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5种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多巴胺能(DA)神经元营养作用差别。方法:在培养孕14-16d大鼠胚胎黑质神经元中加入5种神经营养因子(NT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计算机图像的分析系统对培养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能促进中脑DA神经元发育,提高神经元及长突起神经元存活率。BDNF在整个培养期都有较强营养作用,PDGF在早期、bFGF在中期有轻度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则无作用。结论:体外DA神经元培养过程中,BDNF有较强的神经营养作用,PDGF和bFGF次之,NGF和IL-6无作用。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受损神经元的保护与存活是近年来神经科学界研究的重点。许多研究表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体内能促进受损伤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生长,体外也能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与再生。本文拟就bFGF的分子结构,在脊髓中的分布,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bFGF在脊髓损伤实验性治疗中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向黑质细胞分化的新方法.方法用成年大鼠黑质匀浆液(HS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HSN+bFGF对取自胎龄期12~16d(E12-16)胚胎大鼠脑室下区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经Nestin抗体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证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48?h后,以酪氨酸羟化酶(TH)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其是否向黑质细胞分化(设空白对照组);并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SN+bFGF诱导后0,24,48h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多巴胺含量,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自身对照).结果(1)HSN+bFGF诱导组,TH单抗免疫组化出现阳性细胞;(2)HSN+bFGF诱导后,0,24,48h多巴胺含量对比分析;48h与24h(P<0.01),48h与0h(P<0.05)相比,多巴胺含量增加,而24h与0h(P>0.05)相比则无增加趋势.结论(1)用成年大鼠黑质匀浆液+bFGF能定向诱导神经干细胞向黑质细胞分化;诱导而成的黑质细胞已具有多巴胺分泌功能,诱导后24~48h为多巴胺分泌的一个峰值;(2)透射电镜显示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是除免疫组化外鉴定神经干细胞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可促进神经元存活和轴突的再生,有利于损伤的修复[1].近年来bFGF的临床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严重危害病人视力.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尚未阐明.本文主要讨论bFGF在眼科的研究进展及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抽取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 ,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 ,从原代培养 (P0 )中观察到细胞集落的形态有明显差异 ,提示骨髓基质细胞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组成的混合体。在培养液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5ng/ml)。 结果 第一代细胞(P1)的生长速度增至对照组的 1.5倍。而未经bFGF处理的细胞活跃增殖能力只能保持 4~ 5代 ,随后即发生退化 ;而经bFGF处理的细胞 ,传 10代以上仍能保持活跃的增殖能力。结论 bFGF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并长期保持其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张梅  吴越 《农垦医学》2004,26(1):34-3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哺乳动物和人体组织中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对多种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自Cospodarowincz从牛脑垂体分离纯化bFGF后,人们对其理化特性.在组织中分布,对组织和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效应及临床试用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几年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bFGF能有效刺激体外培养的动物及人的角膜上皮细胞、基质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生、移行。通过体内外实验表明bFGF不仅能营养和保护视觉神经系统,而且可以促进视觉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存活,对视觉系统的各个部分的损伤后愈合和修复起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对于bFGF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有些基础研究还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生长因子定向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体系。方法 SD大鼠原代BMSCs体外培养,分别用神经生长因子(NGF)、NGF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NGF加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1、3、5 h,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表面标志微管联合蛋白-2(MAP-2)和胆碱能神经元标志物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计数阳性细胞率。结果原代培养BMSCs传至第5代已基本纯化,NGF 100 ng/ml能有效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元,NGF、bFGF和EGF联合诱导可使BMSCs定向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率为(67±8)%。结论 NGF、bFGF和EGF联合使用是诱导BMSCs定向分化为胆碱能神经元的有效组合,细胞分化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联合诱导体外无血清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含2%Utroser G的UltraCULTURE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扩增大鼠BM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标志,用以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诱导液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和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的神经细胞。结果经全反式维甲酸、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后的BMSCs表现为神经细胞形态特征,诱导后的细胞可存活14 d以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NSE和GFAP均有阳性表达,前者阳性率为65.6%,后者阳性率为12.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与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在体外高效、稳定地诱导无血清培养的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9.
