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CBA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CBAV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83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61例,术中诊断2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5例,行双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1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5例,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6.0%.死于低心排综合症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CBAV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诊断技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规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二叶化主动脉瓣畸形的临床特点?围术期处理以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心胸外科接受二叶式主动脉瓣膜手术患者52例?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叶,替换人工机械瓣或行主动脉瓣成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34例,双瓣膜置换7例;主动脉瓣膜成形术6例;同时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6例主动脉根部扩张并发主动脉瘤形成的患者中行主动脉根部成形术4例,Bentall手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7.7%),其中2例死于心功能不全,1例死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随访时间4个月~3年,随访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临床症状好转?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可致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出现心功能衰竭?心前区疼痛?体位性晕厥?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并发升主动脉扩张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利用心脏彩超随访主动脉瓣病变并发升主动脉扩张术后升主动脉变化情况。结果三叶主动脉瓣单纯瓣膜置换者其升主动脉直径年平均减少1.77mm,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45mm;二叶主动脉瓣单纯瓣膜置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1.38mm,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1.08mm。结论二叶主动脉瓣患者较三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升主动脉扩张。建议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前升主动脉直径〉40mm宜进行同期主动脉置换术,三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前升主动脉直径〉55mm宜进行同期主动脉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Tang YF  Xu JB  Han L  Lu FL  Lang XL  Song ZG  Zou LJ  Xu Z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91-3293
目的 提高对主动脉瓣四叶瓣畸形(QAV)的认识,总结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特殊表现,探讨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心外科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766例主动脉瓣手术患者中11例QA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4~55(32±16)岁.结果 本组11例患者占主动脉瓣手术患者的1.4%;其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左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瘤、二尖瓣脱垂、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7例,误诊为单叶畸形1例,误诊为二叶畸形1例,误诊为风湿性改变者2例;术中发现B型7例,A型2例,F型1例,G型1例;11例患者均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同时行主动脉根部拓宽术1例,升主动脉成形术1例,二尖瓣成形术(后瓣矩形切除+"C"成形环术)、三尖瓣成形术(Kay法成形术)各1例.结论 QAV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有时也存在一定的漏诊率;AVR是治疗QAV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8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均于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其中右冠窦破入右室48例,右冠窦破入右房16例,无冠窦破入右房18例?本组包括室间隔缺损39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3例?除修补窦瘤外,同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成形术16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8例,肺动脉瓣穿孔修补1例,主动脉瓣下狭窄切除1例?结果:本组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1例因残余分流行二次手术矫治,术后主动脉瓣中度反流再次成型术1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随访患者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心功能改善明显?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明确诊断即为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采取适当?有效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患者34例,年龄23-78(51.0±12.4)岁,其中男性28例(82.3%),女性6例(17.6%).单纯主动脉瓣狭窄10例(29.4%),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9例(55.8%),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14.7%).合并主动脉根部扩张30例(88.2%),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17.6%).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行Bentall 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术1例.其中21例植入机械瓣,13例植入生物瓣.结果 无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升主动脉内径((45.4±5.9)mm vs(40.9±6.5)mm,P<0.05)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6.9±15.5)mm vs 年44.3±9.0)mm,P<0.05)较术前明显减小.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合并主动脉根部扩张要根据病情行不同方式手术.  相似文献   

7.
