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后缘高信号区(HIZ)的发生率并探讨HIZ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统计1000例无选择腰椎MBI中HIZ发生率和20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MBI中下腰痛组与无下腰痛组的HIZ发生情况.对11例16个HIZ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观察CTD Dallas分级与疼痛诱发试验的关系.结果 腰椎间盘后缘HIZ发生率31.7%(317例),378个椎间盘.其中,L4、5和L5S1水平发生率最高(74.8%),HIz左侧(153个)多于右侧(94个),可发生于上(15.4%)、中(28.8%)、下缘(55.8%),多节段HIZ 54例(17.O%).200例HIZ中下腰痛者115例(57.5%),无下腰痛者85例(42.5%).CTD DallasⅢ级者疼痛诱发试验多为阴性(6/7),IV级者多为阳性(8/9).结论 HIZ有无腰痛与椎间盘纤维环退变程度有关,当CTD检查退变至Dallas IV级时多可出现腰痛.故HIZ仅提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可能性,确诊仍需辅以椎间盘造影.  相似文献   

2.
CT椎间盘造影与MRI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椎间盘造影和MRI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5例疑似椎间盘源性疼痛者先行腰椎MRI检查。其后对可疑病变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根据达拉斯CT椎间盘造影评价系统(DDD)对造影阳性椎间盘的形态分型,明确诊断阳性椎间盘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退变和破裂程度。结幂:经椎间盘造影确诊为阳性者33例(60.0%)。高龄组(≥50岁)中造影阳性率为35.7%;而低龄组(〈50岁)中造影阳性率为68.3%。应用DDD评估纤维环的退变和破裂程度和级别。其中纤维环退变1、2、3级分别为26.3%、34.2%、39.5%;纤维环破裂1、2、3级分别为23.7%、73.7%、2.6%。所有阳性椎间盘MRI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MRI椎间盘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的11例中有10例椎间盘造影为阳性;阳性率达90.9%。结论:(1)年轻慢性腰痛患者中椎间盘造影阳性率较高。(2)椎间盘造影形态异常(纤维环内破裂)是诱发疼痛的基础。(3)造影剂在椎间盘内的弥散因素。(4)MRI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需要椎间盘造影来确定责任椎间盘。(5)HIZ对于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磁共振正常的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RI显示椎间盘正常信号强度但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破裂和存在疼痛复制反应的椎间盘源性腰痛特殊病例,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11月,慢性下腰痛且行腰椎间盘造影术病人288例.其中腰椎MRIT2加权显示正常信号强度,但椎间盘造影术显示纤维环撕裂和腰痛复制的病人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0~44岁,平均29.6岁.病程8个月~3年,平均1.8年.应用Dallas CT椎间盘造影分级方法评估纤维环撕裂程度.结果 12例慢性腰痛但MRI显示正常信号强度的病人中,共行腰椎间盘造影33个椎间盘.12个病人12个椎间盘显示疼痛复制和纤维环撕裂,其中显示2级撕裂者3个,3级撕裂者9个.结论 对一些顽同性腰痛病人,保守治疗无效,提示是椎间盘源性的,但MRI检查正常需要行进一步治疗时,如行腰椎微创手术或腰椎融合术时,仍需考虑行腰椎间盘造影术,以确定疼痛的椎间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高信号区(HIZ)的MRI影像特点,探讨HIZ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相关性,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有椎间盘HIZ表现的患者64例112个病变间盘,以有(或无)椎间盘源性腰痛为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112个椎间盘HIZ的患者出现椎间盘源性腰痛54例98个椎间盘;HIZ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符合率为84%。结论:MRI腰间盘出现HIZ可以较可靠的说明该间盘为疼痛来源;HIZ是较可靠的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标志性影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间盘性腰痛的腰椎磁共振成像特点,探讨腰椎磁共振成像对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确诊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106例,分析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对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椎间盘性腰痛主要发生在L4/5和L5/S1(64.15%);椎间盘源性腰痛MRI特点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71.69%)、椎间盘低信号改变(64.15%),软骨终板变性(58.49%)和Schmorl结节(59.43%)。结论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以HIZ为可靠的标志性影像;Modic征和Schmorl结节其辅助作用,MRI能够为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间盘性腰痛的腰椎磁共振成像特点,探讨腰椎磁共振成像对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确诊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106例,分析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对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椎间盘性腰痛主要发生在L4/5和L5/S1(64.15%);椎间盘源性腰痛MRI特点为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区(71.69%)、椎间盘低信号改变(64.15%),软骨终板变性(58.49%)和Schmorl结节(59.43%)。