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斌  肖丹  郑秋坚  曾时兴 《广东医学》2006,27(7):1032-1034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三维矫形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青少年脊柱侧凸行椎弓根螺钉三雏矫形,均采用美国Stryker公司的Diapason椎弓根螺钉系统,作为三维矫形的节段性内植物。结果术前Cobb’s角由平均50°善为术后10°,平均矫正率80%,无脊髓损伤、血气胸、断钉、松棒、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随访0.5年以上,全部病例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更高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
殷翔  吴雪晖  许建中  贾全章  吴兴军  方青 《重庆医学》2007,36(17):1744-1745
目的 评价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椎板钩固定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收治的3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术,其中13例采用胸段椎板钩联合腰段椎弓根钉固定(椎板钩组),18例采用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椎弓根钉组).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矫正角度、融合节段长度、术后矫正角度丢失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随访6~48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畸形矫正:椎弓根钉组达66.4%,椎板钩组为41.9%;角度丢失:椎弓根钉组平均为2.8°,椎板钩组平均为11.3°;融合长度:椎弓根钉组平均比椎板钩组少1.2个椎体.结论 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及更少的融合节段,效果可靠,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椎板钩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4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3.6°,术后Cobb角为20.5°,畸形矫正率为66.4%,随访中角度丢失平均为2.8°,身高平均增加约5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及撑开棍与压缩棍方式治疗脊柱侧凸15例,术前侧凸度数Cobb37℃110°,平均69.1°。椎弓根固定范围7~16节,平均12.3节;最高固定节段为T。手术后侧凸度数Cobb9°~30°,平均12.8°。侧凸矫正率53.3%~85.7%,平均71.9%。经椎弓相撑开(或加压缩)矫正率高,固定可靠,克服了目前常用方法的缺点;突破了胸-9以上不能用椎弓根钉的限制,是一种较理想的脊柱矫形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病因不明且发病率较高的脊柱畸形,尤其好发于青春期女性。侧凸患者若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随着年龄增长或短时间发育过快侧凸程度会持续加重,逐渐出现高低肩、剃刀背等外观畸形,严重者可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缩短预期寿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影响。轻度的脊柱侧凸常常经支具治疗后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中重度以上的侧凸畸形往往需要侧凸矫形手术治疗。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与传统的钩锥内固定器械相比,椎弓根螺钉具备更好的稳定性与坚固性,且矫形力更强,器械所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此同时,侧凸患者存在椎体左右发育不平衡、凹侧椎弓根直径较窄、顶椎区域形成不同程度的旋转,造成椎管内脊髓与胸主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位置发生变化,对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增加困难造成较高的误置率。如何提高置钉的安全性减少螺钉误置率,降低损伤脊髓、神经根、血管、内脏等风险,一直是脊柱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总结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弓根解剖结构、置钉并发症与计算机导航、3D导向模板等新技术对置钉精度影响的相关文献,对置钉安全性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体会并验证其置钉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14例脊柱侧凸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行后路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手术,术中记录机器人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和注册时间等,术后CT 验证螺钉位置。 结果 共使用机器人植入螺钉148枚,平均配准次数(移动平台)1.7次,平均透视次数为11.2次,平均配准时间(平台安装+透视配准)时间为16.4min。从配准完成后,平均每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4min。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50.1°(20°-63°)矫正至12.8°(2°-28°),平均矫形率74%。术后CT平扫显示,机器人辅助置钉的准确率为95.3%。 结论 Mazor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定位精度高、手术安全性好,将成为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 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8例,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期脊柱侧凸Cobb角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矫形率,并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本组病例畸形矫正率为72%,矫形效果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术中椎弓根爆裂1.5%,术后感染3.8%,肺部并发症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失血性休克1%);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迟发感染0.5%,内固定松动断裂1%,矫形显著丢失或畸形加重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矫形丢失不显著、永久性损害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各种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并熟悉椎弓根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同时进行术中脊髓功能监护,能有效地防治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效果。