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设计和制作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及输送系统,并用体外封堵实验评价其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为后续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可吸收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材、聚乳酸(PLA)无纺布及聚乙醇酸(PGA)缝线编织左心耳封堵器.在体外水浴条件下测试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的压缩性能、弹性恢复性能及尾部螺纹铆可承受的有效输送释放次数.选取6只健康杂种犬离体心脏标本,直视下在左心耳外上中1/3处穿刺,使用带刻度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完成体外封堵实验,封堵完毕后解剖心脏,观察封堵器位置和封堵效果.结果 封堵器可顺利收入14F鞘管并完成输送和释放,在鞘管中保留15 min后释放,即刻恢复到原状96%的程度,尾部螺纹铆能承受(5.20±o.75)次的有效输送.6只犬心脏标本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释放以后,位置良好,内盘面进入心耳口内少许,左心耳开口呈过度撑开状态,不影响肺静脉血液回流和左房室瓣功能.结论 可吸收经胸逆向左心耳封堵器设计合理,与实验犬左心耳解剖形态匹配,封堵效果确切,可以进行动物实验以迸一步评价采用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经胸逆向封堵左心耳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盘圆柱型及双盘分体型两种不同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动物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4只健康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或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左房造影评价封堵后效果;对非预期死亡的实验犬立即进行大体标本检查分析死因,存活的实验犬分别于术后第45天、80天、110天、15月处死,对封堵器表面组织行HE染色及DAPI、CD31免疫荧光评价内皮化程度。结果 6只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5条实验犬于术后30 min-8 h死亡,1条实验犬存活至15月后处死;大体心脏解剖发现4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均存在大量血栓,存活的1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约1/5未见新生组织覆盖;8只实验犬使用双盘分体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7例实验犬完全封堵;术后110 d新生组织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HE及免疫荧光染色呈现完整内膜形成,并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单盘圆柱型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急性血栓发生率及即时死亡率高;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用于封堵左心耳,器械相关并发症低,左心耳封堵术后4月覆盖盘完全完整内膜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双盘状镍钛合金封堵器封堵犬左心耳,评估该封堵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选取12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封堵实验犬左心耳,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3、6个月通过心电图监测、房间隔穿刺造影、经食管超声、病理检查等方法检测封堵器的位置和植入效果.结果 术中即刻12只实验犬中11例成功植入封堵器,1例术后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因术中封堵器大小不合适,回收后更换合适封堵器成功植入.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和左房造影检查可见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3例实验犬左心耳封堵后出现少量分流,余实验犬左心耳被完全封堵.术后1、3、6个月时造影结果可见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且对冠脉血流无影响.术后6个月经食管超声复查和病理检查可见左心耳被完全封堵,封堵器表面与左心房内均无血栓形成,肝、肾、脾无栓塞或梗死灶,且封堵器表面完全被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该封堵器行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切实可行,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大动物中观察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健康实验犬12只,应用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进行单侧肾动脉封堵,封堵后即刻行肾动脉造影评估封堵效果,并于术后1、3及6个月复查肾动脉造影.复查造影结束后处死实验犬,观察肾脏大体标本并行肾脏病理检查,并观察封堵器表面内皮化情况.结果 12只实验犬均成功实施单侧肾动脉封堵,其中1只因麻醉药物过量死亡,其余11只存活良好.6只实验犬在植入封堵器后即刻完全封堵,全部实验犬均在植入封堵器后12 min内完全封堵肾动脉血流.封堵器释放后,封堵器位置均固定良好,未见明显封堵器移位.所有实验犬复查肾动脉造影均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大体观察发现封堵侧肾脏较对侧肾脏明显缩小,肾脏表面凹凸不平,质略硬.内皮细胞在术后1个月即开始覆盖封堵器表面,3个月时内皮细胞完全覆盖.结论 新型无膜双腰封堵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组织相容性及有效性,由于其优异的通过性,在小外径鞘管内即可完成封堵器输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经食道二维(2D TEE)及实时三维超声(RT 3DTEE)评估封堵前左心耳形态和测值,指导Watchman封堵器术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封堵器的封堵效果,并验证经食道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封堵术实施的指导价值.方法:10例因房颤于我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45~84岁),术中于全麻下进行经食道超声监测,术前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锚定区直径和深度,使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的最大径,使用选择性造影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封堵器释放后于0°、45°、90°、135°度观察封堵器边缘是否有异常分流,记录观察到分流的切面.记录封堵器型号,术后使用经食道三维测量封堵器内径,计算其压缩比.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心包渗液行左心耳结扎术,9例患者均于超声监测下成功实施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监测3例封堵器边缘存在残余分流.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Watchman封堵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与选择性造影及封堵器的选择有很好的一致性,Watchman封堵器可以有效的封闭左心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食道二维(2D TEE)及实时三维超声(RT 3DTEE)评估封堵前左心耳形态和测值,指导Watchman封堵器术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封堵器的封堵效果,并验证经食道实时三维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封堵术实施的指导价值。方法:10例因房颤于我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45~84岁),术中于全麻下进行经食道超声监测,术前于0°、45°、90°、135°切面测量左心耳锚定区直径和深度,使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的最大径,使用选择性造影测量左心耳开口内径。封堵器释放后于0°、45°、90°、135°度观察封堵器边缘是否有异常分流,记录观察到分流的切面。记录封堵器型号,术后使用经食道三维测量封堵器内径,计算其压缩比。结果:其中1例患者因心包渗液行左心耳结扎术,9例患者均于超声监测下成功实施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术中监测3例封堵器边缘存在残余分流。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Watchman封堵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与选择性造影及封堵器的选择有很好的一致性,Watchman封堵器可以有效的封闭左心耳。  相似文献   

7.
