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正骨科医用植入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植入物植入术后感染是骨科手术的灾难性并发症,植入物周围细菌生物膜形成是造成感染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目前常用治疗方法效果欠佳,清创术后是否保留内固定一直以来也是争论的热点。另外更换新的植入物费用昂贵,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的深入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包括植入物新材料、抗生物膜制剂、生物疫苗、电刺激法、激光冲击波法和超声法等,在动物和细胞实验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脊柱畸形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与治疗方法选择上,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脊柱及其附件的空间载荷不均等、椎体发育的不平衡以及骨盆倾斜和旋转导致的基座不稳均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情演变有重要影响,而支具治疗和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都以生物力学特点为中心不断发展进步。本文从发病过程和治疗策略出发,总结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及这些参数与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58例无滑脱的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在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胸腰椎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等矢状位参数,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和矢状位参数的差异。以腰椎滑脱率为因变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退变性腰椎滑脱组和对照组患者PT、PI、SS、LL、TLK、SV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间T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TLK、SVA明显改变,LL、PT是影响腰椎滑脱程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不同预弯弧度矫形棒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矢状面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从T_1到骨盆的AIS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模型。在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分别设定矫形棒的属性为钛合金和钴铬合金,比较2种材料在28°预弯弧度时对矢状面重建的效果以及螺钉拔出应力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当预弯弧度为40°时,钛合金棒对矢状面重建的影响。结果建立了完整的AIS仿真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691 271个单元。其中实体单元、壳单元以及仿真单元计数分别为667 459、62 838和575。在28°预弯弧度下,钴铬合金比钛合金能够更好地矫正AIS矢状面后凸,但是钴铬棒组螺钉拔出应力显著增加。当预弯弧度为40°时,钛合金棒对矢状面后凸矫正效果显著优于预弯弧度为28°时,同时螺钉拔出应力显著增加。结论采用强度较大的钴铬合金棒及适当加大矫形棒预弯弧度有助于矢状面力线的恢复,但也会导致螺钉拔出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棘突体表投射空间三维位置的脊柱形态测量仪在不同脊柱侧凸形态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32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应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通过空间姿态传感器感知棘突位置变化的脊柱形态测量仪,测量患者背部体表投射位置的棘突连线成角(SPA)。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构建SPA与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所测量Cobb角的数量关系。根据Lenke分型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在不同侧凸形态中探究SPA与Cobb角的数量关系。结果 32例AIS患者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为(13.94±0.84)岁;Lenke 1型20例,Lenke 5型12例;8例患者主弯累及T5~T11,4例累及T5~T12,1例累及T6~T11,7例累及T6~T12,4例累及T11~L3,8例累及T12~L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AIS患者中,Cobb角与SPA呈线性关系,两者之间数量关系为:Cobb角=1.128×SPA+3.724。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在Lenke 1型AIS患者中,Cobb角和SPA同样存在线性关系,两者之间数量关系为:Cobb角=1.128×SPA+3.303。结论 基于棘突体表投射空间三维位置的脊柱形态测量仪能够初步应用于脊柱胸段侧凸的形态测量,棘突在体表的空间投射位置是脊柱形态测量的有效解剖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Lenke 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应用选择性置钉法进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的疗效,并比较不同置钉密度对术后矫形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选择性融合内固定术的Lenke Ⅰ型AIS患者。参考文献定义置钉密度为置钉数量/(融合节段×2),按置钉密度将患者分为高密度组(置钉密度>0.7)和低密度组(置钉密度≤ 0.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术后2年手术矫正率、2年矫正率丢失及矫正比率。结果 纳入Lenke Ⅰ型AIS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13.97±1.89)岁。高密度组23例、低密度组13例,置钉密度分别为0.80±0.04、0.64±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9,P<0.0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使用椎弓根螺钉的品牌、术前冠状位主弯Cobb角、术前侧屈位Cobb角、术前侧凸柔韧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高密度组比较,低密度组患者术后2周冠状位主弯Cobb角、手术矫正率及术后2年冠状位主弯Cobb角、矫正率丢失均无明显劣势(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周手术矫正率、矫正比率及术后2年矫正率丢失与置钉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9、0.348、0.217,P=0.387、0.874、0.177)。结论 对于柔韧性较好的Lenke Ⅰ型AIS患者,使用选择性置钉进行矫形时适当减少置钉数目可能不会对术后近期和中期疗效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下肢不等长(LLD)与脊柱侧凸的关系,并分析矫形手术后LLD的改善情况及影响LLD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就诊的8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站立位X线片双侧股骨头高度差(HD-bFH)及矫形术后该参数的变化。根据患者术前HD-bFH,将患者分为非LLD组(HD-bFH<5 mm)和LLD组(HD-bFH≥5 mm),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并分析HD-bFH变化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85例患者术前HD-bFH为(0.80±5.57)mm,术后2年患者HD-bFH为(-0.49±4.93)m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主胸弯型(LenkeⅠ、Ⅱ、Ⅲ型,n=50)和胸腰弯/腰弯型(LenkeⅤ和Ⅵ型,n=33)患者术前HD-b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5.86)mm vs(1.53±5.12)mm,P=0.427]。85例患者中,31例(36.5%)发生LLD。非LLD(n=54)与LLD(n=31)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D-bFH的变化与Risser征(rs=-0.512,P=0.020)及腰弯矫形程度(r=-0.605,P=0.018)相关。结论 本研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LLD的发生率为36.5%。双下肢长度差异的改变与矫形手术密切相关,腰弯矫形程度和Risser征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附加现象(adding-on phenomenon)是脊柱侧凸矫形术后未融合节段冠状面失代偿。近年来,随着附加现象越来越受到重视,脊柱外科医生一直致力于分析附加现象的预测因素,以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本文主要是就附加现象的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和防治作一综述,以便更多的脊柱外科医生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并指导在以后的手术时避免附加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体会并验证其置钉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14例脊柱侧凸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行后路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手术,术中记录机器人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和注册时间等,术后CT 验证螺钉位置。 结果 共使用机器人植入螺钉148枚,平均配准次数(移动平台)1.7次,平均透视次数为11.2次,平均配准时间(平台安装+透视配准)时间为16.4min。从配准完成后,平均每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4min。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50.1°(20°-63°)矫正至12.8°(2°-28°),平均矫形率74%。术后CT平扫显示,机器人辅助置钉的准确率为95.3%。 结论 Mazor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定位精度高、手术安全性好,将成为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