方法47例AIS患者均行后路矫形,术前均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及随访时拍X线片,对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获11—48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手术前主侧凸Cobb角平均为53.4°±10.7°,术后平均为12.5°±5.3°,平均矫正率为68.0%,终末随访矫正丢失率平均2.1%。本组患者均无躯干失平衡及断钉、断棒。结论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特发性侧凸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因而术后矫形效果较为满意。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脊柱侧凸畸形的矫形手术方法也日趋完善。然而由于侧凸脊柱有着不同于正常脊柱的结构和位置改变,手术相对困难,尤其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做胸椎部分固定时,由于胸椎本身结构的特异性及其毗邻结构的重要性,经椎弓根置钉的风险很大,而侧凸脊柱胸椎不可预知的变异,更加大手术风险。经椎弓根一肋骨复合体置钉因其钉道更长、更粗、内倾角更大,固定更安全、可靠的特点而逐渐在正常形态的胸椎手术中得到应用。然而它能否作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固定方法应用于侧凸畸形的胸椎固定中,来替代或者作为椎弓根螺钉的一种补充,在固定坚强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加提高侧凸矫形时胸椎后路固定的安全性,目前尚无可靠的理论依据,这也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方面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手术入路(远端融合椎均位于下端椎)对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侧凸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侧凸患者接受前路(单棒矫形固定融合,组A)或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融合,组B)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线片,对侧凸Cobb角、侧凸矫形率、椎间角的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组A共18例患者,组B共21例患者.胸腰弯/腰弯冠状面侧凸累及椎体节段数分别为5.0和5.4个(P=0.134),融合椎体数分别为4.7和5.4个(P=0.008).组A与组B术前、术后胸腰弯/腰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49.2°和10.3°,43.8°和5.0°,术后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00),矫形率分别为78.5%和87.8%(P=0.020).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21.7°和7.7°,矫形平均丢失8.3°和2.7°(P=0.001).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角组A分别为3.1°、5.6°和7.3°,组B分别为2.3°、4.2°和4.4°,术后椎间角较术前增大,组A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9),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组A与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随访时椎间角较术后增大,与术后相比,二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2,P=0.855),但组A较组B椎间角大(P=0.026).随访时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结论 对于青少年特发性胸腰段/腰段侧凸,在远端融合椎止于下端椎时,采用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融合手术侧凸冠状面矫形率、矫形丢失、椎间角的变化优于前路手术,但融合节段长.  相似文献   

11.
后路脊柱侧凸矫正术的新探索—15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经椎弓根螺钉及撑开棍与压缩棍方式治疗脊柱侧凸15例,术前侧凸度数Cobb37°~110°,平均69.1°。椎弓根固定范围7~16节,平均12.3节;最高固定节段为T1。手术后侧凸度数Cobb9°~30°,平均12.8°。侧凸矫正率53.3%~85.7%,平均71.9%。经椎弓根撑开(或加压缩)矫正率高,固定可靠,克服了目前常用方法的缺点;突破了胸-9以上不能用椎弓根钉的限制,是一种较理想的脊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CT分析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徒手螺钉置入的精确性。方法:选择1996年6月至2006年12月有完整术后CT资料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20例。术前主胸弯冠状面Cobb角82°~142°(96.3°±14.3°),主弯后凸角66.2°±12.4°。术中采用徒手直视下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后根据轴位CT扫描评价螺钉置入椎弓根的精确性。结果:共置入174枚胸椎椎弓根螺钉,术后CT密扫157枚螺钉(90.2%)完全在椎弓根皮质骨内,9例17枚螺钉(9.8%)发生错置:11枚螺钉(6.3%)偏外侧,其中9枚穿破皮质≤2 mm,2枚穿破皮质在2~4 mm;6枚螺钉(3.5%)偏内侧,其中3枚穿破皮质≤ 2 mm,3枚穿破皮质在2~4 mm。凸侧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4枚,其中错置6枚,准确率为93.6%,凹侧共置入80枚,其中错置11枚,准确率为86.3%,凹侧与凸侧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未发生神经并发症。结论:应用徒手法行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精确度较高,但有一定的误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避免长节段融合后脊柱发生的生长停滞和曲轴现象,一种新设计的部分滑动椎弓根钉系统(PSPSS)通过短节段融合的方法用以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方法方便选取2001年1月—2015年10月应用滑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生长发育期尤其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SPSS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Cobb’s角、顶椎偏移量和顶椎旋转变化。结果通过后路切开矫形内固定,术后平均Cobb’s角28.26°。术后随访Cobb’s角26.74°。术后顶椎偏移2.12 cm,随访2.22 cm,术后和随访顶椎旋转0.62°。术后随访固定节段平均椎体生长1.0 mm。结论与传统三维固定方法相比,PSPSS系统不仅有相同的矫正率、相对较少的术后并发症,而且不限制术后脊柱的继续生长,避免了曲轴现象,是较好的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胸段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对腰椎应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脊柱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矫治特发性脊柱侧凸。