结论椎间盘性腰痛的MRI表现以HIZ为可靠的标志性影像;Modic征和Schmorl结节其辅助作用,MRI能够为椎间盘性腰痛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造影术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椎间盘造影后的X线片能观察到纤维环破裂程度,造影后的CT扫描片能对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进行分析,并能直观的看到纤维环的破裂部位和程度。我们通过注射造影剂诱发的腰痛来分析这种疼痛和造影术后的影与椎间盘之间的关系。从2000年3月-2003年12月,我们共做腰椎间盘造影病人105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外伤及椎间盘退变等原因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到神经根或硬膜囊而产生的以腰痛及下肢疼痛、麻木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目前最明确和最常见的腰痛原因之一,也叫盘源性腰痛,其诊断特点为MRI上局限性高信号区(HIZ)。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纤维环T2高信号区的成像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经磁共振显示腰椎间盘纤维环出现高信号区(HIZ)伴腰痛患者为研究组,同期选择90例纤维环出现高信号区但无腰痛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分析2组患者高信号区成像特点。结果研究组退行性椎间盘平均ADC(1.23±0.26)×10~(-3) mm~2/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常椎间盘(1.78±0.65)×10-3 mm~2/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研究组高信号区、退行性椎间盘(DDD)、终板炎Modic分型、终板退变Dominik之间的相关性,显示高信号区与终板退变、炎性改变及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形态、终板炎等之间均具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密切(r_s<0.5)。结论 DWI成像技术可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高信号区成像特点,并分析高信号区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终板炎Modic分型及终板退变分度Dominik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素,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研究方面,而关于严重腰腿痛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需手术干预的研究少见,其椎间盘退变分布规律并不明确,而责任间隙(手术节段)退变分布情况鲜有报道。目的 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和腰椎矢状位MRI检查并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3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特点〔包括腰椎失稳、Modic改变、高信号区域(HIZ)、许莫结节(SN)〕;椎间盘退变分级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Ⅰ、Ⅱ级为正常椎间盘,Ⅲ、Ⅳ、Ⅴ级为退变椎间盘(其中Ⅳ级、Ⅴ级为严重退变);多间隙椎间盘退变采用自定义W分级标准,即两个及以上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503例患者共2 515个腰椎间盘,退变率为74.08%(1 863/2 515),严重退变率36.46%(917/2 515)。上腰椎椎间盘(L1~2、L2~3)退变率为56.96%(573/1 006),严重退变率为34.55%(198/573);下腰椎椎间盘(L3~4、L4~5、L5~S1)退变率为85.49%(1 290/1 509),严重退变率为55.74%(719/1 290)。下腰椎椎间盘退变率、严重退变率均高于上腰椎(P<0.05)。≥40岁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率高于男性(P<0.05)。<40岁男性腰椎失稳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女性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男性Modic改变、HIZ与女性腰椎失稳、HIZ、SN与<40岁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失稳、Modic改变、SN和HIZ腰椎退变节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节段单间隙381例,两间隙102例,三间隙14例,四间隙4例,五间隙2例;责任间隙椎间盘退变率为99.01%(498/503),严重退变率为62.82%(316/503)。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率较高,且女性较高,下腰椎椎间盘高于上腰椎椎间盘,女性腰椎失稳、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男性,SN发生率低于男性,40岁是男性Modic改变及HIZ发生的转折点,也是女性腰椎失稳、HIZ、SN发生的转折点。责任间隙椎间盘大部分发生退变,且严重退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Yuan Q  Tian W  Cheng XG  Qü H  Liu B  Li Q  Hu L  Li ZY  He D  Xing Y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166-2170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造影及间盘造影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D)在腰椎间盘疾患的诊治中的应用并与磁共振显像(MRI)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患者298例间盘造影及CTD的结果并与MRI结果进行比较,其中男177例,女79例,年龄(39±16)岁,均有腰腿痛病史。根据间盘造影及CTD的表现将间盘分为7种类型。237例患者(257间盘)有完整MRI资料,也按MRI结果进行分型并与前面的分型进行分组对比。结果24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可直视的间盘共247个,238例(96.4%)间盘造影及CTD准确提示了间盘异常的情况。CTD与MRI的分组对比中,两种诊断方法判断间盘结构改变的阳性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对间盘阴性间盘造影结果的预测能力有限。结论腰椎间盘造影术是一个有效、可靠和安全的辅助诊断方法。加上造影术后的CT平扫,可以获得一些其他的方法所不能获得的有关间盘情况的临床资料。多组对比研究表明MRI与CTD之间不能相互替代。