林敏  葛建军  周汝元  葛圣林 《广东医学》2008,29(9):1523-1525
目的 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CBAV)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26例CBAV患者分为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的AS组和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主的AI组。AS组施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根部扩大成形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冠状动脉搭桥1例,主动脉瓣成形+未闭动脉导管缝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AI组施行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2例,并将术前心脏彩超及术中、术后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S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无瓣膜相关并发症,心功能恢复至NYHAⅠ级17例、NYHA Ⅱ级1例;AI组1例患者死亡于低心排综合征;生存7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Ⅰ级;两组患者自动复跳率、阻断时间和转流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术前心功能和术后心律失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化畸形可致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CBAV的治疗主要是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行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0 引 言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0月,我科完成心脏瓣膜置换术16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7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双瓣置换术54例.现将我们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162例,年龄为19~73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78例.二尖瓣置换术76例,主动瓣置换术32例,双瓣置换术5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42例.162例患者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18例,再次二尖瓣置换2例.所有患者均在静脉和吸入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胸部正中切口,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单纯主动脉瓣置换右房插管),从左上肺静脉放置左心引流管.阻断升主动脉后…  相似文献   

9.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bicuspid aortic valve, BAV)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1-2], 不仅可发生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 而且可导致升主动脉瘤样扩张, 甚至并发主动脉夹层.因此, 心血管外科手术在处理主动脉瓣畸形的同时应积极处理扩张的升主动脉.2006年1月~2010年6月, 笔者对29例BAV伴升主动脉扩张患者在进行主动脉瓣置换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或替换, 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7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人群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发病特点、外科治疗策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73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男性45人,女性28人,年龄51~75岁,平均年龄为(61.8±0.7)岁。患者中1例行Bentall术,1例行Wheat术,其余全部接受了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同时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合并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三尖瓣Devega环缩术1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8例,主动脉-左室隧道修补术1例,左房血栓取出术1例,射频消融术1例。结果患者围手术期死亡2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78~217 min,平均(131.9±6.0)mln;阻断时间56~158 min,平均(88.2±4.8)min。ICU时间为(23.0~647.4)h,平均(97.9±10.5)h。术后并发症包括5例低心排综合征;4例术后出血行再次开胸止血术;术后伤口清创4例;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行血液透析。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有明显减小[(52.6±1.7)mm vs(43.2±1.0)mm,P=0.001],手术前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62.2±2.5)vs(65.5±1.3),P=0.257]。结论完善的术前检查、充分的术前风险因素评估、围术期的早期干预、手术策略制定上考虑患者耐受程度、预防手术并发症对降低手术死亡率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以上处理,可以将中老年二叶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手术风险降低到与同期瓣膜置换手术相似或者更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行瓣环扩大术后置换主动脉瓣的临床疗效,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8例主动脉瓣病变伴主动脉瓣环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加瓣环扩大成形术,其中采用K onno法6例,N icks法2例,M anougn ian法10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结果:全组18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M anougu ian法及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术后20d因二尖瓣周漏再次行瓣周漏修补术,术后第4天因多脏器衰竭诱发室颤而死亡。其余17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有:频发室性早搏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III°房室传导阻滞1例,经药物调理后心率维持在50~60次/m in,未安装永久起搏器,病人无不适出院。结论:只要术式选择恰当,对于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时,需行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术;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8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治疗经过。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85年8月~2003年8月,对8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行手术治疗。及时准确闭合主动脉窦瘤破裂及矫正合并心内其它畸形。其中窦瘤切除修补术35例,窦瘤切除加房、室间隔修补术35例。主动脉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6例。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不予处理,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悬吊成形术,重度主动脉瓣不全宜行置换术。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纵膈感染心脏大出血;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余患者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均痊愈出院。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诊断,应及时手术。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及时手术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曾伟生  王文林  蒋仁超  曹振飞 《广东医学》2002,23(10):1039-1040
