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输注赖脯胰岛素(优泌乐)与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5例本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优泌乐组和优泌林R组,比较两组各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优泌乐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较优泌林R组短,胰岛素用量也较少,餐后血糖值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餐前血糖及睡前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输注优泌乐和优泌林R均能安全、有效的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但优泌乐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餐后血糖控制更佳,所需胰岛素量更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和短效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86例住院需胰岛素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优泌乐组和优泌林R组,胰岛素泵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每日3餐前后和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泵相关的副作用。结果优泌林R组和优泌乐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5.77±1.41)d和(3.17±1.36)d(P<0.01),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8.64±2.39)d及(5.07±1.47)d(P<0.01);2周后3餐前和睡前血糖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控制情况,优泌乐组优于优泌林R组(P<0.05),优泌乐组胰岛素用量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泌乐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优泌林R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优泌乐及优泌林R均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优泌乐对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血糖达标时所需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人胰岛素作为泵用胰岛素已有较多的经验,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应用尚不广泛,文中旨在比较这2种剂型在泵输注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应用特点. 方法:共34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以门冬胰岛素和优泌林R作为泵用胰岛素进行CSII强化治疗(门冬胰岛素组173例,优泌林R组172例),监测1d 9次末梢血糖(3餐前后,睡前,0AM和3AM),并观察不同时间段胰岛素用量. 结果: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40±2.16)d和(5.68±2.29)d,门冬胰岛素组达标时间较短(P<0.05),达标时2组每日胰岛素用量类似;门冬胰岛素组白天段基础率较低,但中餐前大剂量较高;泵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血糖均明显降低,但门冬胰岛素组对空腹和早、晚餐后血糖控制更好,低血糖的发生明显较低(P<0.05). 结论:在CSII强化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降低血糖,且低血糖风险更低;优泌林R组基础率占日总量的比例较低,主要是白天段基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与中效人胰岛素联合短效人胰岛素在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 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中效和普通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事件、胰岛素使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FPG、2hPG、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标时间A组短于B组(P<0.01),低血糖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有效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与中效优泌林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过程中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中效优泌林,均联合门冬胰岛素强化治疗,记录3组低血糖发生率、日血糖波动、血糖达标时间、日胰岛素用量及血糖水平(空腹、餐后2小时、10PM、2AM).结果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日血糖波动小、达标时间短,地特胰岛素组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中效优泌林组大(P<0.05或P<0.01).结论 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较中效优泌林更安全、有效,有利于血糖稳定,依从性高,地特胰岛素日胰岛素用量较甘精胰岛素和中效优泌林大.  相似文献   

6.
杜小丽 《四川医学》2010,31(4):523-524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输注优泌乐与优泌林R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8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泵入优泌乐组,n=40)以及对照组(泵入优泌林R组,n=40),比较血糖达标时间、组间血糖、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结果优泌乐组较优泌林R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P〈0.05),血糖达标时平均餐后血糖控制更佳(P〈0.05),胰岛素泵餐前量比重更小(P〈0.01),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更低(P〈0.01)。两组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的胰岛素泵治疗中,输注优泌乐较优泌林R血糖达标时间更短,餐后血糖控制更佳,胰岛素泵餐前量比重更低,低血糖的发生更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意义.方法 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即门冬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各60例.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平均三餐后2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方面,能有效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较少的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谢本招  杨斌  赵锐 《四川医学》2012,33(7):1254-1256
目的对比分析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乐25)和预混人胰岛素(优泌林30R)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的控制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0月55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赖脯胰岛素75/25组(A组)26例,每日早、晚餐前5min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75/25;优泌林70/30组(B组)29例,每日早、晚餐前30min注射优泌林70/30。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随访3个月,观察HbA1c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等。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FBG、PBG-2h均有下降,组间比较,PBG-2h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两组HbA1c均有明显下降,A组降低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日胰岛素用量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赖脯胰岛素75/25治疗2型糖尿病,可缩短达标时间,HbA1c水平更低,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诺和锐)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诺和锐组和诺和灵组。入选病例于每晚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的基础上,分别于每日三餐前注射诺和锐和诺和灵R,比较3周后两组7个时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组和诺和灵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组餐前、餐后2h血糖和血糖达标时间均低于诺和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血糖控制更有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胰岛素联合非磺脲类口服药物治疗口服磺脲类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病人40例,随机分3组:A组采用优泌乐25单纯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优泌乐25加二甲双胍;C组采用优泌乐25加拜糖苹,治疗后观察4周。结果:3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B组、C组血糖达标的时间及最后每日胰岛素用量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胰岛素治疗时,联合应用非磺尿类口服药有利于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璎糖尿病的临J术疗效。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2)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牢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3)诺和锐30组胰岛素剂量、体质指数增加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阿塔汗  孟柳 《新疆医学》2012,42(1):22-24
