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脱细胞方法对猪主动脉瓣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猪主动脉瓣叶随机分为4组:新鲜瓣叶对照组(组Ⅰ)及脱细胞组(组Ⅱ、Ⅲ、Ⅳ)。脱细胞处理:组Ⅱ用0.05%胰蛋白酶;组Ⅲ用1 Tri-tonX-100+核酸酶;组Ⅳ用1 TritonX-100+核酸酶+0.05%胰蛋白酶。瓣叶分别于大鼠皮下包埋;测定生物学特性;血小板液中孵育,观察血小板黏附情况。结果组Ⅱ瓣叶纤维结构受损,极限抗张强度明显下降(P〈0.05),其余2组脱细胞组性能无明显变化。组Ⅳ瓣叶皮下包埋的炎症反应较组Ⅱ、Ⅲ为轻。血小板黏附性组Ⅳ瓣叶反应较组Ⅱ、Ⅲ为轻。结论组Ⅳ脱细胞方法能更好的降低瓣叶的免疫原性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是一种较为理想地脱细胞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脱细胞方法处理猪主动脉瓣叶的效果,探讨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支架的最佳制备方法.方法:取猪主动脉瓣膜,消毒后随机分组.Ⅰ组瓣叶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Ⅱ组Triton X-100、核酸酶(DNaseⅠ、RNase Ⅰ)处理.Ⅲ组采用低浓度胰蛋白酶、EDTA、核酸酶、DCA处理.Ⅳ组用DCA、核酸酶处理.对各组脱细胞瓣叶进行大体、光镜、电镜观察及理化检测.结果:Ⅳ组方法不可完全去除细胞成分,Ⅱ、Ⅲ组方法可完全去除细胞成分,但Ⅱ组瓣叶原有的超微结构有所改变.结论:低浓度胰蛋白酶、EDTA、核酸酶、DCA联合应用是理想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生物支架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去细胞方法制备的猪主动脉瓣支架的组织学、生物力学特性及组织相容性,寻找更合适的去细胞心脏瓣膜支架制备方法.方法: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去细胞方法对新鲜猪主动脉瓣叶及带瓣主动脉管道进行脱细胞处理:0.01%胰蛋白酶 1%Triton 核酸酶组用含有0.01%胰蛋白酶-1%Triton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24 h;0.01%胰蛋白酶8 h 1%脱氧胆酸(DCA) 核酸酶组先用 0.01%胰蛋白酶37℃持续震荡消化处理8 h,终止胰酶后加入含有1?A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24 h;1?A 核酸酶32 h组:用含有1?A和核酸酶的去细胞溶液37℃持续震荡32 h;同时以PBS漂洗的新鲜瓣叶作为对照组.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评价去细胞效果.测定瓣叶弹性模量、最大抗张强度、应力伸长比及断裂伸长比以评价各组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大鼠皮下包埋实验评价去细胞支架的免疫源性、体内炎性反应及改建情况.结果:0.01%胰蛋白酶8 h 1?A 核酸酶组细胞去除完全,优于0.01%胰蛋白酶 1%Triton 核酸酶组和1?A 核酸酶32 h组.所制备瓣膜支架的弹性模量及最大抗张强度大于0.01%胰蛋白酶 1%Triton 核酸酶组.应力伸长比及断裂伸长比则小于0.01%胰蛋白酶 1%Triton 核酸酶组,与新鲜瓣叶无明显差异.体内埋植实验炎症反应轻微,宿主成纤维细胞能够长入支架并对其进行改建.结论:短时间低浓度胰蛋白酶与1?A和核酸酶相结合的去细胞法方便有效,既能完全去除猪带瓣主动脉管道的细胞成分,使免疫源性显著下降;同时瓣叶的生物力学特性保持稳定,可为受体细胞化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提供可靠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脱细胞方法制备脱细胞血管基质材料,比较筛选出较为理想的血管脱细胞方法,为临床血管修复提供良好的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Triton X-100、SDS组合,对牛血管进行脱细胞处理,制备脱细胞牛血管基质。2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细胞核残留情况,以比较脱细胞效果。3利用微量样品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脱细胞血管基质的DNA,超微量蛋白核酸分析仪检测DNA含量。结果:大体观察:各组血管经过不同脱细胞方法处理后,所得脱细胞血管基质呈乳白色。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光镜下观察,可见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核残留,其中1%胰蛋白酶+3%Triton X-100+1%SDS组和0.1%胰蛋白酶Triton X-100+0.5%SDS所制备的脱细胞血管基质细胞核残余最少,每高倍视野中细胞核残留不大于3。DNA提取检测:所提取DNA的含量显示,0.1%胰蛋白酶+3%Triton X-100+1%SDS和0.1%胰蛋白酶+3%Triton X-100+0.5%SDS的脱细胞效果较好,DNA残留量分别为0.22μg/mg和0.231μg/mg。结论:应用0.1%胰蛋白酶+3%Triton X-100+1%SDS和0.1%胰蛋白酶+3%Triton X-100+0.5%SDS的方法来制备脱细胞基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Triton X-100和胰蛋白酶方法制备的猪脱细胞血管基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别采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直接接触法和MTT法)检测脱细胞血管基质的细胞毒性,采用皮下植入试验来评估经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免疫排斥反应。结果L929细胞在预铺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培养板内及不同浓度脱细胞基质浸提液内均生长良好,皮下植入试验显示2周后脱细胞血管基质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经Triton X-100和胰蛋白酶方法制备的猪脱细胞血管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Triton X-100 脱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以及作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可能性?【方法】 获取10条新鲜带瓣牛颈静脉,随机分为两组,新鲜对照组(n = 5)和脱细胞实验组(n = 5),脱细胞组血管使用2.5 mL/L Triton X-100等进行脱细胞处理48 h, 病理切片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壁和瓣膜自身细胞的脱除情况和细胞外基质变化情况;生物力学性能检测血管组织强度变化;体外人内皮种子细胞种植以了解脱细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脱细胞处理后,管壁和瓣膜的自身细胞完全脱除而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无明显改变;与新鲜牛颈静脉相比,脱细胞血管的拉伸强度[(16.5 ± 2.61)MPa vs (15.5 ± 3.1)MPa; P > 0.05]和最大持线力[(7.9 ± 0.9)N vs (7.0 ± 1.1)N; P > 0.05]无明显改变,在100 mm Hg液压下脱细胞血管无异常扩张;内皮种子细胞在脱细胞血管支架上生长黏附良好?