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52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呋喃唑酮是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因其耐药率低、价格低廉,目前成为临床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幽门螺杆菌多发地区推荐度很高的药物。呋喃唑酮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发热等,而肺毒性发生率较低。笔者遇到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服用呋喃唑酮后反复发热,并出现两肺多发小叶间隔积液,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发热(39.4℃)、咳嗽、全身疲乏无力”于2021年2月26日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第一作者进修单位)。既往体健,有阿莫西林过敏史,否认家庭或单位有多人出现呼吸道及发热症状,否认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否认接触活禽、活畜和生羊肉,否认被蚊虫叮咬。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结核分支杆菌分泌蛋白磷酸盐特异转运系统1(PstS1)的重组卡介苗。方法: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PstS1基因序列;将PstS1基因与大肠杆菌-卡介苗穿梭表达质粒PMD31重组,得到S-PMD31重组质粒,对S-PMD31重组质粒进行HindⅢ、BanH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用IPTG对工程菌株进行诱导表达,并通过电穿孔技术将S-PMD31重组质粒导入卡介苗中构建重组卡介苗。结果:用引物P1、P2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进行PCR扩增获得长为1 100 bp的PstS1基因序列,S-PMD31重组质粒的HindⅢ、BanH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PstS1基因正确插入载体PMD31中,并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通过质粒提取及PCR扩增表明重组质粒正确导入卡介苗中。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stS1重组卡介苗,预期能提高卡介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与联用普罗布考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经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治疗3个月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不能达标者,将其随机分为他汀剂量加倍组(瑞舒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和联合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片10mg、每晚1次+普罗布考片250mg、每天2次),每组各34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外周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LDL-C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三酰甘油(TG)明显下降(P<0.05);他汀加倍组、联合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别显示升高和下降的趋势,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与他汀加倍组相比,联合治疗组TC、LDL-C降得更低(P<0.05),LDL-C达标率更高(P<0.05),但HDL-C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他汀加倍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使用优于瑞舒伐他汀剂量加倍的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钟益玮  胡翔  陆阳 《安徽医药》2015,(2):225-229
目的:制备利伐沙班片剂,优选适合中试生产的最佳处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处方,对增溶剂、崩解剂、黏合剂、填充剂的用量及工艺进行考察,并进行了中试三批放大,测定在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等指标。结果用利伐沙班为主药,以乳糖、微晶纤维素为填充剂,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增溶剂,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黏合剂、以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以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包衣材料,制得利伐沙班片。结论该制剂工艺稳定,制得利伐沙班片(10 mg)与原研市售品溶出行为相似,质量符合规定。  相似文献   
5.
陆阳  宋永胜 《现代医学》2012,40(6):704-70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sia,BPH)患者由于长期梗阻造成膀胱功能的破坏,导致了前列腺术后患者在较长期的时间内仍有尿频、尿急等症状。为了评估术后膀胱功能的状态,了解患者术后不稳定膀胱的程度和时间,我们对95例患者的尿流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快速鉴定分枝杆菌菌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DNA微阵列的高通量、高效性,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枝杆菌分子菌种鉴定方法,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以DNA直接测序法为对照,通过PCR-SSCP和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9种非分枝杆菌和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菌种.结果 应用DNA微阵列技术分析28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和9种非分枝杆菌菌株,特异性100%.465株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经16S rRNA PCR-SSCP初步菌种鉴定,256株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应用DNA微阵列分析,显示与分枝杆菌属探针M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探针a杂交阳性,两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209株PCR-SSCP初步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经芯片分析,68株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和脓肿亚种,46株为胞内分枝杆菌,34株为堪萨斯、瘰疬、胃和猿猴分枝杆菌复合群,31株为偶然分枝杆菌,16株为戈登分枝杆菌,3株为鸟分枝杆菌,2株为海和溃疡分枝杆菌复合群,1株为土分枝杆菌,1株为迪氏分枝杆菌,1株为草分枝杆菌;另6株只与探针M杂交,经测序显示5株为胞内分枝杆菌,但其基因序列与标准菌株不完全相同,1株为新金色分枝杆菌,芯片上无鉴定该菌种的探针.结论 用DNA微阵列可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提高分枝杆菌病的正确诊断率,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林  张琼  杨志建  陆阳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1):2265-2269
目的 研究葛根素肠道吸收的机制,探讨提高其肠道吸收的方法。方法 改变实验时间、温度及药物质量浓度,考察葛根素在Caco-2细胞中的转运特性,并考察不同的吸收促进剂对其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 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被动扩散是其跨膜转运的主要机制;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破坏Caco-2单细胞层的完整性,提高葛根素转运;聚氧乙烯月桂基醚(Brij 35)、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分离乳清蛋白对葛根素转运有促进作用,但不影响Caco-2细胞的跨膜电阻(TEER);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壳聚糖通过可逆性地降低TEER,促进细胞间转运,提高葛根素的膜渗透性。结论 葛根素的膜渗透性低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不同吸收促进剂可通过不同机制改善其膜渗透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立体异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DS-5型反相制备色谱柱直接分离山莨菪碱得到外消旋体Ⅰ和Ⅱ,用手性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Ⅰ和Ⅱ得到山莨菪碱的4个单一异构体,通过抗卡巴胆碱致大鼠气管收缩效应实验考察4个异构体的抗胆碱活性。结果由1HNMR谱和比旋光度值确定了山莨菪碱4个异构体的绝对构型,不同的立体构型对卡巴胆碱诱导的大鼠气管平滑肌收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效应强度为(6S,2 S)>(6S,2 R)>(6R,2 S)>(6R,2 R)。结论山莨菪碱莨菪烷母核上的S构型在抗胆碱活性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痔疮术后肛缘水肿和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76例痔疮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合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痔疮术后肛缘水肿和术后排尿功能障碍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痔疮术后排尿功能障碍Ⅰ级、Ⅱ级显著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痔疮术后排尿功能障碍Ⅲ级、Ⅳ级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改善痔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构建血管瘤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永生化HUVEC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别在普通的DMEM培养液(含10%FBS)中贴壁培养至完全融合后,胰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后按不同细胞组合分组,与Matrigel混合后分别注射至裸鼠皮下,移植后1周及5周取材,HE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周后HE所见:空白组与单纯注射BMSC组均无管样结构形成:单纯注射HUVEC组和注射混合细胞组均有管样结构形成。5周后HE所见:空白组被吸收;单纯注射BMSC组可见大量的脂肪组织;注射单纯HUVEC组以及混合组可见血管样结构存在。结论HUVEC在裸鼠皮下注射具有形成血管的能力,有望构建增生期血管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