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对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动物两组下颌骨体部分别作牙槽骨缺损区,左组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复合物;右组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8、12周处死,通过X线片、组织学染色观察兔两组牙槽骨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其新生骨面积。结果 术后2、4、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高于对照组(Ρ<0.05),在第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骨面积无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nano-HA与PRP的复合材料能促进兔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牙槽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实验性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每只兔胫骨上1/3距膝关节2 cm处各植人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建立骨缺损区,左侧为实验组,填充PRP与nano-HA 复合物;右侧为对照组,填充nano-HA.分别于术后2、4、6周处死8只动物,通过X线片测量种植体周骨密度灰度值;组织学染色观察兔胫骨种植体周骨缺损愈合情况,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新生骨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术后2、4、6周时,骨密度分析显示实验组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6周时,实验组新生骨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实验性种植体周骨缺损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韦纪英  杨晶晶  贺于奇  司亚静 《重庆医学》2011,40(5):422-424,412
目的验证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无机牛骨(BIO-OSS)对兔胫骨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在动物的左右两侧胫骨体部上1/3距膝关节2 cm处各植入1枚种植体,并在种植体一侧建立骨缺损区,左侧为实验组,填充PRP与BIO-OSS复合物;右侧为对照组,填充生理盐水与BIO-OSS复合物。分别于术后2、4、6周处死动物各8只,行X线片检查,进行骨密度分析;行组织学染色检查,测量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2、4、6周骨密度分析显示实验组灰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可以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PRP与BIO-OSS复合材料是良好的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4.
杨晶晶  ;柴显达 《吉林医学》2014,(21):4611-4612
目的:比较无机牛骨(ABB)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单独使用无机牛骨对狗牙槽骨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重建的效果。方法:选健康杂种狗12只,采用自身对照法。在全身麻醉下拔除狗的左右第二前磨牙,在拔牙窝近中即刻种植,在种植体远中制作一宽3 mm、深4 mm的骨缺损区,放入移植材料。左侧为实验组,填充ABB与PRP混合物,右侧为对照组,填充ABB。分别于4周、6周、8周处死动物各4只,获取完整标本,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染色检查,测量新生骨面积。结果:术后4周、6周、8周实验组新生骨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与ABB配合,有促进骨缺损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多孔钽颗粒修复犬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促进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A)、bFGF+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B)、无干预组(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示实验组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对照组12周后仍可见低密度骨缺损区域.甲苯胺蓝染色示术后8周及12周实验组B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A.术后4周实验组B新生骨形成面积明显大于实验组A(P<0.05),而8周末实验组A明显大于实验组B(P <0.05).结论 bFGF可增强多孔钽颗粒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碳纳米管复合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54只兔制备成双侧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的材料不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MSCs/PRP/碳纳米管支架,对照组植入PRP/碳纳米管支架,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及12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兔,通过大体观察、扫描电镜检查、组织学观察评价修复大块骨缺损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显著增加(F=77.67,P〈0.05)。结论与PRP/碳纳米管相比,MSCs/PRP/碳纳米管修复骨缺损能力更强,成骨更迅速。  相似文献   

7.
林泓兵  张洪伟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149-1150,I0001
目的探讨血小板胶(APG).胶原(co)复合膜对大鼠牙周组织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co分别裁成5mm×2mm及7mmx4mm大小,抽取大鼠全血10rnl制作富血小板血浆(PRP),再将5mm×2mmCo浸润于PRP中制备APG-Co复合膜。将1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制作大鼠下颌牙周骨缺损模型(缺损大小为5mm×2mm,磨除牙根面牙骨质)。实验组置APG-Co复合膜于缺损内,并于缺损表面覆盖7mm×4mm的Co。对照组仅用7mm×4mmCo覆盖缺损表面。术后4、6周每组分别处死4只,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缺损修复效果,Image-ProPlus对术后6周HE染色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出新生牙周骨面积,应用SPSS13.0软件对新生牙周骨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样组织的生成量和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术后6周实验组新生牙周骨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56533.04±2673.61)傩(23006.05±2198.10)μm^2,P〈0.05]。结论APG-Co复合膜有显著的促进牙周骨组织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青  方利华  平金良 《浙江医学》2010,32(9):1369-1371,1434
