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5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牵引复位后前路稳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下颈椎小关节突交锁患者29例先行牵引复位,然后再行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结果牵引复位成功26例,3例复位未成功者均伴有小关节骨折先行后路切开复位。本组病例前路手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结论下颈椎小关节交锁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安全可靠,颈前路植骨融合固定,骨愈合可靠,生物强度高,足以维持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NF-α、PGP 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中的表达、分布,探讨其与椎体后缘离断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例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病椎软骨终板与4例椎体骨折伤椎软骨终板作对照研究。病椎标本包括离断缘及远离离断缘软骨终板组织。切片行TNF-α和PGP 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光密度值(OD值),观测其在椎体软骨终板的表达与分布。结果:骨折椎体的软骨终板内未见TNF-α和PGP 9.5免疫组化阳性染色。椎体离断缘软骨终板组织中,TNF-α和PGP 9.5表达均高于远离离断缘的软骨终板组织(P﹤0.05)。结论:TNF-α和PGP 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软骨终板中均有表达,终板不同区域其表达存在差异性,局部高表达与椎体后缘离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治疗Bennett骨折方法颇多,对于较为多发的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及评价标准。目的:对比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及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固定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螺钉治疗组和克氏针治疗组,螺钉治疗组施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克氏针组施行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采用上肢功能评分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固定后、随访1年及随访2年,螺钉组上肢功能评分均低于克氏针组(P<0.05)。证实,短期内螺钉对于Buechler2区Bennett骨折的功能恢复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肱骨近端NeerⅡ、Ⅲ型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11例)和MIPPO治疗(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男6例,女5例;年龄56~80岁,平均60岁。NeerⅡ型8例,Ⅲ型3例。受伤至复位时间3~24 h,平均10 h。手术组男13例,女6例;年龄45~78岁,平均65岁。NeerⅡ型9例,Ⅲ型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5 d,平均3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手术组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钢板断裂、伤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非手术组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1个月。X线片示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成人(骨骺发育成熟患者)髌骨习惯性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辅助下,应用改良Maquet术及内侧髌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成年人习惯性髌骨脱位8例,年龄16~32岁,平均为21.5岁;术后通过平均20.6个月(15~28个月)的随访,了解膝关节脱位复发、Q角改变情况,并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再脱位,且疼痛均明显减轻。手术前后Q角分别为(20.6±3.5)°和(12±1.2)°(P〈0.01),伸膝力线均有所改善。术前和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2.00±11.25)分和(86.06±9.62)分(P〈0.05),所有患者的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有一定改善。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主客观疗效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7.
8.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7例,2个椎体16例,3个椎体8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3年,平均16.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6.3°改善到术后平均14.3°(P<0.05)。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失败后的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1年我院收治的DHS内固定治疗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康复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行内固定,9例行关节置换。结果 2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12~72个月),所有行内固定患者均达到骨愈合,包括其中行截骨术患者,平均骨愈合时间18周。结论对于年青、骨质条件好的患者可以选择更换内固定作为DHS手术失败后的策略;活动能力较差、骨质条件差、关节面有破坏的老年患者,关节置换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赵吕国  蔚芃  何江涛  张志明  蒋成 《四川医学》2010,31(11):1640-1642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5例股骨头坏死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5例行髋关节X线片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3例保守治疗。结论重视股骨头坏死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仔细体格检查,详细阅读X线片,必要时行MRI检查则可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