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运动性骨挫伤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近年X线平片未见膝关节骨折,而MRI检查显示膝关节骨髓有异常改变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骨挫伤45处,合并韧带损伤12处,半月板损伤5例,软骨损伤2例。根据骨挫伤MR表现分为3型:Ⅰ型(14例),为邻近膝关节骨骺或干骺端松质骨内斑片状、地图状异常信号改变,边缘模糊。Ⅱ型(5例),除与I型表现相似外合并骨皮质连续性中断。Ⅲ型(13型),为紧靠皮质下局灶性的异常信号区。结论 MRI能揭示膝关节骨挫伤的病理改变,准确显示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和范围及有无其它附属结构的损伤,是膝关节骨挫伤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应力性骨折的早期低场强MRI与DR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应力性骨折的DR与低场强MRI表现的对比,及分析应力性骨折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提高对应力性骨折早期的低场强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29例不同部位应力骨折患者的MRI及DR图像。结果:29例中,胫骨12例(中上段为主),股骨下段3例,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同时发病3例,髂骨、耻骨、坐骨及股骨头颈部、股骨上段各2例,跖骨2例,腓骨中上段2例。MRI均可见骨髓腔内斑片状不均匀长T1、长T2水肿信号,范围远较DR片广泛,边界模糊;7例骨皮质周围见环形或半环形长T1、长T2骨膜水肿信号;6例可见隐匿骨折线;冠、矢状位表现为髓腔内斜形或横形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影,其中骨皮质中断4例;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呈长T1、短T2信号;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结论:MRI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早期应力性骨折,为诊断和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与颈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与颈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0/2002门诊和住院的84例VBI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椎X线检查,在过伸过屈位X片上测量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在自然侧位X片上记录颈椎曲线。结果:VBI组有68例(81%)共74个节段有颈椎不稳,其中C5-6 19例,C3-4 16例,C2-3,C6-7各1例;正常对照组有4例(13%)共4个节段有颈椎不稳,其中C4-5 2例,C3-4,C5-6各1例。两组颈椎不稳例数比较,检验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X^2=43.44,P&;lt;O.01)。VBI组颈椎曲线异常39例(46%),正常对照组颈椎曲线异常4例(13%),两组比较,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0.31,P&;lt;0.01)。结论:VBI眩晕与颈椎不稳密切相关,颈椎不稳很可能是导致临床VBI眩晕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MRI诊断应力骨折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应力性骨折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及MRI表现,提高对应力性骨折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的24例不同部位应力骨折患者的MRI图像.结果 24例中,髂骨、耻骨、坐骨及股骨头颈部和上段2例,股骨下段4例,胫骨11例,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同时发病3例,跖骨2例,腓骨中上段2例.MRI均可见骨髓腔内斑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范围远较平片广泛;3例骨皮质周围见环形或半环形长T1、长T2骨膜水肿信号;4例可见骨折线,冠、矣状位表现为髓腔内斜形或横形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影,骨皮质中断;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呈长T1、短T2信号;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结论 MRI能够更敏感地发现早期应力性骨折,为诊断和判断骨折愈合情况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5.
下肢应力骨折的X线诊断(附2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小余  鲁宏 《重庆医学》2003,32(7):953-954
应力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多见于新兵、运动员、舞蹈演员、工人、跑步者、护士、医生等[1] 。发生在下肢者 ,以跖骨和胫骨多见 ,而后者目前有增多的趋势。本病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为骨低毒感染和骨肿瘤。作者收集 2 8例应力骨折 ,探讨其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本组 2 8例下肢应力骨折 ,均为男性武警战士 ,年龄 17~ 2 2岁 ,共 2 1例 ,平均 18.8岁 ,均发育良好 ,体检合格 ,无明确的外伤史 ,2 2例为入伍后参加急训的新兵 ,6例为参加高强度训练的老兵。主要症状为患处局限酸痛、隐痛、活动后加剧 ,休息后减轻 ,大多数尚能坚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128层CT血管成像(CTA)检查诊断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对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患者发病诱因和解剖基础。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或拟诊为PCI并行128层CTA检查的患者729例,其中头颈部CTA诊断为椎-基底动脉发育异常的患者204例(占27.9%)。回顾性统计并分析了椎基底动脉在起源、路径、口径、窗式等发育异常的部位及数量与PCI诱因的相关性。结果 204例PCI患者中,单纯椎动脉发育不良50例(6.86%);单纯椎动脉路径异常37例(44根,5.08%);椎动脉窗式异常33例(4.53%);单干椎动脉形成基底动脉29例(3.98%);起源异常合并路径异常28例(3.84%);起源异常合并椎动脉发育不良21例(2.88%);单纯椎动脉起源异常5例(0.69%);椎动脉数目异常1例(0.14%)。结论头颈部128层CTA检查可以简单快速、无创、完整直观的显示椎基底动脉的各种发育和解剖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在低位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82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使用ERCP,实验组使用MRCP,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并发症,淀粉酶水平和脂肪酶水平。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93.90%,而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5.1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χ2=3.902,P>0.05);对照组脂肪酶和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25.232,23.184;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46%,而实验组无并发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18.036,P<0.05)。结论:低位梗阻性黄疸的诊断首选MRCP,可结合ERCP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8.
腰神经根的薄层断面和CT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阐明腰神经根在薄层断面和CT断面上椎间行程及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穿刺路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腰椎间隙数据集进行总结和分析,观察腰神经椎根间行程的形态及其周围毗邻结构.选择53例经CT扫描无椎体和椎间盘病变的断面图像与薄层断面对照分析.结果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腰椎间隙,共计48层,每层厚度为1.0 mm,每层断面所显示的腰神经根椎间行程及其周围结构清晰;CT图像清晰显示腰神经根椎间行程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论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腰神经根椎间行程部分为连续、完整的薄层断面标本,无节段性数据缺损,厚度均匀.腰神经根椎间走行和形态变化较大,穿刺路径与毗邻的腰神经根、上关节突、髂骨翼和血管等结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陈小余  宋学文  肖红 《重庆医学》2011,40(28):2845-284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114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结果 114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234个,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82个(35%);Ⅱ型136个(58.1%);Ⅲ型16个(6.8%);单发累及72例(63.2%),多发累及42例(36.8%);病变好发于下腰段。结论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临床上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MRI是该病的有效检查方法,能够反映该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