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了解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瓣膜换术常遇到的难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共收集7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地分析总结。结果:全组均为风湿性心脏病,置入人工瓣膜。早期死亡率5.7%(4/70),晚期死亡率8.69%(6/70)。70例中男性4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36.5岁。心脏功能Ⅲ级者49例,Ⅵ级者2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替换术39例,二尖瓣替换术31例。结论:重症心肌  相似文献   

2.
王闽  李玮 《铁道医学》1997,25(2):94-95
目的 探讨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膜替换术围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术前常规应用GIK液7-14d。瓣膜替换术在全身中度低温,心脏深低温下进行,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附加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心律失常,37例出院时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充分加强心肌保护,术前心脏功能Ⅳ-Ⅴ级可视为预置  相似文献   

3.
人造心脏瓣膜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人造心脏瓣膜的研制可追溯至上世纪40年代,Hufnage最早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1952年首次应用甲基丙烯球人造瓣膜缝置于降主动脉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手术虽然失败,但是人类第一次大胆地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尝试。1960年9月21日Starr首次应用笼球型瓣膜替换二尖瓣获得成功,揭开了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新纪元,同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围术期的处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术前常规应用GIK液7d~14d。瓣膜替换术在全身中度低温,心脏深低温下进行,伴有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附加三尖瓣成形。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再次开胸止血2例,严重心律失常5例,37例出院时心脏功能均恢复至Ⅱ~Ⅲ级。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充分加强心肌保护。术前心脏功能Ⅳ~Ⅴ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膜心肌起搏的指征。  相似文献   

6.
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34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王闽 《铁道医学》2000,28(3):172-173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34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2例,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24例,Ⅳ级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MVR+AVR)及三尖瓣成形术(TAP)3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取决于我(MVR+AVR+TVR)3例。结果术后早期发生心、肝肾等秉器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历史回顾 人造心脏瓣膜与瓣膜替换术是本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技术.它对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是在体外循环下以人造瓣膜替换病变的心脏瓣膜,从而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纠治病变瓣膜引致的病理生理改变。我院自1975年以来施行10例小儿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0例中女6例、男4例。年龄自7~14岁。7例患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2例患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小主动脉瓣环的外科治疗手术技巧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7例联合瓣膜病小主动脉瓣环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采用改良联合瓣膜替换方法,先替换主动脉瓣,再替换二尖瓣。结果:小主动脉瓣环者,在不拓宽主动脉瓣环的情况下,也能替换足够大口径的人造瓣膜,未出现瓣环周围组织撕裂出血、瓣周漏及主动脉切口出血。主要并发症有:低心排3例,肺部感染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其中死亡1例,死亡率2.13%。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左心室较术前缩小。结论:小主动脉瓣环者,如果按照常规瓣膜替换顺序,将带来瓣膜座环困难、瓣周漏、主动脉切口出血等并发症。采用改良联合人造瓣膜替换方法,能避免常规瓣膜替换法的并发症,是处理小主动脉瓣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瓣膜替换手术前后的护理刘风秋(锦州市中心医院)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在任何年龄。最常见的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先天性瓣膜发育畸形,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的乳头肌断裂造成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细菌性心脏内膜炎,外伤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浅低温心脏不停跳重症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浅低温不停跳下为13例重症瓣膜病人实施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8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双瓣置换3例。5例保留二尖瓣装置,7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5例左房血栓者同时行血栓清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中死亡,仅1例术后48小时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病人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症瓣膜病人浅低温不停跳下换瓣,有利于心肌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巨大左室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探讨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S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较术前减小或降低(P<0.05)。结论对于合并巨大左室者,争取尽早手术(LVDS<6.0 cm前),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形态的逆转和左心收缩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瓣膜置换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4月-2009年2月施行的65例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33例(50.77%),死亡5例(7.69%)。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综合征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结论合并巨大左室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同期瓣膜病手术,但瓣膜置换术仍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的首选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刚  刘胜中  丛伟  甘崇志  陈凡  曾富春 《四川医学》2010,31(9):1256-1258
目的探讨三尖瓣关闭不全(TI)外科治疗的手术特点、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9年2月,我院行手术治疗TI患者262例,其中器质性TI 16例,功能性TI 246例,手术采用三尖瓣成形术(TVP)257例,三尖瓣置换术(TVR)5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0例,手术病死率为3.82%。术后随访116例,平均随访时间(31.5±11.1)个月。远期死亡3例,余113例远期存活者心功能Ⅰ级者23例,Ⅱ级者71例,Ⅲ级者15例,Ⅳ级者4例。结论无论是器质性或功能性TI,多数可以行TVP,对无法行成形术的患者应行TVR。右心衰竭与心律失常是三尖瓣手术早期和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应加强右心功能的维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4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军涛  杨书强  张华 《河北医学》2008,14(10):1144-1146
目的:总结46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1995年4月至2007年5月间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4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9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18例,占3.85%.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后壁破裂,人工瓣心内膜炎,脑部并发症,呼吸功能或肾功能严重损害,凝血机制紊乱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结论: 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心功能、术中心肌保护、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对一些并发症的治疗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手术耐受力及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方法 :选取119例股骨粗隆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手术耐受力评价结果 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手术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并以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作为因变量,以可能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组病人手术耐受力评分为(78.6±12.2)分,明显优于非手术组的(61.8±10.1)分(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时间长、非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低、术后恢复不佳、术后有并发症、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有合并症和术前ASA分级高的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分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骨折时间长、非稳定型骨折、复位质量满意度低、术后恢复不佳和术前有合并症均为影响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髋部骨折手术前应对老年病人进行必要的手术耐受力综合评估,并针对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congenital subvalvular aortic stenosis,CSA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全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57岁,平均年龄31岁;纤维隔膜型24例,纤维肌束型6例,弥漫型2例;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单纯纤维隔膜切除24例,纤维隔膜切除并室间隔肌肉切除术7例,Kono术1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成形3例,主动脉瓣二尖瓣机械瓣替换1例,同期矫治其它合并畸形。结果术后无早期死亡。全部患者术后瓣下压差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前、后LVEDD,EF差异无显著性。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1~60个月。长期生存者,心功能恢复至Ⅰ级31例,Ⅱ级1例。结论CSAS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关键要根据病理解剖特点彻底疏通左室流出道。  相似文献   

18.
急诊心脏瓣膜置换术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邱阳  杨康  王海东  廖克龙  张伟  王明荣  曾会昌 《重庆医学》2008,37(4):351-352,354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患者行急诊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8年7月~2007年7月,对41例重症瓣膜患者急诊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感染性心内膜炎24例,二尖瓣重度狭窄7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5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瓦氏窦瘤破裂2例,介入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再发机械瓣膜感染,4例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并发低心排,3例脑梗死症状加重,最终均死亡,其余顺利康复,死亡率为26.8%。结论符合手术指征的危重瓣膜患者应该急诊行瓣膜置换术,术后应注意肺脏和肾脏的保护,并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首次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1例为试验组,另选取健康者98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对其行WB-DWI检查并测量病变部位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  相似文献   

20.
骨水泥对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仑  胡豇  刘仲前 《四川医学》2002,23(8):798-799
目的 探讨骨水泥对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 (DVT)形成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全髋置换术患者 181例 (183髋 ) ,其中骨水泥组 10 2例 (10 3髋 ) ,非骨水泥组 79例 (80髋 )。结果 骨水泥组 3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33.33% ,非骨水泥组 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为 6 .33%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骨水泥能增加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全髋置换时应尽量不用骨水泥 ,必需时应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