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不同时期FKBP12mRNA水平的表达和细胞上清液ET-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ET-1;血管内皮细胞FKBP12表达和ET-1分泌基本一致,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降低FKBP12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对ET-1合成和分泌起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EC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506 binding protein 12,FKBP12)表达的变化,为VEC的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在ECGF作用下的增殖情况,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KBP12和不同时期FKBP12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VEC表达FKBP12;VEC传代后第4天FKBP12 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高,6—8d下降。结论FKBP12既可作为VEC的标志物,又可反映VEC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FK506结合蛋白12(FKBP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大鼠VEC并传代,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观察其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作用下的VEC增殖情况和不同时期FKBP12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该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在阿托伐他汀作用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数随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呈相对减少趋势。结论阿托伐他汀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过程,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FKBP12的表达,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视网膜Muller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探讨Muller细胞在视网膜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兔视网膜Muller细胞进行培养及鉴定。取第3代细胞,应用MTT测定方法,测定1U/ml、4U/ml、8U/ml、12U/ml胰岛素分别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对视网膜Muller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胰岛素作用6h、12h时,均为4U/ml浓度组MTT值最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最显著(F值5.60、7.31,均P〈0.001)。结论:不同浓度胰岛素在一定浓度范围、一定作用时间内,对视网膜Muller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形态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用以筛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 应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50,40,30,20,10,1,0.1,0.01U/L)的DMEM培养基与HUVEC共同培养6、12、2...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探讨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取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进行培养及鉴定.取第3代细胞.应用MTT测定方法,测定1U/ml、4U/ml、8U/ml、12U/ml胰岛素分别在6小时、12小时、24小时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在胰岛素作用6h、12h时,均为4U/ml浓度组MTT值最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最显著(F值5.60、7.31,均P<0.001).结论:不同浓度胰岛素在一定浓度范围、一定作用时间内,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胰岛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血管紧张素原 (ATG)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西拉普利对胰岛素刺激的VSMCs增殖及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 胃左动脉源于 3例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无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年男性患者 ,分离、消化动脉中膜后获得人VSMCs ,经无血清DMEM培养 2 4h ,使细胞同步后 ,加入 10 0 0 μU/ml胰岛素和 1× 10 7~ 1× 10 5mol/ml西拉普利孵育 72h ,采用3 H TdR掺入法观察人VSMCs3 H TdR掺入率 ;并经上述方法孵育 2 4h后 ,采用间接放射免疫法及ACE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ATG浓度和ACE活性。结果 与未经胰岛素刺激的细胞比较 ,经胰岛素刺激的人VSMCs的3 H TdR掺入率、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的ATG水平、ACE活性均显著增加 ,而在胰岛素刺激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西拉普利后 ,细胞的3 H TdR掺入率、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的ATG水平、ACE活性均显著下降 ,西拉普利对未经胰岛素刺激的细胞3 H TdR掺入率、ATG及ACE活性无影响。结论 胰岛素可刺激人VSMCs增殖 ,这种作用部分与其激活RAS有关 ,西拉普利可抑制胰岛素刺激的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的ATG水平及ACE活性上调 ,抑制胰岛素刺激的人VSMCs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 25-二羟维生素D3[1, 25(OH)2D3]对软脂酸(PA)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含0.3、0.4、0.5、0.6、0.7、0.8、0.9mmol/LPA 的DMEM培养基培养HUVECs,建立胰岛素抵抗内皮细胞模型。分别用0、0.01、0.1、1.0、10、100nmol/ L1, 25(OH)2D3干预,硝酸盐/亚硝酸盐荧光试剂盒测定NO含量,Westernblot法测定pAkt及peNOS蛋白的 表达,qPCR法测定VDR、ET-1的表达。结果:0.6mmol/L的PA培养HUVECs18h后,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耗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活力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模型建立。PA干预后NO含量较对照组HUVECs 减少( P <0.05),1nmol/L1, 25(OH)2D3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后NO含量增加,在1min时NO量达最 大值。1nmol/L浓度1, 25(OH)2D3干预胰岛素抵抗的内皮细胞后peNOS及pAkt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P < 0.05),ET-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 P <0.05)。结论:1, 25(OH)2D3增加P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 胞peNOS、pAkt的表达,增加NO产生,降低ET-1的表达,可能对胰岛素抵抗的血管内皮细胞存在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糖消耗量为评价指标,筛选由不同浓度的胰岛素(Ins 0,1,0.1,0.01 μmol/L)与地塞米松单用或合用24 h诱导的HepG2细胞最佳胰岛素抵抗模型,考察该抵抗模型持续时间,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对胰岛素抵抗细胞的作用及机制。建立最佳抵抗模型后给予米非司酮或比格列酮作用24 h,测定细胞的糖消耗量、胞内葡萄糖、糖原、ATP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半定量RT-PCR法测定胰岛素受体(InsR)-mRNA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胰岛素(0.1 μmol/L)和地塞米松(0.3 μmol/L)合用24 h组为最佳胰岛素抵抗模型组,且其抵抗状态至少可以持续36 h;模型组细胞糖消耗量、胞内糖、糖原、ATP含量以及InsR-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细胞,而 FFA浓度与GR-mRNA表达明显增高;0.2 mmol/L的比格列酮与200 μmol/L及20 μmol/L的米非司酮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细胞,而2 μmol/L的米非司酮对胰岛素抵抗细胞无影响。结果表明:米非司酮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及胰岛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离辐射 (X线 )对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儿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UVEC)体外原代培养方法 ,用放免法和化学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ET和NO含量 ,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和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在电离辐射 2 4h后 ,各辐射剂量组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无变化 ;在 2Gy剂量组ET含量变化不明显 ,而 5、10、2 0Gy各剂量组ET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5 )。电离辐射 2 4、4 8h后HUVEC形态无明显改变 ,未检测出明显凋亡细胞。结论 原代培养生长的HUVEC在 2~ 2 0Gy照射时有一定的放射抗性 ,其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特点、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0例患者,A组用诺和锐、B组用优泌林R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Ⅱ强化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和B组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20土1.86)d和(6.28±1.89)d,门冬胰岛素组达标时间较短(P<0.05);控制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优泌林R组(P<0.05);诺和锐的用量较优泌林R的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优泌林R组低.结论:门冬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泵换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后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时胰岛素用量之间关系,总结甘精胰岛素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CSⅡ治疗2周后,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比较其疗效及甘精胰岛素与CSⅡ所用胰岛素剂量,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与应用CSⅡ时血糖无明显变化,两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应用CSⅡ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为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结论:甘精胰岛素与CSⅡ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其治疗剂量为应用CSⅡ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13.
