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9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血浆免疫活性心房利钠多肽(ir-ANP)水平,结果显示先心病患儿ir-ANP水平左向右分流型较对照组升高(P<0.01),右向左分流型则无明显差异(P>0.05),心功能Ⅱ级与Ⅰ级相比ir-ANP水平明显升高(P<0.05)。20例患儿右房、肺总动脉、下腔静脉ir-ANP水平分别为213.24±91.07、211.59±92.33和153.64±86.57ng/L。右房及肺总动脉ir-ANP升高(P<0.05),并与下腔静脉ir-ANP水平正相关(r=0.527。0.504,P<0.05)。ir-ANP水平与心脏缺损最大直径、房室容积指数及肺总动脉压、肺小动脉楔压正相关(P<0.05~0.01)。提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时心房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促进ANP释放,心功能减退和肺动脉高压对血浆ANP水平进一步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验延迟法、上腔静脉跟踪触发技术、肺动脉干跟踪触发技术的肺动脉成像效果及诊断结果,探讨最优的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8月在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76例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按检查顺序分为:经验延迟组(Ⅰ组)22例;上腔静脉跟踪触发组(Ⅱ组)34例;肺动脉干跟踪触发组(Ⅲ组)20例.对3组的肺动脉干、亚段肺动脉、肺静脉、肺动静脉差值、主动脉、CNR、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伪影及诊断阳性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动脉干CT值:Ⅲ组>Ⅰ组>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39,P=0.002);CNR值:Ⅲ组明显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P=0.007),但Ⅰ组和Ⅱ组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亚段肺动脉、肺静脉、肺动静脉差值、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上腔静脉伪影及诊断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扫描方案均能得到满足诊断的肺动脉图像,但肺动脉触发技术可在不增加对比剂总量的情况下,获得比经验延迟法和上腔静脉触发技术更优质的肺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小腿加压法1.5T MR上行下肢动脉三维对比增强MRA(3D CEMRA)中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3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使用1.5T MR行腹主动脉至下肢动脉3D CE-MRA,A、B、C组使用钆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25mmol/kg、0.20mmol/kg和0.15mmol/kg,比较三组患者最大密度投影(MIP)的图像质量,计算并比较原始增强图像腹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三组的MIP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盆腔动脉段图像质量A组和B组优于C组,膝以上动脉段A组和C组优于B组,膝以下动脉段图像质量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腿静脉污染程度C组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腹主动脉SI、SNR、CNR及股动脉SNR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股动脉SI和腘动脉SI、SNR、CNR均低于B组和A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C组和B组股动脉CNR水平低于A组(P0.05),但C组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5T MR行下肢动脉3D CE-MRA,使用0.15mmol/kg钆对比剂可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并能满足临床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学模型在肺动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将180例临床需行肺动脉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数学模型组以肺动脉与肺静脉交叉点时间为扫描延迟时间,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对比剂及生理盐水用量;固定用量组以肺动脉与肺静脉交叉点时间为扫描延迟时间,固定注射35 mL对比剂及5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以肺动脉达峰时间+2 s为扫描延迟时间,固定注射35 mL对比剂及50 mL生理盐水。测量肺动脉干、尖段肺动脉、后底段肺动脉、上腔静脉CT值,主观评价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数学模型组生理盐水及对比剂用量均明显低于固定用量组和对照组(P<0.05);3组所测肺动脉C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上腔静脉CT值数学模型组低于固定用量组及对照组(P<0.05);图像质量评分数学模型组及固定用量组高于对照组(P<0.05);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数学模型组少于固定用量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该数学模型在肺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可行且减少了对比剂及生理盐水用量,提高了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氨基末端脑钠素原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及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动脉压力,分为三组:无肺高压组18例、轻度肺高压组18例、中重度肺高压组10例.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组NT-proBNP水平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患儿血浆NT-proBNP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升高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检测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具有特异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MSCT)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我院50例儿童先心病MSCT资料,并与超声心动图(UCG)及手术结果对照研究。结果手术证实本组总共存在心血管畸形131处,MSCT检出率94.7%,UCG检出率80.9%,两者之间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内畸形共34处,MSCT和USG的检出率分别为91.2%、94.1%,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共97处,MSCT和UCG检出率分别为95.9%、75.3%,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先心病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明显优于UCG,且成像速度快,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病理解剖结构及空间关系,是一种很好的无创、可靠的先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MSCT联合UCG能提高儿童先心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由超声组织多普勒测得的右分流心室Tei指数对左向右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左向右分流CHD患者60例,其中35例为CHD伴有肺动脉高压组,25例为CHD不伴肺动脉高压组,33例为健康对照组.运用超声组织多普勒方法计算右室Tei指数,分析比较各组间Tei指数的差异.结果 CHD肺动...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栓前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CHD)的血栓前状态。