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张应力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MMP-9 mR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是一组锌依赖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转运和组织重塑,具有降解和变性Ⅰ、Ⅱ、Ⅲ型胶原明胶的特异能力,也可切割天然Ⅳ、Ⅴ、Ⅶ、Ⅺ型胶原。我们对其在动态张应力作用下的合成与表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RF-4结合蛋白(IRF-4 binding protein,IBP)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技术对27例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20例正常涎腺组织标本进行IBP表达的检测和分析.用脂质体法转染IBP过表达及空白对照载体至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G418筛选后建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EREC全瓷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方法及效果并观察牙周指数的改变。方法临床选择30例患者55颗后牙大面积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全瓷嵌体直接修复,并经过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同时检查记录各牙修复前后的GI、SBI值,并对修复前后的GI、SBI值进行比较。结果55颗患牙53颗无异常,1颗基牙牙龈炎,1颗嵌体脱落,修复成功率为96.4%,修复效果满意,修复前后GI、SBI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EREC全瓷嵌体在后牙大面积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CEREC全瓷嵌体对牙体大面积缺损固位力欠佳的磨牙残冠的临床修复方法及效果并观察牙周指数的改变。方法临床选择30例患者55颗后牙大面积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全瓷嵌体直接修复,并经过2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同时检查记录各牙修复前后的GI、SBI值,并对修复前后的GI、SBI值进行比较。结果55颗患牙53颗无异常,1颗基牙牙龈炎,1颗嵌体脱落,修复成功率为96.4%,修复效果满意,修复前后GI、SBI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EREC全瓷嵌体在后牙大面积残冠的修复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多孔钽颗粒修复犬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促进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A)、bFGF+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B)、无干预组(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示实验组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对照组12周后仍可见低密度骨缺损区域.甲苯胺蓝染色示术后8周及12周实验组B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A.术后4周实验组B新生骨形成面积明显大于实验组A(P<0.05),而8周末实验组A明显大于实验组B(P <0.05).结论 bFGF可增强多孔钽颗粒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多孔钽颗粒复合,制备生物活性多孔钽修复材料,并观察该材料的促骨生长作用.方法 6只Beagle犬,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单纯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对照组)、TGF-β1+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和无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于材料植入后30、60、90 d处死动物,取下颌骨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甲苯胺蓝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测、CD31相关抗原抗体染色.结果 30 d时实验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60 d时对照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90d时3个时间点成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复合多孔钽生物材料具有高促骨活性,能加速多孔钽与周围骨组织的早期生物性结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BP对SACC细胞抗紫杉醇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ACC2转染IBP组和空白对照组各自根据不同紫杉醇浓度分成5组,紫杉醇作用72 h后,MTT法检测在紫杉醇作用下IBP对SACC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微管蛋白Tubul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紫杉醇作用前后ACC2细胞微管的变化及IBP与微管的关系。结果 IBP使ACC2细胞对紫杉醇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在5μg/ml的紫杉醇浓度下最为明显;紫杉醇开始作用后,ACC2-C1细胞的微管点状聚集成团,而ACC2-C1/IBP细胞的微管则出现明显的紊乱、断裂,IBP能促进微管的解聚;IBP所发的绿色荧光与微管的红色荧光糅合在一起呈黄色,IBP与微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定位。结论 IBP促进SACC细胞对紫杉醇耐药。  相似文献   
9.
AQP-5在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初步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在干燥综合征(SS)小鼠颌下腺中的表达分布.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分析SS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变化特点.结果对照组AQP5在腺泡的顶膜、侧膜和导管等处均有较强表达;实验组 AQP5表达减少或消失,AQP5在SS残存的腺泡部位,顶膜表达减少,相应基侧膜的表达增强,而且主要分布在导管部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各组均出现分子量为27×103的条带,实验组AQP5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AQP5表达量减少和异位表达增强与SS口干病相关.  相似文献   
10.
矫治力是正畸医师执行治疗,并达成良好矫治效果的锐利武器。能够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掌握矫治体系的力学要素,并把矫治力科学而巧妙地加以利用,是正畸医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这就如同外科医师能熟练而灵巧地操控手术刀;内科医师能通过慎密的科学思维,因病施治一样,达到妙手回春、济世救人的目的和效果。然而,我们却发现有一些临床口腔医师,在开展矫治的时候,由于不能系统、全面地分析和掌握矫治体系的力学要素,因而谈不上科学地应用矫治力,并有时会因此而产生一些预想不到的事件甚至事故发生。前牙反是口腔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错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