目的: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治疗2组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检测的方法,评价2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种胰岛素都能有效控制血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血糖漂移度小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事件少于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注射液治疗T2DM,在血糖控制良好时,前者血糖漂移及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 CSII组和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餐后2小时血糖好于B组(P<0.05)。CSII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 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低血糖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Li YB  Liu J  Liao ZH  Liao Y  Deng WP  Weng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5):2472-2476
目的比较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差异。方法5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24例,年龄51岁±12岁,体重指数25kg/m2±3kg/m2,随机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类似物组,30例)和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组,29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中空腹及餐后血糖下降速度、程度,所需胰岛素剂量及低血糖事件的差异;比较泵治疗前后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在胰岛素泵治疗第2天,类似物组早晚餐后2h血糖即明显低于人胰岛素组(8·4mmol/L±2·8mmol/L比11·3mmol/L±3·8mmol/L,9·0mmol/L±2·4mmol/L比10·7mmol/L±2·8mmol/L,P<0·05),至第7天类似物组空腹和午餐后2h血糖降低程度也明显大于人胰岛素组(4·6mmol/L±0·8mmol/L比5·3mmol/L±0·9mmol/L,7·3mmol/L±2·2mmol/L比8·1mmol/L±1·8mmol/L,P<0·05)。治疗第14天,则只有空腹血糖存在差异;停止治疗后,空腹和早晚餐后2h血糖在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类似物组获理想血糖控制时间短于人胰岛素组(2·0d比6·0d,P<0·01),所需胰岛素剂量又较小(0·6U/kg比0·8U/kg,P=0·002)。泵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如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胰岛素急性分泌时相、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Homaβ,胰岛素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两组仅见轻度低血糖事件:类似物组8例次(27%),人胰岛素组10例次(35%)。结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和人胰岛素相比,可更快更好地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但对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对象均是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接受诺和锐30治疗,B组接受诺和灵30R治疗。结果(1)2组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值均〈0.05)。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下降值)结果表明,三餐餐后血糖及HbA1c的下降值A组高于B组(P值均〈0.05)。(2)A组有2例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0%;B组有6例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30%,2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比较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的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不同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案后的血糖变异性。方法选取住院T2DM 患者360 例,均给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待血糖控制达标后,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sp+Det)组、门冬胰岛素30(Asp30组、诺和灵50R(Nov50R)组,每组各120 例。记录患者出院时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治疗3 个月后来院复查血糖及相关指标,并采用72 h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获取患者第3 个24 h 内平均血糖(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1 d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FPG)。结果①各组3 个月后体重指数、餐后2 h 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空腹血糖、胰岛素总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高于Asp+Det组和Asp30组,Asp+Det组和Asp3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各组24 hM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ov50R 组和Asp30 组LAGE、MAGE、CV 及CV-FPG 高于Asp+Det 组,Nov50R 组LAGE、CV 及CV-FPG 高于Asp30 组。结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后改用Asp+Det治疗较单用Asp30 或Nov50R 血糖控制更平稳,且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和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及短效胰岛素(诺和灵-R)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Ⅰ型糖尿病患儿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分别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和诺和灵R,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糖控制的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每日胰岛素用量、餐前血糖(PBG)、餐后2h血糖(FBG)和睡前血糖。结果诺和锐组血糖控制时间较诺和灵-R组明显缩短[分别为(5.0±0.8)d vs (6.2±1.9)d、P〈0.05];诺和锐组的平均每天胰岛素用量较诺和灵-R组显著减少[分别为(1.06±0.53)u·kg^-1·d vs (1.48±0.89)U·kg^-1·d,P〈0.05];诺和锐组的餐后2h血糖较诺和灵-R组显著降低[分别为(8.08±2.12)mmol/L vs(8.85±2.94)mmol/L,P〈0.05]。两组患儿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和低血糖发生次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注射诺和锐具有血糖控制迅速,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注射后可立即进餐,更适应儿童生活之优点,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是目前Ⅰ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泵治疗中满意的胰岛素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GLP-1 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 治疗2 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 疗效。方法 连续入选2014 年9 月-2016 年1 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住院的2 型糖尿病患者132 例, 将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 治疗组(对照组,66 例)和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 治疗组(实验组,66 例),治疗1 年后随访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 年后随访,实验组的血糖、体重指数较对照组改善,认知功能量表MMSE、MoCA、CMS 总分均高于 对照组(P <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 在控制血糖、降血脂、改善体重指数方面的临床疗效 优于单纯的门冬胰岛素30,且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谷赖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在治疗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2 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5 年12 月-2016 年6 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2 型糖尿病患者68 例。所有入选患者进行糖尿病宣传教育、饮食及运动控制,监测每日空腹、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血糖。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谷赖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空腹、餐前、三餐后2 h 睡前血糖变化、日需胰岛素剂量、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①经过3 个月的治疗随访观察,两组在空腹、餐前、三餐后2 h、睡前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上均较治疗前有下降(P <0.05);②两组在控制血糖达标所需日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 >0.05);③对照组在餐前及夜间血糖控制上优于实验组(P <0.05);④实验组在控制餐后2 h血糖上优于对照组(P <0.05);⑤两组在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上差异无统计学(P >0.05);⑥实验组的低血糖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谷赖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较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能更好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2 型糖尿病的血糖,耐受好、低血糖发生次数少及降低血糖波动,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