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76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粘膜延长行食管胃吻合术8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3.
P33IN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33ING1表达在 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 化EnVision法,分别检测了原发性胃癌(71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胃粘膜 或慢性胃炎粘膜(18例)组织中P33ING1的表达,以及P5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 达情况。结果:胃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正常胃粘膜或慢性胃炎 粘膜)P33ING1均呈阳性表达,胃癌组织P33ING1表达率仅为62.0%(44/71),显 著低于前两组(P<0.01)。胃癌组织中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 移 及分化有关(P<0.01);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B cl-2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分化有关(P<0.05)。P33ING1与P53在胃癌组织中 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与Bcl-2则无相关性。结论:P33 IN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同时检测P33ING 1与P53的表达水平,对于原发性胃癌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健脾益肾方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维持性血透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口服健脾益肾方(由黄芪、丹参、山药、生白术、肉苁蓉、白豆蔻、生大黄、炙甘草等组成),对照组32例口服氨基酸胶囊。2组均以12周为1疗程。主要观察:①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②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转铁蛋白(TSF)、血清胆固醇(CHOL)等指标;③测量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臂中肌周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④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2.7%、3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与SG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Alb、pre-A、TSF、CHOL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能显著改善血透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髌骨软骨退行性变化的临床综合征。既可发生于青少年。也可发生在中老年,尤以青年运动员较多见。现代医学对此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采用祛风湿、散风寒、活血化瘀的传统中医外洗疗法。以自拟乌花透骨汤行局部熏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8(IL 8)、IL 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 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分别于术前 (T1)、停体外循环 (T2 )、体外循环后 2 0min(T3 )、术后 6h(T4)、术后 2 4h(T5)时段抽取桡动脉血测血TNF α、IL 8、IL 10水平。结果 TNF α体外循环结束时显著升高(P <0 .0 5 ) ,体外循环后 2 0min达峰值 ,与峰值比较术后 6h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8体外循环结束显著升高并达峰值 (P <0 .0 5 ) ,术后 2 4h仍高于基础水平 (P <0 .0 5 ) ,与峰值比较术后 2 4h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10体外循环后 2 0min显著升高并达峰值 (P <0 .0 5 ) ,与峰值比较术后 6h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体外循环可触发明显的炎性反应 ,TNF α、IL 8是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20mg/次,2次/d;腹胀明显加潘立酮,10mg/次,3次/d。治疗组40例脾胃不和,升降失调,半夏泻心汤(半夏15g,黄连12g,太子参18g,甘草炙、干姜各6g,蒲公英18g,三七粉3g);水热互结之气痞,生姜泻心汤(生姜15g,苍术12g,黄琴、黄连各9g,徐长卿15g,土茯苓12g,大枣6枚);脾胃虚弱,升降失和,甘草泻心汤(甘草炙、黄芪各15g,党参12g,白术炒、蒲公英、三七、白花蛇舌草各15g,干姜9g);1剂/d,水煎200m L,1次/d,餐后30min顿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黏膜、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方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接受贝那普利基础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组27例给予益肾方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两组均在用药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生化指标(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方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IgA肾病能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气郁质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渴求的影响.方法:将7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刺激的穴位均相同.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对尿毒症患者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5例符合血液透析指征的中医辨证脾肾阳虚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血透加健脾益肾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血透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评分、检测各组治疗前后IL-1、IL-2、IL-6、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2.96%。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IL-1、IL-6显著下降,IL-2则有显著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健脾益肾方可减轻尿毒症脾肾阳虚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提高IL-2水平,下调异常增高的IL-1、IL-6的水平,对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