【结论】 Triton X-100法对新鲜牛颈静脉进行脱细胞处理效果良好,脱细胞牛颈静脉可作为细胞种植的血管支架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去细胞后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经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处理新鲜猪主动脉瓣膜,去除内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检查,评价去细胞效果,并检测去细胞瓣叶的力学特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行兔皮下包埋实验,观察其免疫反应性。结果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能有效去除细胞成分,获得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支架。去细胞瓣叶与新鲜瓣叶有相同的拉伸强度-拉伸率曲线。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去细胞瓣叶的免疫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经Triton-X100、脱氧胆酸钠和核酸酶去细胞处理的猪主动脉瓣膜可以做为组织工程瓣膜支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牛肌腱组织脱细胞的方法,为组织工程法修复肌腱所需生物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牛的肌腱作实验材料,被组织粉碎机粉碎后,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胰蛋白酶溶液、Triton X-100溶液、SDS溶液浸泡处理后,所得基质用过氧乙酸-乙醇溶液中灭菌消毒处理,然后依次用蒸馏水和PBS缓冲液洗涤、过滤。最后冷冻、干燥、保存。冰冻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细胞核残留情况。微量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脱细胞后跟腱基质DNA,检测DNA的残留量。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各实验组跟腱组织经脱细胞处理后,均呈乳白色匀浆状。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跟腱组织脱细胞处理后细胞核均大量减少,细胞核残留极少,每高倍视野中细胞核残留不大于5。DNA含量结果显示,当牛跟腱组织依次经过0.5%胰蛋白酶溶液处理2h、1%的Triton X-100溶液处理2h、0.5%的SDS溶液处理1h后,得到的肌腱脱细胞基质DNA含量最少,为0.03μg/mg。结论:依次用胰蛋白酶溶液、Triton X-100溶液、SDS溶液浓度分别为0.5%、1%、0.5%、处理时间分别为2h、2h、1h时,对牛肌腱组织的脱细胞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Cui B  Liu YL  Xie N  Yu CT  Song LF  Li JR  Wu S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54-1357
目的 全面评价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生物学、生物力学及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低渗液-去污剂[0.5%去氧胆酸(DOA),1%DOA,1%Triton]-核酸酶去细胞法,测定了,47例去细胞同种心脏瓣膜去细胞前后组织学、免疫学、组织厚度、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组织基因组DNA含量、胶原蛋白含量、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及组织伸长比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1%DOA 24 h组完整地去除了同种心脏瓣膜、管壁及肌肉组织中所有的细胞成分,保留了完整的细胞外基质;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白细胞DR(HLA-DR)抗原表达明显下降;组织基因组DNA含量显著下降(瓣叶下降91.14%,管壁下降91.53%);与去细胞前相比,只有管壁组织的含水量(去细胞前75.4±1.8,去细胞后82.0±0.7,P<0.05)明显增加,组织厚度、瓣叶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应力应变曲线、破坏强度及组织伸长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低渗液-去污剂(1%DOA)-核酸酶去细胞法方便有效,去细胞组织工程同种心脏瓣膜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稳定,免疫性显著下降,符合机体的要求,为受体细胞化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天然的纤维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cy是否诱导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cyte,Mn)表达组织因子(TF)。方法用不同浓度Hcy[12.5μmol/L(Ⅱ组)、25μmol/L(Ⅲ组)、100μmol/L(Ⅳ组)、50μmol/L(Ⅴ组)]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进行短期培养后,粉碎细胞,ELISA方法检测其TF表达。结果随着Hcy浓度的增加,TF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水平逐步增高,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Ⅰ组与Ⅲ、Ⅳ、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Ⅱ组与Ⅳ、Ⅴ组间比较,Ⅲ组与Ⅳ组、Ⅲ组与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Ⅰ组与Ⅱ组、Ⅱ组与Ⅲ组、Ⅳ组与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y通过诱导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n表达TF,从而在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 5 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施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后心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优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方法对 2 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施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并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的疗效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术后心功能恢复更好。结论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瓣替换术优于切除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的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8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行双瓣置换手术(DVR)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16~61岁,平均46.3岁。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36例,Ⅳ级19例。