在患者施行脊柱侧凸矫形术之前对胸段及腰段脊柱进行CT平扫,提取脊椎各节段椎体(胸2-腰5)的结构信息,删除肋骨等非脊柱结构并编辑分离脊柱节段,分别对脊柱侧凸矫形的主要步骤进行模拟并计算其腰段脊柱应力的分布。结果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脊柱腰段各椎体之间小关节周围的应力相对均大于模型中其他节段,最大值应力为68.62MPa,位于腰2与腰3之间凹侧椎小关节处。结论通过应力分布分析,腰椎应力较大,在矫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胸段脊柱侧凸矫形对腰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V形截骨矫形治疗创伤后胸腰段后凸畸形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住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13例,均采用经椎弓根V形截骨矫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86%,无严重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5~43个月),13例均骨性融合,3例术后神经功能有改善,腰背部疼痛缓解有显著性改变(P﹤0.01)。结论经椎弓根截骨能够同时达到减压、矫形、融合的目的,对于治疗胸腰段创伤后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53-85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经后路椎弓根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的疗效。方法:收集胸腰段创伤继发后凸畸形36例,均采用椎板减压、截骨矫形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6例均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5年,疗效优23例(63.8%),良10例(27.8%),可3例(8.4%),优良率91.6%。脊柱后凸畸形患者Cobb’s角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5.3°,平均矫正率87.6%。术后8月X线片可见钉棒内固定系统坚强可靠,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截骨平面均出现骨性融合。结论:经椎间隙椎弓根后路截骨钉棒内固定技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37例需行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及术前饮食指导,术后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行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对症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3D打印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根据CT断层扫描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患者的脊柱实体模型,并探讨其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在采用3D打印技术重建病变节段脊柱前后,两组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中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差异等情况.结果 未使用3D打印技术组患者30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66枚,平均置钉时间(3.1±0.5)min,置钉准确率为85.6%(399/466);使用3D打印技术组患者23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54枚,平均置钉时间(2.1±0.4)min,置钉准确率为93.2%(330/354).两组置钉时间和置钉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的未使用3D打印技术的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术前利用患者CT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患者病变节段脊柱模型可为术者制定手术计划和置钉提供参考,可以缩短置钉时间,提高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探讨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采取此手术的可行性和相关手术处理技巧.方法 2004年10月~2011年3月,通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矫治14例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12~18岁,平均14.3岁;其中单个半椎体10例,多个半椎体2例,半椎体合并对侧骨桥或肋骨融合2例;病变位于胸段(T4、T5、T7、8、T9)4例、胸腰段(T11、T12各2例、L1、2、L2各1例)6例、腰段(L3、L4各2例)4例.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63°~105°,平均76°;脊柱后凸角42°~83°,平均56°;躯干偏移3.0~31.5 mm,平均14.1 mm.内固定使用CDH 3例,TSRH 9例,中华长城2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7~72个月,平均36.4个月.手术时间147~428min,平均221min;术中出血210~1 860mL,平均860mL.固定融合节段7~13个椎体,平均9.6个.术后脊柱侧凸Cobb's角13°~45 °,平均31.2°,平均矫正率58.9%;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11°~39°,平均26.5°,平均矫正率59.0%;术后躯干偏移0~10.3 mm,平均为4.3 mm.随访中脊柱侧、后凸和躯干偏移无明显矫正丢失.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加压时椎弓根切割1例,代偿弯加重1例,术后切口渗液1例.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青春期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其矫形效果满意、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风险与临床效果.方法: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7例,平均年龄10.3岁,畸形主弯位于胸腰段(T10~L2)者11例,腰段(L3~L5)者3例,胸段(T1~T9)者3例.17例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比较末次随访和术前脊柱侧弯、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冠状面平衡矫正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固定4~7椎节,平均4.6椎节.随访平均18.9个月(12~24个月),脊柱侧弯矫正率平均(68.7±6.78)%,后凸矫正率平均(66.7±4.05)%.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失败及脊髓神经根受损,躯干失代偿均得到矫正.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术安全、有效,脊柱三维矫形稳定,最大程度保留了脊柱功能,具有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