Parenteral route of insulin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the mode of treatment for all Type 1 diabetics and Type 2 diabetics with complications. Patient compliance has really been a major concern for thi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Several alternative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are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effective glycemic control, including oral, inhaled, buccal, nasal, and patch routes. One of the approaches involving inhaled insulin has now reached the market. Several other candidates may reach the market in the near future, the promising one being oral insul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免疫反应性胰岛素(IRI)、真胰岛素(TI)在不同的人群中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在江苏省邳州市农村共调查1196名35-59岁的常住居民,其中男性533名,女性663名。Spearman相关分析被用来比较在全人群,“正常人群”、高空腹血糖、高血压、超重,高胆固醇血症人群中群中两种胰岛素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全人群中,两种胰岛素浓度与各变量的关系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基本相同,分层分析显示结果不尽相国,超重患者的舒张压与IRI呈正相关,而与TI的相关未达显著性水平,女性超重患者,男性高血糖患者,女性高血压患者,男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胆固醇水平与IRI正相关,而与TI无此相关关系,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与IRI的相关未达显著性水平,而与TI呈正相关。高胆因醇患者,男性高血压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TI呈负相关关系,而与IRI的相关关系未达显著性水平。结论:传统方法所检测的IRI并不能够代表TI的水平,以特异的TI的检测来代替IRI的检测,已经成为胰岛素抵抗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及常规胰岛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CSII)与常规胰岛素治疗(MSII)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分别用胰岛素泵治疗(CSⅡ)和常规胰岛素治疗(MSⅡ)方法对40例和46例同期住院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CSII治疗组和MSII治疗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明显下降。β2微球蛋白(β2M)也下降;但CSII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较MSII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胰岛素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而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16.
大鼠颅脑外伤后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的变化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不同伤情与伤后不同时间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结合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轻、中、重型颅脑伤及对照组4组,液压致伤。分别在伤后6,24,72h处死动物,测定血液中胰岛素和红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变化。结果:轻型和中型脑伤组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均升高,但在重型颅脑伤大鼠,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反而显著下降。全部颅脑伤大鼠的血液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率,在伤后6和24h均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的脱敏疗法在胰岛素过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例对胰岛素过敏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CSII脱敏疗法进行治疗,脱敏后调整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结果 2例患者在CSII脱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注射部位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改为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后亦无不良反应,血糖亦得到了良好控制.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用于对胰岛素过敏患者的脱敏治疗.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T2DM EH)患者的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方法应用BA-ELISA法测定96例正常糖耐量(NGT)、132例T2DM和148例T2DM EM三个实验组的血清真胰岛素(TI)水平,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l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结果IAI分别为-2.44±0.83,-3.46±0.99和-3.98±0.68;HBCI分别为4.23±0.18,2.39±0.11和2.41±0.14;HomalIR分别为-0.67±0.83,0.35±0.99和0.86±0.68.T2DM及T2DM EH组IAI、HBCI均低于NGT组,经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HomalIR明显高于NGT组,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T2DM EH组IAI低于T2D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omalIR高于T2DM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T2DM、T2DM EH二组间HBC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素敏感性减低,而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损害并无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均能为糖尿病(DM)患者提供基础胰岛素,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之间的剂量关系,总结甘精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血糖控制理想后,再改为甘精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血糖平稳后,比较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所用胰岛素剂量,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甘精胰岛素剂量约为胰岛素泵总量的35%及基础量的55%,并与之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和0.74,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约为胰岛素泵所用胰岛素总量的35%及基础量的50%,均与甘精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释放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GK大鼠2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高血糖组、糖尿病血糖波动组,Wistar大鼠11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及在体胰岛分离后体外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实验(GSIS),并检测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表达,以了解β细胞的胰岛素释放功能,进行胰岛素耐量试验以检测胰岛素敏感性的情况.结果:实验6周后血糖波动组和持续高血糖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血糖波动组空腹血糖,糖负荷后15、30、60、120 min血糖,糖曲线下面积(AUCG)均高于持续高血糖组(P均<0.05).在体胰岛分离后体外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指数明显低于持续高血糖组(P均<0.05).血糖波动组胰岛素基因ins-1、ins-2和pdx-1表达及胰岛素敏感性较持续高血糖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血糖波动使GK大鼠胰岛素释放功能降低并且胰岛素相关基因表达减少可能是胰岛素释放减少的原因之一,血糖波动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