目的 总结横断升主动脉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手术的临床经验 ,从临床角度证实该手术径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对 15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手术的患者使用横断升主动脉的显露途径。于主动脉瓣环上方1.5cm处横断升主动脉 ,将升主动脉近端向前下方牵引后 ,显露并切开左心房顶部 ,自上腔静脉左侧缘到左心耳根部。经牵引后 ,显露二尖瓣。切除病变瓣膜并行二尖瓣置换 ,或直接施行成形术。关闭左心房顶部切口 ,将升主动脉近端向切口表面牵引 ,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叶 ,置入人造主动脉瓣 ,关闭主动脉切口。术中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左心房顶切口长度进行测定。结果  15例患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均有良好的显露效果 ,手术顺利 ,无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为 (12 1± 3 8)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83± 19)min ,左心房顶切口长度为 (5 2± 2 2 )cm。结论 横断升主动脉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手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诊断特点。方法:选取71例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年龄分为Ⅰ组<20岁9例,Ⅱ组20~39岁15例,Ⅲ组40~59岁31例,Ⅳ组>59岁16例。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观察各年龄段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心脏形态学变化。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膜钙化,Ⅲ组和Ⅳ组均高于Ⅰ组(P<0.05和P<0.01);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均呈上升趋势,Ⅱ组、Ⅲ组、Ⅳ组均高于Ⅰ组(P<0.05~P<0.01);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和室间隔厚度增厚,Ⅱ组、Ⅲ组、Ⅳ组高于Ⅰ组(P<0.05~P<0.01),Ⅲ组、Ⅳ组高于Ⅱ组;左心室前后径增大,Ⅱ组、Ⅲ组、Ⅳ组高于Ⅰ组(P<0.05~P<0.01);左心室后壁厚度增厚,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超声心动图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畸形(CBAV)的临床分型、手术指征和方法。方法选择我院CBAV患者68例,其中伴感染性心内膜炎(IE)16例(22.9%),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或夹层病变10例(14.7%)。所有患者均手术置换人工机械或生物瓣膜,其中16例清除心内赘生物,同期行二尖瓣置换19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7例,升主动脉成形术3例,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3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恢复了基本的生活自理。结论我国广大临床医师对CBAV病因、分型及病理等方面的认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CBAV并发的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病变的处理指征需积极对待,其手术的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病人在瓣膜置换术后其升主动脉大小的变化。【方法】 对51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直径在35 ~ 55 mm 之间)的病人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进行随访,马凡氏综合症、升主动脉夹层、人工瓣膜失功能的病人以及行升主动脉置换和冠脉搭桥的病人除外。升主动脉直径的测量采用心脏超声检查法,测定平面为主动脉根部窦管交界处上方 2 cm 处。以术前升主动脉直径为基础值,按基础值的大小分为直径< 40 mm 组和直径≥ 40 mm 组,并按主动脉瓣形态分为二叶主动脉瓣组和三叶主动脉瓣组。按不同的分组对升主动脉直径的大小进行比较,研究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直径的变化趋势。【结果】 全组病人随访1 ~ 9.8年,未发现主动脉并发症,未见有夹层形成。远期死亡的病人有3例均与主动脉扩张无关,2例死于与抗凝治疗有关的脑出血,另一例死于心功能衰竭。在升主动脉直径< 40 mm 组和≥ 40 mm 组中,升主动脉直径的变化率分别为(-0.2 ± 1.4)mm/年和(-0.18 ± 0.98)mm/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二叶主动脉瓣组和三叶主动脉瓣组升主动脉直径的变化率分别为(0.8 ± 1.6)mm/年和(-0.3 ± 1.5)mm/年,二叶主动脉瓣组病人的升主动脉直径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仍继续扩大。【结论】 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直径在35 ~ 55 mm 之间的病人,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效果,其升主动脉直径总体上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二叶主动脉瓣病人的升主动脉扩张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仍将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17.
半月瓣四叶畸形在共同动脉干时相对常见,但孤立性四叶式主动脉瓣则是罕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畸形,Simonds[1]收集25666例尸检文献,仅发现2例四叶式主动脉瓣,发生率为0.008%,Chamsi-pasha等[2]回顾性分析60416例超声心动图报告,共发现8例四叶式主动脉瓣,发生率为0.013%,可见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较单叶及二叶主动脉瓣畸形明显少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5例、女4例,年龄18~50岁,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5例患者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阻断时间74.11±30.35分钟,体外循环时间117.33±36.00分钟 。本组病例无死亡。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二联律,静滴利多卡因有效。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尽早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主动脉及右心房或主动脉及右心室双切口利于心肌保护,利于确切修补主动脉窦瘤,纠正合并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选择38例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受累瓣膜置换术及合并畸形处理,术前、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二尖瓣置换术11例,双瓣置换术7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瓦氏窦瘤破裂修补术2例,动脉导管切断缝合1例,肺动脉瓣成形术1例。早期并发症4例,分别为开胸止血2例,胸骨哆开2例;远期主动脉瓣轻度瓣周漏1例。术后随访1~9年,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可使感染性心内膜炎获得优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矫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VSD合并中重病AI患者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或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AVP21例,其中1例失败行AVR:另3例行AVR。术后随访5例有轻度AI。结论对VSD合并AI,无论其关闭不全程度,应首选主动脉瓣成形术,瓣叶质量差或者成形失败后则应行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