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闽  李玮 《铁道医学》1997,25(2):94-95
目的 探讨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膜替换术围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术前常规应用GIK液7-14d。瓣膜替换术在全身中度低温,心脏深低温下进行,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附加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心律失常,37例出院时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充分加强心肌保护,术前心脏功能Ⅳ-Ⅴ级可视为预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3.
1991年3月~1994年7月施行心瓣膜替换术32例(双瓣替换4例,单瓣替换28例),其中6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前诊断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死亡一例,31例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能够从事正常工作及家务劳动。指出术前改善心功能的治疗和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加强心肺功能支持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换瓣的同时纠正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了解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瓣膜换术常遇到的难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共收集7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地分析总结。结果:全组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置入人工瓣膜。早期死亡率5.7%(4/70),晚期死亡率8.69%(6/70)。70例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5岁。心脏功能Ⅲ级者49例,Ⅵ级者2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术39例,二尖瓣替换术31例。结论:重症心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跳动中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2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换瓣时采用连续缝合;12例保留二尖瓣装置,25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低心排及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复查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浅低温心脏跳动中行瓣膜置换术,有利于心肌保护,对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效果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浅低温心脏不停跳重症瓣膜病换瓣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1例重症瓣膜病患者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换瓣术,其中二尖瓣置换20例,三尖瓣置换1例,9例为重危患者,12例保留二尖瓣装置,1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低心排及心律失常。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换瓣术,有利于心肌保护,结合围术期的心功能维护,术中正确处理瓣膜病变,重症瓣膜病换瓣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生存率的措施。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31.5%。男21例,女32例;年龄18~69岁,平均47±1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47例。二尖瓣病变者49例(合并主动脉病变23例)。其中48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3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术前心功能Ⅲ级者13例,Ⅳ级者40例,术前X线胸片心胸比例〉0.70者48例,心电图示:51例合并心房颤动。心脏彩超多普勒示左室舒张末径〉65mm者21例,EF〈0.40者45例。MVR22例,AVR14例,DVR17铡,合并三尖瓣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症1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功能不全4例,肾功能衰竭2例,无死亡率。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例,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护、注意围术期各环节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3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王闽 《铁道医学》2000,28(3):172-173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34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2例,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24例,Ⅳ级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MVR+AVR)及三尖瓣成形术(TAP)3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取决于我(MVR+AVR+TVR)3例。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心、肝肾等秉器  相似文献   

10.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5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瓣膜选择和心肌保护。方法采用中度低温(25℃~28℃)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共置换生物瓣12枚,机械瓣48枚,其中二尖瓣替换43例,主动脉瓣替换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同时替换8例,三尖瓣替换1例。结果心功能明显改善者46例且长期生存,心胸比率由平均0.74降为0.58(P<0.05)。早期死亡8例(14.28%),晚期死亡2例。结论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瓣膜选择和心肌保护对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2月~1988年12月对4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术前CTR均>0.70,心功能Ⅲ级27例、Ⅳ级19例。绝大部分患者伴有肝、肺和肾功能损害。35例做了MVR、11例为MVR AVR,其中14例同时施行三尖瓣环成形术。手术死亡率为8.7%。术后随诊最长51个月,晚期死亡2例。余40例心功能上升为Ⅰ~Ⅱ级。本文讨论了此类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分析10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65例,年龄29~73岁,平均(41.2±15.6)岁。心功能Ⅲ级64例,心功能Ⅳ级42例。二尖瓣替换35例,二尖瓣成形手术1例,主动脉瓣替换15例,双瓣替换55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1例和冠脉搭桥18例。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5.7%(6/10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室纤颤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脑梗塞1例。100例出院患者中,随访89例,随访时间1月~12年,死亡6例,死亡率6.7%(6/89),心功能Ⅰ级患者4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36例,心功能Ⅲ级患者5例。结论:重视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积极矫治心脏瓣膜病变,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防治心律失常,积极治疗围术期出现的肝、肾功能不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外科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连续259例瓣膜替换手术无死亡经验,以期提高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2000年1月-2005年8月,连续施行259例瓣膜替换术。男137例,女122例。年龄10~71(41.69±10.57)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35例,退行性16例,马凡综合征7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术前心功能Ⅱ级46例,Ⅲ级141例,Ⅳ级72例。心胸比率0.64~0.91(0.73±0.09)。单纯二尖瓣替换133例,主动脉瓣替换59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替换63例,其他4例。结果本组259例病人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瓣膜病患者大部分术前心功能较差,围手术期有一定死亡率。如果术前严格准备,术中做好心肌保护,并做到手术操作精细、准确,术后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及时防治并发症,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再次二尖瓣瓣膜替换72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随着心脏手术的广泛开展,需要再次进行瓣膜替换的手术日趋增多.文中总结72例心脏再次二尖瓣瓣膜替换术的治疗经验. 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72例行心脏手术患者再次手术替换二尖瓣,再次瓣膜手术距第1次手术1~21年,平均(13.7±6.7)年.同期行左心房血栓清除13例,三尖瓣成形39例.全组均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冷晶体停跳、温血停博液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 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2.8%,其余随访期间无死亡,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再次行二尖瓣瓣膜替换术安全可行,术中应加强心肌保护,积极处理三尖瓣返流,并尽可能采用三尖瓣环成形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18例。术后因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作者认为: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但在新开展心脏瓣膜替换术的单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单瓣替换术为首选,严重多瓣膜病变,伴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2002年7月至2005年10月共为7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其中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双瓣替换术24例,二尖瓣替换术35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三尖瓣替换术1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4例。结果:全组无术后早期死亡,晚期死亡1例。随访6月~3年,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以冷血停跳液灌注、注意扩血管药物的应用,保持较高的血钾浓度,积极施行三尖瓣功能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对改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 249例重症瓣膜病手术病人,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29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9例,MVR+AVR 81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P)152例,左房折叠术1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8例. 结果:手术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3.2%(8/249).在241例中,随访235例,随访率为97.5%,随访时间6个月至5.5年,死亡2例,随访病死率.8%(2/235),其余232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的.结论:对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围术期处理,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尽量保留瓣下结构,选择合适的瓣膜,同时处理三尖瓣病变和巨大左房,采用含血停跳液温冷温顺序灌注,加强术后处理,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54例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体会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江萍李惠君罗春贾雷林世平长春四六一医院外二科姜官香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6年6月共为5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行瓣膜替换术,病人的心胸比率0.70~0.92,平均为0.81,心脏功能均在Ⅲ级以上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3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等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低心排15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9例,肾功能衰竭3例,死亡3例,死因低心排2例,肾功能衰竭1例。29例术后随访,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朱艺  吴朝光 《海南医学》1997,(3):170-171
心脏瓣膜替换手术156例,严格作好术前准备,改善心肺功能,对重症患者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妥善处理继发病变,术后重视心肺功能支持治疗。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6.0cm和尽量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并在术后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