤FPG〈6.1mmo1/L人群合并代谢紊乱及其他疾病比例较正常糖代谢人群已显著提高,从疾病早期防控角度,下调IFG切点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就诊和体检人员,包括正常人20例,空腹血糖受损28例,糖耐量异常40例,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32例。采集患者年龄、吸烟史、BMI等,并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ET-1、NO等指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①IFG、IGT、IFG+IGT三组在年龄、BMI、DBP、FBG、PBG、FINS、TG的值均高于NGT组(P<0.05),IFG+IGT在年龄上高于IFG和IGT组(P<0.05)。②IFG、IGT、IFG+IGT三组的IMT、ET-1、NO值均高于NGT组(P<0.05),IGT与IFG相比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G+IGT组与IFG组相比ET-1、NO两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生IGT以及IFG+IGT、年龄、性别、吸烟、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TC、TG、ET-1、NO都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PBG、TG、ET-1、和吸烟。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戒烟、严格控制血脂、血糖对大血管病变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不同糖耐量(GT)状态下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正常糖耐量者(NGT)及糖调节受损者(IGR)分别按BMI≥25kg/m。分为肥胖与非肥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并以稳态模型(HOMA-mod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T2DM组和NGT组中的肥胖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非肥胖者,T2DM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组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T2DM组及NGT组。空腹血清抵抗素与BMI、HOMA-IR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h胰岛素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腰臀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抵抗素可能在肥胖发展为糖尿病的过程中,成为预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2011年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125例,分为糖代谢正常组(35例)、糖调节受损组(51例)、糖尿病组(39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观察其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体重指数和吸烟)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MI、FBG、TG水平升高(P〈0.05),HDL-C水平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调节受损组及糖尿病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间多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糖调节受损时冠状动脉已发生严重病变,病变呈弥漫性,与糖尿病组相近,应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时发现糖代谢异常患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