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液-细胞因子血液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寻找评估心功能的可靠方法。方法测定4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62±14)岁,心力衰竭组]及20例健康献血者或同期入院心功能正常者(年龄、性别与心力衰竭组差别无显著性,正常组)血清组织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心房利钠肽和脑钠素水平。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02,98.11,3.62,3.48;P<0.01),且心功能越差,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组血清心房利钠肽(r=0.597)、脑钠素(r=0.627)、TNF-α(r=0.402)、IL-6(r=0.406)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正相关(P均<0.01),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负相关(r=-0.848~-0.486);血清脑钠素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5%)、阳性预测值(98%)、阴性预测值(100%)均属最大。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改变,不仅与心力衰竭的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可以间接反映心力衰竭时左室重塑和左室收缩功能,因此血清心房利钠肽、脑钠素、TNF-α、IL-6水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心力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心房颤动与之后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包括缓慢型及快速型心律失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访1年,比较188例既往无房颤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首次发生房颤者(房颤组)与不并发房颤者(非房颤组)之间一般临床资料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多见,冠脉病变以左主干病变及三支血管病变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正心功能、并存疾病及病变血管支数等混杂因素后,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也可独立预测随访期间首发恶性心动过缓事件风险(HR 2.36[1.068~5.109],P =0.034))和室性心动过速风险(HR 2.019[1.063~3.836],P =0.032),两者风险均升高两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房颤与继发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钠素、脑钠素浓度改变及卡维地洛对其影响.方法选择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和对照组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临床慢性心力衰竭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将观察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者21例和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者21例,满2周复查心钠素和脑钠素;满3个月复查彩色超声心动图.结果观察组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临床慢性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越高(P均<0.001);卡维地洛治疗者与常规治疗者治疗满2周后均有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下降,卡维地洛治疗者血浆心钠素、脑钠素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而满3个月时卡维地洛治疗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比常规治疗者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卡维地洛可以降低心钠素、脑钠素浓度及改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疗难治性房扑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对一例阵发性房扑房颤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房室结并植入永久起搏器;观察其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该患者手术成功,未发生与射频相关性猝死;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房室结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可作为多种治疗无效的房扑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适当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近期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成功实施PCI的患者,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根据是否急性心肌梗死或2型糖尿病分组比较。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降低。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改善,而舒张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非糖尿病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糖尿病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与术前相比不明显。结论PCI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近期内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仅E峰指标改善。心肌梗死、非心肌梗死及非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PCI获益尚有待更大样本的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造影(C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因胸痛而疑诊为ACS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AG)、心电图(ECG)检查。以S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其对ACS诊断的准确性。结果7例MSCT与SAG均排除冠脉狭窄病变。64层螺旋CT、ECG诊断中重度冠脉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96.0%、88.0%;特异度为87.5%、37.5%;阳性预测值为96.0%、81.5%;阴性预测值为87.5%、50.0%。18例含有斑块,其中11例含软斑块,并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并对内科介入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封堵ASD,术后72 h、1个月、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除2例因房间隔缺损太大(大于40 mm)外,全组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选用的封堵器直径8~40 mm,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全部封堵病例无残余分流.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右室收缩压明显下降.结论经导管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31例PDA患者,PDA最窄处φ为2·4~15·1(5·9±2·4)mm。术后平均随访3~36(15·4±10·2)月,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封堵的效果并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肺动脉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10min主动脉造影示,无残余分流26例(占83·9%),微量分流4例及少量分流1例(占16·1%),术后24~48h UCG示仅1例有极少量的残余分流,术后1月UCG示全部患者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随访期间增大的左室腔及心功能均改善。结论使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PDA患者,近中期疗效确切、使用安全、适应证广、价格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雨  许邦龙 《安徽医药》2016,20(8):1506-150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门诊高血压患者68例,分成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n=33)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n=35),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连续记录24 h、白天及夜间每半个小时收缩压数值,通过SPSS软件计算24 h、白天及夜间每半小时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即为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SBPV);计算起床后2 h内收缩压平均值与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的1 h的平均值)的差值即为血压晨峰值。结果 通过对A、B两组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区别。同时将代谢综合征定义中包括的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与24 h SBPV,白天SBPV,夜间SBPV及血压晨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与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