目的 观察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牙即刻再植的效果.方法 选取3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对照研究,一侧造成骨缺损伴牙完全脱位(实验组),另一侧造成牙完全脱位(对照组).实验组下颌牙槽骨缺损处植入骨复合材料加Bio-gide膜,同时在其上植入自体脱位牙;对照组为下颌牙脱位后即刻再植于原牙槽窝.分别于术后4、8及12周处死动物,获取标本行组织学观察比较及再植成功率的比较.结果 术后12周实验组75.0%的再植牙无明显松动,组织学观察牙槽骨缺损处骨复合材料基本形成板状骨,未发现牙周膜愈合,66.7%再植牙与骨复合材料表面形成牙固连;实验组大体和镜下观察再植成功率分别为75.0%、66.7%,对照组分别为87.5%、85.4%,两组间再植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兔牙槽骨缺损伴牙脱位时,以骨复合材料结合生物膜即刻修复并自体完全脱位牙即刻再植,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李奎  张建光  陈路  蒲劲松  李源力  蔚芃 《四川医学》2017,38(12):1361-1365
目的 探讨凝血酶肽(TP508)复合人工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2只,建立双侧桡骨1.5c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 选取其中36只,将右侧作为实验侧,骨缺损处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注入TP508;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上述人工骨材料;剩余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 植入任何物质。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对实验段桡骨进行X线及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及骨缺损区 新生骨组织面积百分比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连接形成,X线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实验组及对照组(P均 <0.05)。结论 TP508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促进愈合作用,复合人工骨植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桡骨中段骨-骨膜缺损,通过影像学手段评价其成骨能力。方法 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8只)、对照组(B组,8只)和空白组(C组,4只)。建立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将PRP纳米支架与MSCs在体外复合培养后植入兔的骨缺损中,B组将PRP纳米支架植入骨缺损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影像学评分等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A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治疗4周即有明显的成骨反应和新骨形成,治疗12周基本修复骨缺损;B组修复能力较A组差;但A、B组均优于C组。A组和B组对工程支架无明显异物反应。结论 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是修复兔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复合MSCs后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自体浓缩红骨髓(RBM)复合应用于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6只,建立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置入PRP+RBM+纤维蛋白胶(FG),B组置入PRP+FG,C组置入RBM+FG,D组置入FG.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及影像学评分等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A组动物骨痂形成量、骨缺损愈合程度及影像学评分于第4、8、12周均优于B、C、D组(P<0.05).结论 PRP复合RBM具有明显促进兔桡骨缺损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在颅骨缺损修复中血管化的作用。方法在Wistar大鼠颅骨正中缘备出1.0 cm×0.8 cm大小缺损,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只植入煅烧骨,BM SCs组植入煅烧骨+BM SCs(简称复合体),对照组植入复合体+VEGF,PRP组植入复合体+PRP;观察各组大鼠4、8、12周在颅骨缺损修复中血管化情况并检测1、4周血清NO、SOD、GSH-px和MDA含量变化。结果术后4、8和12周新生血管面积比,PRP组(3.08±0.21)%、(4.41±0.32)%、(5.71±0.47)%,对照组(2.26±0.17)%、(3.75±0.29)%、(4.53±0.42)%,BM SCs组(1.47±0.19)%、(2.62±0.27)%、(3.45±0.35)%,模型组(0.99±0.18)%、(1.71±0.23)%、(2.02±0.39)%,PRP组新生血管多,面积大,血管化情况明显优于模型组、BM SCs组(P<0.01)和对照组(P<0.05);PRP组NO、GSH-px和SOD的活性显著增高,与新生血管形成呈正相关,M DA含量明显降低,与血管形成呈负相关(P<0.01)。结论 PRP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加快颅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混旋聚乳酸(nano-HA/PDLLA)复合材料修复牙槽突裂的愈合过程。方法:将40只雄性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nano-HA/PDLLA和nano-HA两组。每只动物的两侧下颌骨均外科形成类似牙槽突裂样缺损。2个月后各组动物分别以上述两种材料充填修复牙槽突裂,于2周、4周、8周、12周和24周处死动物,采用组织学、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观察样本。结果:所有动物均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8周内nano-HA/PDLLA组的成骨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12周后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2周,两组材料均基本吸收。术后第24周,nano-HA/PDLLA组和对照组新骨平均丧失高度分别为修复高度的32.1%和12.4%。