方法 :采用ELISA法、发色底物法及使用全自动凝血仪、血液粘度仪等对能反映先心病血栓前状态的 4 1例CHD患者血浆的多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Ag)非紫绀肺高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凝血因子Ⅷ (ⅧC)及血栓烷B2 (TXB2 )非紫绀肺高压组和紫绀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肺动脉压力与Ⅷ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0 .0 5 )。紫绀组的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值 ,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 ,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q检验 ,P <0 .0 1;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 :P <0 .0 5 )。结论 :①非紫绀伴肺动脉高压和紫绀型先心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②vWFAg、ⅧC、TXB2 可做为非紫绀伴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可靠、灵敏的实验室指标 ;ⅧC、TXB2 及血液流变学中的部分指标可做为紫绀型先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可靠、灵敏的实验室指标 ;③ⅧC水平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orce CT大螺距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心脏不同时期的成像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Force CT大螺距CTA检查的7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检查过程中采集时相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在心脏收缩期即R-R间期30%处进行图像采集,观察组在心脏舒张期即R-R间期60%处进行图像采集,比较两组剂量参数、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中OM~2段图像质量最好,RCA中段图像质量最差;对照组中LAD远段图像质量最好,RCA中段图像质量最差。观察组LCX近段、OM~1、OM~2、LCX中段图像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RCA、LM、LAD、LCX、AO的CT值、SNR值、CNR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扫描长度、CTDlvol、DLP、E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orce CT大螺距CTA检查在心脏舒张期采集冠状动脉LCX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收缩期,且有效辐射剂量低于1mSv。建议临床Force CT大螺距CTA检查于心脏舒张期采集图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应用与价值。方法收集72例行多层螺旋CT或MRI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病历与影像学资料,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为CT组(n=48),行常规MRI血管造影的患者为MRI组(n=24),分析两组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图像显示及诊断情况,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特点。结果与MRI组相比,CT组诊断准确性91.67%、敏感性70.83%、图像质量等级评分显著较高,扫描时间明显较短(P0.05);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包括急性栓塞和慢性栓塞,栓塞部位以双侧居多;病变范围包括左右肺动脉远端、肺叶动脉、肺段以下动脉等;直接征象为肺动脉或分支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表现为马赛克征、局限性肺纹理纤细或稀疏、肺动脉高压或扩张、胸腔或心包积液、部分肺段渗出或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急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准确性、敏感性高,图像质量好等优点,且影像征象明显,对急诊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UCG)与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同期行UCG、DSCT检查的5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图像特点,比较UCG、DSCT测量所得血流动力学参数[主动脉根部内径(AORD)、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图像参数[左肺动脉内径(LPA)、右肺动脉内径(RPA)、膈肌水平降主动脉内径(DAO)、Mc Goon比值],并以手术结果为准,分析UCG、DSCT、UCG+DSCT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UCG、DSCT测量所得AORD、LAD、LVDD、LVDS、LVEF及D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SCT收缩末期LPA、RPA、Mc Goon比值大于UCG(P0.01);UCG、DSCT、UCG+DSCT对心脏部分、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的诊断准确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SCT、UCG+DSCT对大血管部分的诊断准确率(90.38%、96.16%)高于UCG 73.08%(P0.05),UCG+DSCT总的诊断准确率95.56%高于UCG 89.24%、DSCT91.77%(P0.05)。结论 UCG与DSCT在CHD术前诊断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后者对大血管诊断准确率高于前者,两者结合有助于进行全面、准确诊断,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为肺栓塞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阳江市人民医院实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进行诊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5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观察组实施低剂量(30 mL造影剂+30 mL 0.9%氯化钠溶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右肺动脉、左肺动脉强化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同常规剂量造影剂在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图像噪声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肺血管强化CT值上并无明显差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30例急性胸痛行低剂量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单纯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成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共892段(理论为900段,其中8段由于发育微小或缺如未纳入到统计中),对照组894段(理论为900段,其中6段未纳入到统计中),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价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主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分别为: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1级28例、29例,2级2例、1例,3级均为0例;降主动脉:1级29例、30例,2级1例、0例,3级均为0例。两组各段主动脉成像质量比较(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肺动脉图像质量评价结果分别为:中央段1级314例、308例;2级11例、16例;3级5例、6例;周围段:1级568例、563例;2级23例、26例;3级9例、11例。两组中央段、周围段肺动脉成像质量比较(P0.05)。