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7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119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纯水系统的细菌污染情况及消毒方法的效果。 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江苏省某医院纯水系统细菌污染状况及其消毒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该医院纯水系统系由过滤除菌组件与紫外线消毒组件组合而成。该医院纯水系统采集的水中存在细菌总数超标情况,并检出多种条件致病菌。经采用浓度为3 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过滤膜和纯水箱内部30 min后,细菌总数明显降低,未检出致病菌。 结论 该纯水系统处理的水中日常存在细菌污染现象,原因是系统中过滤器更换不及时,定期消毒维护不够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纯水系统及管路定期监测和消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 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 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5(0,6)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00%、91.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5(8,175)、4(1.75,6.00)CFU/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 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张永祥  贾玮  李月川  张冬睿  马晖 《天津医药》2016,(4):494-496,516
目的观察经支气管镜以氩等离子体凝固术(APC)对活检后出血创面行止血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及阵发房颤等接受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并行气道内病灶活检且出血较多的患者,行APC止血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和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62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活检后立即采用APC对活检处行止血治疗,其中60例立即止血成功,2例患者活检后大出血,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支持下以APC止血成功。62例中气道内肿物42例(叶支气管开口26例,段支气管开口16例);叶、段支气管嵴增宽黏膜粗糙16例;叶支气管开口肉芽组织4例。60例行APC治疗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降低(0.939±0.027 vs.0.956±0.017,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对活检后出血部位行APC止血治疗具有迅速、彻底、安全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了常规止血治疗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总称.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缓慢,发病机制不明,迄今仍无有效治疗措施.随着各种人类疾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建立,利用患者自身细胞诱导形成的iPSC进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目前疾病特异性iPSC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及细胞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推动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介绍iPSC定向诱导神经细胞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舞蹈病等5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病中的建模、药物筛选及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因其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故其临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中医研究结果,对本病进行简要论述,并对中医情志治疗、针灸、康复等中医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β分泌酶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其在脑内的主要作用是从Met596和Asp597之间以及Tyr606和Glu607之间切割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形成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N端,以启动Aβ生成。β分泌酶包括多个成员,其中因天冬氨酸蛋白酶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cleaving enzyme 1, BACE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研究较多。本文主要对BACE1的基因和蛋白结构、转录和翻译调控、胞内运输和调控、代谢及其调控、底物以及与其同源的酶进行综述,为以BACE1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肿瘤是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系统性疾病,传统的“一病一靶”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方式效果不尽人意。网络药理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基于“整体论”的新药研发策略,通过网络构建与分析,可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将网络药理学研究手段用于药物研究的基本概念,并探讨网络药理学在抗肿瘤药物设计、新靶点发现、药物联用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随着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网路药理学将在揭示新的肿瘤治疗靶标、治疗药物组合规律以及耐药性的潜在机制等方面为我们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有关,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s,VGLUTs)位于谷氨酸能突触前神经元的囊泡膜上,特异地将细胞质中的谷氨酸转运进突触囊泡,其在囊泡膜上的数量以及囊泡外胞质中的谷氨酸浓度,决定了其转运谷氨酸进入囊泡的速度和囊泡的填充程度。然而,在AD 病人大脑皮层中VGLUT1 与VGLUT2 显著减少,但是却存在严重的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兴奋性毒性这一矛盾现象。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AD 动物模型探讨VGLUTs 减少但却存在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P8 及其对照SAMR1海马部位组织间液,通过 HPLC 电化学方法检测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海马中VGLUT1 和VGLUT2 的表达,并检测降解VGLUTs 的酶calpain、caspase3 的表达及Glu 作用的突触后受体NMDA、AMPA 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EAAT1/2、谷氨酰胺酶、谷氨酰胺合酶,以及谷氨酰胺转运相关的SN1、SAT1 的表达。结果:与SAMR1 相比,SAMP8 小鼠海马部位VGLUT1/2 表达降低,海马组织间液Glu 升高。一方面,位于星形胶质细胞上的Glu 转运体EAAT1 和 EAAT2 表达降低,另一方面,突触后膜上NMDAR1、NMDAR2A、NMDAR2B、NMDAR2C、NMDAR2D 的表达降低,AMPA2 表达升高,提示可能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突触间隙Glu 浓度过高,造成了兴奋性毒性。在SAMP8 小鼠海马部位,谷氨酰胺合酶和谷氨酰胺酶降低,转运谷氨酰胺的转运体SN1 降低、SAT1 升高,提示这可能会导致胞质中Glu 减少,从而反馈调节VGLUTs 的表达降低,同时,降解VGLUT1/2 的酶caspase3 表达增加,两者最终导致了SAMP8 小鼠海马中VGLUTs 减少。结论:AD 动物模型SAMP8 海马中VGLUTs减少而Glu 增多,其可能原因是降解VGLUT1/2 的酶增多和胞质中Glu 减少,同时突触后Glu 受体和EAAT1/2 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6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户籍居民死因状况及特征, 为评价深圳市光明新区户籍人口死亡风险, 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深圳市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 并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深圳市光明新区2016年户籍人口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和特征。
结果 2016年深圳市光明新区户籍人口的粗死亡率为346.67/10万(全国标化死亡率为310.68/10万), 其中男性的粗死亡率(357.89/10万)略高于女性(335.16/10万)。5岁以下儿童粗死亡率为159.49/10万, 青少年(5~14岁)粗死亡率为0, 从25岁开始, 粗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65岁及以上人群粗死亡率3 313.88/10万。该区户籍人口死亡率高于深圳市居民死亡率, 但低于全国居民死亡率。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不同年龄组的死因有差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90.86%。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深圳市光明新区户籍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应开展健康教育, 促进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儿童青少年开展伤害监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