王子荣  杨栋  张邢炜  陈晓飞  丁建平 《浙江医学》2020,42(18):1949-1953
目的使用东芝320排CT扫描容积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并进行测量,探究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回顾性心电门控CT扫描患者30例(A组),前瞻性心电门控CT扫描患者30例(B组),使用GEADW4.6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左心耳3D结构,并使用空间向量测量左心耳开口的长度,选择放置适当尺寸的左心耳封堵器,分析测量参数与左心耳封堵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外测法左心耳开口最长径和内测法左心耳开口最长径与封堵器直径均呈正相关(r=0.91、0.82,均P<0.001);B组外测法左心耳开口最长径和内测法左心耳开口最长径与封堵器直径均呈正相关(r=0.77、0.73,均P<0.001)。结论回顾性心电门控CT扫描及前瞻性心电门控CT扫描测量数据均与封堵器直径相关,且回顾性扫描相关度更高。东芝320排CT扫描容积成像技术重建左心耳及测量,为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提供重要数据,为术后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3种不同形态左心耳封堵器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初步植入经验。方法应用3种封堵器,对60例CHADS2评分≥1分且不适宜口服华法林钠长期抗凝的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借鉴现有封堵器的标准手术流程,探索新型国产双盘状LAmbre左心耳封堵器的植入方法,并拟应用Overlay技术改良新型国产Lefort和Watchman半球面封堵器的植入流程。封堵成功定义为封堵器周围无残余分流或轻微残余分流(残余分流直径<5mm)。结果 60例患者中,分别应用LAmbre左心耳封堵器54例,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2例、Lefort左心耳封堵器4例,无残余分流51例、残余分流直径≤3mm 8例、残余分流直径为3.5mm 1例,提示均封堵成功。手术时间为(67.1±18.0)min,进鞘-出鞘时间为(42.6±16.6)min。封堵器更换10例共11次,平均释放(2.3±1.5)次。术中1例患者因径路损伤出血而输血,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应用LAmbre、Watchman、Lefort 3种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犬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上观察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右颈内静脉途径穿刺室间隔制备犬室间隔缺损模型,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过程,经鞘管送入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人工制备的室间隔缺损.应用心室造影和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三尖瓣、主动脉瓣功能.术后1、2、3、4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纤维组织和内皮覆盖情况.结果:6条犬成功制作室缺模型并成功封堵,术后心室造影及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不影响三尖瓣、主动脉瓣启闭功能;全部实验犬封堵器位于相当于隔瓣下型膜周部室缺的位置,所有封堵器均被薄层的新生内膜覆盖,金属丝无变色、无腐蚀,肉眼观察封堵器表面光滑,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无明显的炎症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术后3个月封堵器表面内皮细胞完全覆盖;术后4个月扫描电镜观察金属丝无腐蚀.肺、肝、脾、肾、胰等组织无血栓栓塞、炎症表现.结论: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安全地用于膜周部室缺的封堵.  相似文献   

10.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14例PMVSD患者均经胸心脏超声确诊,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4~9 mm,平均5.6 mm,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经输送鞘送直径5~15 mm(平均7.5 mm)的Amplatzer封堵器;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封堵率100%.术后72 h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发热,3 d后正常.结论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治疗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法林抗凝45 d,改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随访3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出血及血栓事件。 结果 成功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无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作心悸、气促,左心耳封堵器未见血栓及残余分流,双联抗血小板期间出现牙龈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未再出血。 结论 对符合适应证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咽喉部表面麻醉在老年患者经皮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方法 选择拟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S组,n=14)和右美托咪定组(M组,n=14)。S组腹股沟局部浸润麻醉,M组1%盐酸丁卡因咽喉表面麻醉2次,右美托咪定泵注负荷剂量0.5~1.0μg/kg 10min后改为0.3μg/(kg·h)泵注维持,铺巾后腹股沟局部浸润麻醉。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MAP、HR、SpO2)的改变,置入食管超声镜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对患者进行VAS,Ramsay及BCS评分。结果 S组患者术中HR、MAP、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M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Ramsay及B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中与术后VAS评分高于M组,Ramsay及BCS评分低于M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咽喉部表面麻醉可以安全用于左心耳封堵术,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外膜重要结构心外膜脂肪垫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2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2组:12只犬通过心外膜快速起搏8周建立持续性房颤模型(A组),10只犬为假手术组(B组).分别刺激右前脂肪垫、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左房背侧脂肪垫,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比较刺激前后标测部位房颤周长变化.消融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后再次诱发房颤,重复刺激右前脂肪垫并记录刺激前后房颤周长变化.