MRI可作为间盘病变诊断的筛选方法,但是,MRI对间盘病变的阴性预测能力有限,对脊柱内固定融合术前相邻间盘结构是否完整的判断仍需采用椎间盘造影及CT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表现特征,评价对该病变的MRI诊断及探讨其分型、分期及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搜集85例经MRI检查确诊的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图像资料,对其MR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5例,发病率约65%;女30例,发病率约35%。结果:本组所有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病例,均可显示不同程度的椎间盘变性或膨(突)出表现,椎间盘及相邻椎体边缘出现斑片状、条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序列呈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或低信号,TIRM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63例可见Schmorl结节突入椎体内呈纽扣样缺损。按照Modic等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有关软骨终板变性的分型标准,85例中,Ⅰ型病例6例,约占病变的7%;Ⅱ型病例70例,约占病变的83%;Ⅲ型病例9型,约占病变的11%。69%(59/85例)的终板软骨炎患者有下腰痛症状,其中骨髓型Modic1型、Schmorl结节伴周围Mod ic1型、椎间盘型患者下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型,Modic1型终板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或部分转换为Modic2型,腰痛症状减轻或消失,而Modic2型病例经随访MRI表现及临床症状保持稳定。结论:腰椎终板软骨炎是椎间盘退变的一种表现,是造成局部下腰痛的原因之一,MRI是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陈小余  宋学文  肖红 《重庆医学》2011,40(28):2845-284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114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结果 114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234个,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82个(35%);Ⅱ型136个(58.1%);Ⅲ型16个(6.8%);单发累及72例(63.2%),多发累及42例(36.8%);病变好发于下腰段。结论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上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MRI是该病的有效检查方法,能够反映该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边缘MRT2WI高信号区(HIZ)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椎间盘退变和临床症状的关系,以提高对此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9月间行腰椎MR检查者,排除外伤、骨折、手术、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影响分析结果的疾病后,分析椎间盘HIZ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226例中54例发现HIZ,共检出HIZ107个;HIZ与临床症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HIZ在退变椎间盘的发生率相当高,但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免疫维化脱察CD68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方法对26例下腰痛患者MRI的T2像HIZ区椎间盘组织和4例脊拄侧凸椎间盘组织进行CD68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在HIZ区表达不等数量的CD68免疫阳性细胞,HIZ区CD68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腰痛患者毅椎间盘MRI的HIZ区中表达大量CD68免疫阳性细胞,表明HIZ作为致痛椎间盘的一个标志物存在炎症反应的机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CT椎间盘造影术结合关节突关节封闭,用于退变性脊柱疼痛的诊治,以期为此类疾患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临床症状、体征与CT、MRI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退变性疼痛病人及多节段椎间盘病变,需要明确责任间盘以决定治疗方案的病人,进行CT椎间盘造影术或/和关节突关节封闭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共造影检查93个间盘,其中造影阳性间盘39个;共进行关节突关节封闭54个,阳性结果4例;对造影检查阳性和关节突关节封闭试验阳性节段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椎板间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临床综合评价结果,所有病人均完成术后随访(1年),自觉临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统计学显示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T椎间盘造影结合关节突关节封闭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退变性脊柱疼痛诊治。对于椎间盘源性、关节突源性的疼痛可以起到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作用。对于多节段脊柱退变,可以明确病变责任节段,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经CT或MRI诊断明确的26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髓核造影明确纤维环的破裂情况,将椎间盘突出症分成纤维环未破裂组和纤维环破裂组,其中未破裂组14例,破裂组250例,采用45μg/ml浓度的臭氧气体进行椎间盘内及盘外注射,观察有效率。结果264例343个椎间盘,其中纤维环未破裂组14例(16个盘),纤维环破裂组250例(327个盘),总有效率为82.95%,其中显效112例,有效107例,无效45例。未破裂组有效率42.85%,破裂组有效率85.2%。两组临床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6,P〈0.05)。结论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