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7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88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605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57篇
特种医学   227篇
外科学   500篇
综合类   1044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402篇
  7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100例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出血天数、总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46/50)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4.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分别为(38.6±1.4)℃、(43.5±7.2)次/min、(115.2±14.3)次/min、(55.2±9.2)mm Hg(1 mm Hg=0.133 kPa)、(85.2±11.2)mm Hg、(60.5±14.7)%,治疗后分别为(36.8±1.2)℃、(29.6±5.5)次/min、(85.2±10.1)次/min、(80.5±10.5)mm Hg、(110.3±10.3)mm Hg、(95.3±13.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分别为(38.3±1.9)℃、(44.3±7.5)次/min、(114.4±13.7)次/min、(55.0±9.5)mm Hg、(86.3±11.5)mm Hg、(61.5±14.9)%,治疗后分别为(37.3±1.2)℃、(34.2±5.6)次/min、(94.3±11.8)次/min、(66.5±9.7)mm Hg、(95.3±10.4)mm Hg、(85.5±12.6)%。两组患者治疗前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经皮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出血天数(7.0±1.2)d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0.4±1.5)d,总出血量(730.7±156.5)ml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的(906.8±140.0)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0%(4/5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4.0%(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医院-社区-居家三级联动安宁疗护模式(以下简称安宁疗护模式),推进区域安宁疗护协同发展。 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小组会议的基础上,构建安宁疗护模式初稿,采用德尔菲法,邀请20名安宁疗护专家进行2轮函询,按照专家函询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将构建的安宁疗护模式在10例肿瘤患者中进行初步应用。 结果 2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2轮专家判断系数为0.84,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91,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9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86~0.193。最终形成的安宁疗护模式包含7个一级指标(模式目的、实施机构、组织结构及时间界定、岗位职责及要求、服务模式实施途径、核心服务内容、评价与持续改进)、2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和19个四级指标。10例肿瘤患者初步应用效果良好。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安宁疗护模式内容全面、科学可靠,可为推动区域内晚期肿瘤患者全程照护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并分析VTE相关 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住院结局的影响。 方法 基于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患者住ICU期间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无VTE组,计算VTE的发生率,通过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重症患者VTE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间死亡率、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 院费用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神经重症患者723例,年龄中位数52岁,男性383例(53.0%),其中330例(45.6%)患 者发生VTE。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78,95%CI 1.053~1.104)、BM(I OR 1.082, 95%CI 1.013~1.156)和D-二聚体水平(OR 1.042,95%CI 1.006~1.079)升高是发生VTE的独立危险 因素。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4.8% vs 3.6%,P =0.388),VTE组住院天数(21 d vs 18 d)、住I CU天数 (8 d vs 5 d)及住院费用(121 358元 vs 93 717元)较无VTE组增加(均P<0.001)。 结论 神经重症患者VTE的发生率为45.6%,年龄、BMI和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发 生VTE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7个月~14岁脑梗死患儿临床及MRI资料,均接受头部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11例同时接受MR血管造影(MRA),5例同时接受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观察其相关特点。结果 14例中,5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及脑动脉瘤术后,2例脑部外伤,2例颅内病毒感染,1例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1例非特异性血管炎,3例病因不明;其中6例病变累及基底核区,4例累及单或双侧脑叶,小脑半球受累2例,脑桥及丘脑受累各1例。常规MRI中,14例病灶T1WI均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基底核区及侧脑室旁梗死区见出血转化,2例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示病变周围脑沟内血管扩张;DWI中1例病灶呈低信号外,13例病灶呈高或稍高信号。11例接受MRA,其中6例未见异常、5例脑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5例急性及亚急性期患儿接受ASL检查,其中4例病变呈高灌注,1例病变中央呈低灌注、边缘呈高灌注。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脑部外伤及颅内感染是儿童脑梗死常见病因;基底核区及脑叶为儿童脑梗死好发部位,再灌注易见于急性及亚急性期梗死灶。  相似文献   
6.
总结1例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肠道坏死征象的早期识别与监测、安全转运、分阶段营养支持、谵妄护理、造口渗漏护理、心理支持及出院指导等。患者于入院后25 d病情平稳出院,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DRG付费对医生诊疗行为和医疗质量的影响。方法从11家实施DRG付费或模拟测算的三级综合医院中选取12名骨科医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结果共识别重要陈述308条,形成治疗决策、环节把控、患者管理、医疗质量4项基本结构。DRG付费后,医生更关注住院费用,以检查和手术为代表的诊疗行为发生了变化;医生诊疗行为的改变可能引起医疗质量的变化。结论医生应主动控制成本,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医院需强化临床指南的使用,加强对医疗质量的考核,以防范医生不规范诊疗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检测ATF4与RPL41在输卵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输卵管癌标本50例和正常输卵管标本26例中ATF4与RPL4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输卵管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ATF4在输卵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6.0%,明显高于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3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PL41在正常输卵管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8%,明显高于输卵管癌组织中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且ATF4与RPL41在输卵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r=-0.296,P=0.037<0.05)。结论:ATF4与RPL41可能在输卵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高表达的ATF4对诊断原发性输卵管癌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虚实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8级临床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共107名,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中,对某些章节采用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照章节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前后章节的课堂测验成绩,另外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第二次课堂测试的成绩均高于第一次课堂测试的成绩(P <0.01),同时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讲解实物标本并应用数字人解剖学系统进行知识内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热情,增加教学效果满意度,并为其他解剖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