EGF与bFGF对体外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体外对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近视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植块法培养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细胞经传代纯化鉴定后,取第3~4代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EGF(0.1~200ng/mL)、bFGF(0.1~50ng/mL)。分别培养24、48、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密度。观察不同浓度、时间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发现0.1~100ng/mL的EGF和0.1~50ng/mL的bFGF对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一定浓度的EGF、bF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观察bFGF基因在BMSCs中的瞬时及稳定表达。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培养SD大鼠BMSCs,经传代培养,取第二代细胞,用脂质体法将bFGF真核重组表达质粒(bFGF-pcDNA3)转染,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FGF转染是否成功。结果bFGF基因能在BMSCs中瞬时及稳定表达。结论bFGF基因能转入BMSCs并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1.
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行大鼠出生前后不同时期的脑黑质区段连续冠状石蜡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DA能神经元,焦油紫染色确定黑质区域,进行光镜观察以及细胞形态学指标的测量。结果胚胎(embryonicclay,E)第13天龄(E13)时,开始于中脑腹侧出现TH阳性(TH^ )细胞。至E16时,中脑腹侧这些细胞的数量和密度达到最大值,此后又逐渐下降,且于出生后早期这些TH^ 细胞的减少最为显著。至生后第14天龄(P14)时,中脑腹侧黑质区域TH^ 细胞的分布和密度不再明显改变,与成年期状态接近。胚胎期,TH^ 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胚胎发育,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TH^ 细胞逐渐表现为成熟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结论大鼠脑黑质DA能神经元的发育发生在个体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14时,DA能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发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黑质神经元的缺失形式。方法 将6-OHDA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右侧内侧前脑柬(MFB)制备P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改变,并运用特殊染色,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黑质内多巴胺(DA)神经元凋亡的发生及其变化规律。结果 成功复制出符合临床特点的PD大鼠模型,且旋转行为与黑质区神经元数目呈反变关系。损伤侧黑质DA神经元存在着细胞凋亡。以术后两周最明显。结论 6-OHDA诱导的PD大鼠SNc中存在以凋亡为主的死亡方式。细胞凋亡在PD发病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COX-2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师亮  张宇新  张作凤  陈浩 《医学争鸣》2006,27(18):1661-1664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OX-2)对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黑质内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损害作用.方法:采用Lau法制作PD小鼠模型,通过行为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COX-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DA能神经元数量和腹侧中脑(包括VTA和SN)COX-2,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给予COX-2抑制剂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PD组小鼠出现PD典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分别下降约63%和77%.同时,黑质致密部COX-2阳性细胞和腹侧中脑COX-2含量有大幅升高.经COX-2抑制剂处理的PD小鼠行为表现较轻,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元和腹侧中脑TH含量仅下降约37%和41%.与单纯PD小鼠比较,黑质致密部COX-2阳性细胞和腹侧中脑COX-2含量明显下降.结论:COX-2对PD模型小鼠黑质内DA能神经元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肌苷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庆和  高国栋 《医学争鸣》2005,26(2):141-145
目的: 观察肌苷对MPTP致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在MPTP前给予肌苷,通过行为学检测(自主活动计数、Rotarod检测、游泳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肌苷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黑质多巴胺(DA)神经元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免疫反应阳性(TH-ir)神经纤维以及纹状体DA水平的影响.结果: 给予MPTP后,小鼠行为学计数降低,自主活动计数、Rotarod检测、游泳实验分别降低约45%、43%和22%,黑质DA神经元数目减少约58%,纹状体TH-ir神经纤维密度减低,纹状体DA水平明显降低约88%,提前给予肌苷后降低程度减轻,自主活动计数、Rotarod检测、游泳实验降低程度分别约为5%、11%和12%,黑质DA神经元数目减少约43%,纹状体DA水平降低约71%,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肌苷对MPTP所致的C57BL小鼠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大鼠脑室内注射低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0μg)诱导全脑炎症,长时间观察大鼠行为学、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激活及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变化,研究小胶质细胞激活与DA能神经元损害的关系,探讨炎症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0 μg LPS组.