取A组和B组犬脂肪垫标本做组织学检查.结果 右侧入路诱发持续性房颤后,刺激右前脂肪垫,发现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和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房顶与左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刺激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发现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和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房顶与左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左侧入路诱发持续性房颤后,刺激左房背侧脂肪垫,发现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和左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左房顶与右房顶房颤周长无明显变化.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消融后,重复诱发房颤,刺激右前脂肪垫时右上肺静脉、右肺静脉前庭房颤周长缩短(P<0.05),右下肺静脉房颤周长无变化.结论 持续性房颤犬右前脂肪垫、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和左房背侧脂肪垫3个脂肪垫通过诱发同侧肺静脉及其前庭快速激动来参与房颤的维持.在持续性房颤时右前脂肪垫主要影响右上肺静脉的房颤周长,并通过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来影响右下肺静脉;下腔静脉-心房下部脂肪垫对于右下肺静脉的影响要大于右上肺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微创胸壁打孔房缺封堵术的手术经验。方法3例继发孔房缺病人,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取胸骨右缘第4肋间进胸,切口长约2.5-3.5 cm,实时经胸壁超声监测,经右房前壁预制荷包线处插入已置入封堵器的推送套筒于右心房,经房间隔缺损入左心房,释放封堵器,推出推送导管。经胸壁超声鉴定房水平无分流,右肺静脉开口二尖瓣、三尖瓣及冠状静脉窦功能完好后,闭合房间隔缺损(ASD)。术毕经胸壁超声检测显示未见残余血流通过,逐层关闭切口。结果3例病人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3 d出院,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随访2-3个月,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脏较术前缩小,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分流,心功能良好。结论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简便、高效、无X线辐射、手术适应证广、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外科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形态观察的有效性。方法:对22例因多种适应证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患者用实时三维探头进行经胸三维观察左心耳形态。结果:22例患者用实时三维探头均可观察到左心耳形态。结论:用实时三维探头经胸观察左心耳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超声图像显示满意的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观察接近食管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猪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上评价改良的封堵器有效性、安全性和相容性。方法选用西藏小型猪5头,利用房间隔穿刺结合囊扩张的方法建立房间隔缺损(atrial spetal defect,ASD)猪,用改良的封堵器进行房间隔封堵术,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大体解剖、电镜扫描和光镜观察。结果 5只猪均成功建立了ASD模型并进行封堵术成功,超声心动图观察显示封堵器良好,位置固定,心腔和心肺功能正常。3个月后封堵器与房间隔组织紧密嵌合,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光滑的白色组织,电镜下观察到大量心肌纤维,未发现内皮细胞。结论改良的ASD封堵器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经食管三维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左心房容积与功能。方法:将112例房 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rAF)组(80例)和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AF)组 (32例),对照组为40例非房颤患者。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 左心房容积 (LA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 (LAAeV),左心耳最大充盈速度(LAAf V),左心耳最大容积(LAAVmax),左心耳最小容积(LAAVmin);计算左心房容积 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rAF组的LAAEF,LAAeV, LAAf V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 LAAVmin明显增大(P<0.05);与ParAF组相比,PerAF组的LAAEF, LAAeV,LAAf V亦明显降低,LAD,LAV,LAVI,LAAVmax,LAAVmin亦明显增大(P<0.05);两组LVEDV, LVESV, 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房容积增大,经食道三维超声心 动图评估能证实房颤患者左心耳扩大,提示左心耳功能减低,且PerAF患者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评价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左心耳的容积和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55例笔者医院准备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病例组分为高血压房颤组和孤立性房颤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RT3D-TEE观察左心房及左心耳内有无自发显影(SEC)和血栓,同时获取左心耳相关参数,并对各组中左心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5例出现LA及LAA自发显影,其中孤立性房颤组占5例,高血压房颤组占10例且2例伴血栓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房颤组患者LAD、ML、MA、EDV及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例组中,高血压房颤组与孤立性房颤组比较,上述参数中MA、EDV、EF及P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ML、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EC组患者,LAD、MA、ML、EDV、ESV均增大,而PEV和EF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RT 3D-TEE定量分析左心耳容积参数及功能的改变是可行的。不论是否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合并高血压时左心耳功能的减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