结果全组行双瓣置换手术(DVR)病人风湿性瓣膜病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8例。其中保留瓣膜及瓣下结构37例(占51.4%),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32例(占44.4%)。术后早期并发症12例(占16.7%),死亡4例(占5.5%)。随访2个月~5年,远期死亡1例。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狭小的主动脉根部行主动脉瓣机械瓣替代术时主动脉根部加宽的方法和结果。方法6例机械瓣双瓣置换(DVR),1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AVR)患者主动脉根部狭小行主动脉根部加宽(Manouguian法为主)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主动脉根部瓣环扩大直径5~8mm,主动脉根部植入21~23人工机械瓣,手术死亡2例,存活5例随访2~5年心功能良好。结论主动脉根部加宽采用Manouguian法对小主动脉小瓣环和冠状动脉开口下移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此法可以根据术中情况酌情扩大主动脉根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和HP(hemodynamic plus)瓣对小瓣环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对17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的患者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瓣环直径为19~22mm。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左室舒张末径为(49.1±9.4)mm、左室重量指数为(80.6±18.6)g/m~2、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为(21.6±12.6)mmHg(1 mmHg=0.133 kPa),均较术前[(61.5±10.3)mm、(126.5±35.1)g/m~2、(82.6±52.6)mmHg]显著降低(P值均<0.01)。患者术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x~2= 42.610,P<0.01)。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时,联合应用单针单线缝合法植入HP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Between August 1976 and May 1988,43 patients had their heart valve prostheses replaced.The total mortality was as high as 25.6%,but the operative mortality was reduced to 6.25%in the last 16 cases.The indications,main risk factor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替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手术127例进行临床分析,年龄13—76岁,平均54.5岁,60岁以上38例。风湿性心脏病64例,先天性瓣叶畸形28例,退行性病变1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18例,其中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单一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6例,狭窄伴关闭不全46例。其中有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合并二尖瓣病变68例和(或)三尖瓣病变4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主动脉夹层8例、冠心痛2例、陈旧性脑血管意外6例,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3例。心功能Ⅲ级82例,Ⅳ级45例。术前术后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LVED、LVEDV、跨瓣压差、LVEF、LVEFS)。结果心超提示:LVED、LVEDV、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减少,LVEF、LVEF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术后心功能近期明显改善,中期效果更好。平均随访36个月。结论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手术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围术期处理的提高、心肌缺血再血管化手术及对伴发心脏其它疾病的正确处理,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治疗体会。方法21例左心瓣置换术后中重度TR病人,有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类型:二尖瓣再次置换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1例,单纯三尖瓣置换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9例。三尖瓣成形术包括5例改良Devega成形术,行改良Key氏法4例。结果12例手术治疗者术后早期1例,病死率8.3%。长期生存11例,术后随访5个月-9.6年,平均6.1年,1例术后三年死于抗凝过度出血。9例内科治疗者,3个月-5年,6例死亡。病死率66.7%。结论左心瓣置换术后远期TR的产生与不可逆的右心损害、严重肺动脉高压、持续的心房纤颤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对重度TR行三尖瓣成形或三尖瓣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边虹  何进喜  刘鑫 《海南医学》2010,21(1):42-44
目的回顾分析84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经验与方法。方法全组均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病变,本组84例病例均是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经胸正中切口,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右心房-房间隔径路,先置换二尖瓣,再置换主动脉瓣。有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采用连续缝合,主动脉瓣置换采用间断褥式缝合。结果术后死亡5例(占5.96%),1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14.29%),79例获得随访2个月-5年。74例随访者术后五年心功能Ⅰ-Ⅱ级,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掌握准确的手术时机,积极的术前准备,改善心脏功能,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与适当的瓣膜匹配,以及术后的积极管理等,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例数较少,其耐久性和失功能原因尚不明确。本研究报道了一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三年因自身三尖瓣瓣叶与生物瓣粘连导致瓣膜早期失功能的罕见病例。通过文献回顾发现,三尖瓣生物瓣耐久性满意,早期失功能与左心系统不同,主要与血管翳增生、自身瓣膜粘连及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