结论:nano-HA是牙槽突裂修复的良好生物材料,nano-HA/PDLLA由于其对新骨形成的抑制作用和新骨吸收比例较高,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PHBV复合HA纳米纤维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D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对照组3组,每组1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制备兔右侧桡骨中段10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4、12周每组各处死5只动物,进行大体标本、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4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新骨形成量及异体骨与受体骨融合性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2周,实验组X线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缺损区骨塑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CAB修复兔桡骨缺损效果优于FDAB,是否为局部免疫反应状态的不同造成这种差异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膜与珊瑚羟基磷灰石(CHA)联合修复颌骨缺损,来观察和探讨骨缺损的修复方式及成骨机制,为PHBV膜将来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选择54只实验动物日本大耳白兔,随机抽取48只左侧为PHBV膜与CHA复合组(实验组),右侧为单纯CHA(对照组)。在下颌骨体部双侧造成12mm×5mm×4mm颌骨缺损,左侧缺损处CHA填充后覆盖15mm×10mm大小的PHBV膜,右侧缺损处CHA填充。另外6只兔子左右两侧各造成12mm×5mm×4mm颌骨缺损作为空白组。植入材料后在第4周、8周及12周各处死16只动物,空白组在各期处死2只,然后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4周实验组缺损区中央可见新生骨组织,而对照组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8周实验组缺损区中央可见多处新生骨,对照组缺损区中央可见新生骨组织,但仍可见纤维结缔组织;12周实验组缺损区新生骨组织内骨细胞小,核小,对照组骨缺损区可见部分骨组织形成。结论 PHBV膜联合CHA修复颌骨缺损,比CHA单独修复颌骨缺损成骨速度更快,新形成的骨质较好,而且PHBV膜通过膜的机械性能和维持再生空间的能力,能够阻挡成纤维细胞通透,并且能在机体内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利于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杨国庆  陈文弦 《河北医学》2003,9(6):481-483
目的 :研究胸大肌肌蒂胸骨膜修复气管成骨情况。方法 :选用 15只兔 ,左侧带胸大肌蒂的胸骨膜修复颈段气管下部 0 .4cm× 0 .6cm全层气管壁缺损。右侧游离胸骨膜修复颈段气管上部相同大小气管壁的缺损 ,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 2、4、8、12、2 4周处死动物。光镜观察移植物成骨情况。结果 :实验组 ,术后 12周移植部再生出成熟软骨团块 ,2 4周形成骨质填充于气管缺损区。对照组 ,2 4周仅有小岛状新生软骨。两组成骨厚度和长度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带胸大肌蒂的胸骨膜修复气道能再生出新的骨质 ,可用于自体移植喉气管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 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4周、8周、12周通过X线及CT观察骨缺损处生长变化,术后12周处死所有新西兰白兔,通过大体观察、X线、CT、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2周取出标本清理周围软组织,实验组缺损部位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见缺损处骨质凹陷;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植入物区域与周围界限模糊不清;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阴影;Micro-CT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物区域空隙内长入新生骨组织,植入物附近可见骨小梁长入;对照组缺损区未见明显的骨长入;硬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植入材料与成骨细胞结合,可见成熟的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于新生骨内;对照组骨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IPP5.1计算新生骨与缺损区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孔钛材料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愈合,新生骨组织可以长入并充满孔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15只,制作10mm长的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15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材料;空白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旷置;自体骨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术后1d,8、16、24周分别进行X线摄片观察,运用ImageTool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点像素测定,24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区8周即有新生骨形成,24周材料与骨组织连接在一起,缺损区得以修复.空白组:8周时缺损区有少量骨痂,24周时修复缺损区约1/2;自体骨植人组:8周时骨断端完全被骨痂包绕,24周时缺损区骨完全修复.像素测量结果显示三组间骨修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07,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组织密度增加.实验组材料两端修复界面新生骨与皮质骨的X射线摄片像素值进行比较:术后1d,8、16周P<0.05,24周P>0.05.说明术后24周前材料两端界面在不断修复,24周时完全修复.扫描电镜摄片示:实验组兔植入材料被新骨组织环形包绕与骨组织镶嵌,皮质骨与界面骨之间形成骨髓腔;在材料表面凹陷中骨细胞环状排列形成骨单位.结论 证实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材料能够修复新西兰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下颌牙槽骨缺损,观察骨保护素(OPG)在缺损区的表达情况,探讨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健康家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在家兔双侧下颌牙槽骨制作骨缺损,空白对照组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透钙磷石组植入透钙磷石骨水泥,掺锶5%透钙磷石组植入掺锶5%透钙磷石骨水泥.术后每组动物分别于4、8周各处死3只,通过大体观察、CBCT、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骨缺损的修复情况.CBCT结果显示掺锶5%透钙磷石组骨缺损8周时已基本修复,透钙磷石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未完成骨缺损修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周时OPG表达最高,8周时减弱.4周和8周时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修复中,掺锶5%透钙磷石成骨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可作修复骨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