大鼠右侧脑室内注射生理盐水或10 μgLPS,术后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的变化.Fluoro-Jade B(FJB)染色检测大鼠黑质部位神经元变性情况.结果 ①注射后4周至36周两组大鼠平均运动速度相近.注射后40周时10μg LPS组大鼠平均运动速度比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24.6% (P>0.05).②注射后24周和40周,10 μg LPS组大鼠黑质部位可见明显激活的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明显激活的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两组大鼠黑质部位均未发现OX-6阳性小胶质细胞.③注射后24周和40周,10 μg LPS组大鼠黑质部位TH阳性神经元数目比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减少了24.2% (t=4.803,P<0.01)和27.6% (t=3.212,P<0.01).④两组大鼠黑质部均未见FJB阳性染色神经元.结论 低剂量LPS脑室内注射可造成大鼠黑质部位小胶质细胞长期慢性激活及DA能神经元慢性损害.LPS诱导的全脑炎症在短时间内不会引起黑质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脑室内注射10μg LPS模型能很好模拟DA能神经元慢性变性的特点,是研究PD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损伤的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在这一保护过程中的影响。方法以培养的新生大鼠中脑脑片损伤模型和在体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作为观察对象。实验分3组:对照组(在无血清培养基内加入PBS或在体黑质内注射PBS)、GDNF组(在无血清培养基内加入GDNF或在体黑质内注射GDNF)、NCAM阻断组(在无血清培养基内于加入GDNF 30min前加anti—NCAM或在体黑质内注射GDNF 30min前注射anti—NCAM阻断NCA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各组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 D28K,CB)表达的变化。结果GDNF组黑质中CB阳性神经元数目及表达的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NCAM阻断组上述指标与GDNF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GDNF可能通过增加CB的表达而保护受损的DA能神经元,但NCAM可能未参与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黑质多巴胺(DA)能细胞发生凋亡时,calb ind in-D-28k(CB)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MPTP连续5天腹腔注射构建中脑黑质DA能细胞损伤的小鼠模型,模型鼠脑黑质致密部立体定位注射携带CB基因的高滴度慢病毒颗粒(CB-H IV-Ⅰ),W estern b lotting方法检测CB的在体过表达以及鼠脑黑质部位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黑质定位注射空病毒颗粒组(H IV-Ⅰ)相比,注射CB-H IV-Ⅰ的实验组的黑质中CB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Bax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病毒颗粒CB-H IV-Ⅰ携带的CB基因在黑质细胞中获得了高效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Bax可能参与了CB对黑质DA能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纹状体注射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mtrophic factor,GDNF)对帕金森病(Parklnson disease,PD)模型小鼠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成年小鼠PD模型,通过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取中脑黑质节段,做连续冠状石蜡切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钙结合蛋白(calbindin D28k,CB)的表达,光镜观察并细胞计数,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模型制备的第4,6天,单侧纹状体定位注射GDNF后,小鼠黑质致密部TH与C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注射PBS组。结论 经纹状体注射GDNF对成年PD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CB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乌鸡白凤丸有效成分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贵祥  姜宏  王俊  宋宁  谢俊霞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4):306-308,311
目的探讨乌鸡白凤丸有效成分(BF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致C57BL小鼠黑质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57BL小鼠连续5d皮下注射MPTP(30mg/kg)制备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给予BFP预处理后,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黑质神经元的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x蛋白表达; 应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方法检测纹状体(Str)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变化。结果BFP预处理能使黑质致密带(SNc)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目较MPTP组明显增多,而Bax蛋白表达较MPTP组明显减少;可使Str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HVA含量明显增加。结论BFP有效成分可以拮抗神经毒性物质MPTP对C57BL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凋亡作用有关,Bax表达的降低可能是BFP抗凋亡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