结论低剂量胸痛三联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可满足急性胸痛患者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CHD)肺动脉高压(PH)患儿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方法:CHD患儿40例,按其心导管检查或先心修补术中测得肺动脉压力分为中重度肺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50mmHg,n=12)、轻度肺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50mmHg,n=14)和CHD无肺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30mmHg,n=14),选取无心肝肾疾患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10);分别采肺动脉血3ml,抗凝离心后收集血浆,酶联免疫法测血浆ADM浓度.结果:血浆ADM浓度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CHD各组血浆ADM浓度显著升高(P<0.01);轻度PH组、中重度PH组与无PH组比较血浆ADM浓度显著升高(P<0.01);中重度PH组与轻度PH组比较血浆ADM浓度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ADM浓度与肺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939,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Y=7.371 0.997X(X:肺动脉压力,Y:ADM浓度).结论:ADM参于了先心肺高压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血浆ADM浓度逐步升高,延缓肺高压的发生、发展,是机体的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和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根据术中肺动脉测压结果,分为先心病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组(16例),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1例).8例因肺大疱行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患者肺组织内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Tie2和激活型caspase-3进行检测.结果 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微细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肥大增生.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angiopoietin-1和Tie2的表达逐渐升高.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内Tie2的磷酸化也逐渐增加,但激活型caspase-3却明显降低.结论 内皮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机制.angiopoietin-1/Tie2系统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angiopoietin-2可能并不起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能谱CT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与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 将106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分A、B两组行能谱CT扫描,A组(54例)为肺动脉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成像,B组(52例)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右肺动脉降支、右肺动脉后底支的CT值及肺下叶碘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大剂量对比剂智能追踪肺动脉成像伪影少,血管强化均匀清晰,较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栓塞(PE)患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4年5月确诊的PE患者72例,并纳入同期非PE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CTPA检查及Qanadli评分。根据Qanadli评分计算肺栓塞指数并将PE患者分为3组,肺栓塞指数<50%为A组(n=30),50%~80%为B组(n=23),>80%为C组(n=19)。比较4组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左心室短轴最大径(LV)、右/左心室短轴最大径比(RV/LV)、肺动脉直径和上腔静脉直径;分析肺栓塞指数与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结果 A组的LV、RV、RV/LV、上腔静脉直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RV、RV/LV、肺动脉直径均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RV/LV、肺动脉直径均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指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肺栓塞指数:A组(50.12±19.47)%,B组(52.37±20.11)%,C组(52.90±21.17)%;动脉收缩压:A组(93.12±16.44)mmHg,B组:(92.41±17.44)mm Hg,C组(91.34±16.22)mm Hg,肺栓塞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0.758,P<0.01)。结论 PE患者的CTPA参数(LV、RV、RV/LV、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可以作为评估肺栓塞严重程度的指标,且肺栓塞指数与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性,CTPA在PE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形态定量测定方法对61例正常及37例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的尸检肺组织的肺血管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期肺血管病变形态定量特征为:〈1〉肺动脉肌性化增加,即周围肺小动脉异常肌性伸延及肌性肺动脉中膜增厚;〈2〉周围肌性与部分肌性肺动脉密度增加;〈3〉肺细叶内小动脉直径减小。严重病变时,肺肌性动脉中膜萎缩变薄;动脉密度减少。本文观测到先心病新生儿期存在着持续性胎儿型肌性中膜厚壁现象,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生后肺阻力不下降或延迟下降,提供了组织学根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下肺动脉造影相关血管测量参数在预测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06月至2019年01月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介入下肺动脉造影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明确诊断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 30 mm Hg;无肺动脉栓塞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肺动脉收缩压(PASP)<25 mm Hg。在DSA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右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主干直径。将测得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血管径线之间的差异应用t检验进行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血管参数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以评估各组血管参数诊断和预测肺动脉高压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对照组肺动脉主干直径、右肺动脉主干直径、左肺动脉主干直径分别为(26.38±2.82)mm、(20.66±1.74mm)、(19.79±1.6) mm,均小于研究组(33. 80±4.13)mm、(28.79±3.28) mm、(24. 85±2. 97)mm,差异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各组肺动脉直径在ROC曲线下面积... 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