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骆俊明  林晨萍  陈松德  季峰 《浙江医学》2001,23(8):455-456,4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含量,应用MTT法检测血清IL-2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肝硬化B级和C级患者IL-2,CD8^ T淋巴细胞,CD4^ /CD8^ 及C级IL-8,CD4^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肝硬化B级患者IL-2,IL-6及IL-8高于A级患者,C级患者高于B级患者(P<0.01和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及低,下,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血清IL-2,IL-6IL-8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PHC)患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双抗体ELISA法,检测44例原发性肝癌患介入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变化,并与对照组(27例)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治疗前外周血CD3^ 、CD4^ 百分率,CD4^ /CD8^ 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人,差异有显性意义。栓塞后,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显性意义;PHC患sIL-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显性意义;栓塞后,sIL-2R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显性意义。结论 病毒感染、复制,肝硬化及肿瘤形成是原发性肝癌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介入治疗可改善患的免疫功能,对指导综合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IL-21水平,研究IL-21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纳入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代偿期组30例,失代偿期组30例,同时以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1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含量,分离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IL-21共培养后,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血清IL-2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均明显下降,而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则上升(P0.05);加入IL-21体外培养后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的CD8+T淋巴细胞含量升高(P0.05)。结论 IL-21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IL-21可应用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岚  周力  陈晓琴  谭友文 《重庆医学》2015,(8):1107-1109
目的:观察胎盘多肽注射液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免疫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病毒、保肝、休息和营养支持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注射胎盘多肽,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0 d的治疗后,观察组CD3+细胞(69.86±3.95)%、CD4+细胞(42.98±3.68)%、CD4+/CD8+(1.68±0.08)和自然杀伤(NK)细胞(22.89 ± 1.9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D8+细胞(30.89 ± 2.3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和NK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D8+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10 d后,观察组:T bil (14.89 ± 0.97)μmol/L、Dbil (5.12 ± 0.26)umol/L 和Ibil (9.57 ± 0.52)μmol/L ,AST(40.98 ± 2.32)U/L、ALT(48.89 ± 2.24)U/L和A/G(1.81 ± 0.13)。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的变化,采用ITACHI7170全自动生我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与正常无显著差异;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到慢性症乙型肝炎、最后转变为肝硬化的病情变化,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百分率为ALT、AST、GGT、TB和DB的升高呈正相关(P<0.01),而与ALP、LDH、TP和AL不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体内有大量CD5^ B细胞活化。CD5^ B细胞百分率的增高与肝损伤有密切的伴随关系。  相似文献   

6.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结果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后两者趋于正常(P〉0.05);而无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CD28^+及CD8^+CD28^-表达异常,不同治疗效果表达不同,恶性淋巴瘤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治疗有效后免疫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60例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百分率及CD4/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数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HBVDNA(+)组与HBVDNA(-)组相比,CD3^+细胞数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细胞数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数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将HBVDNA(+)组按高、中、低病毒载量分组进行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4^+/CD8^+在数值上呈下降趋势,CD8^+呈上升趋势。结论HBV感染后可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HBVDNA复制进一步加重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型超声检查、临床分析、比较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的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并且失代偿组高于代偿组(P<0.05)。肝硬化患者阻囊壁厚度≥4mm发生胆囊结石阳性率高于胆囊壁厚度<4mm(P<0.05)。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13mm发生胆囊结石阳性率高于门静脉内径<13mm(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与胆囊壁厚度,门静脉内径、肝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乳腺癌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乳腺癌病人机体的免疫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3例乳腺癌病人与20例健康女性外周血CD3 、CD4 、CD8 百分比,CD4 /CD8 比率。结果(1)乳腺癌病人外周血CD3 、CD4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Ⅰ、Ⅱ期乳腺癌了细胞亚群无明显改变,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Ⅲ、Ⅳ期乳腺癌CD3 、CD4 、CD4 /CD8 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CD8 百分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3)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组(L )CD3 、CD4 、CD4 /CD8 显著低于无转移组(L-)(P<0.05),CD8 L( )组显著高于L(-)组(P<0.05)。结论 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反复性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RRI患儿头发中钙和锌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RRI组镁、铁、铜、钠、锰、钾和铅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判别无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RRI组外周血中CD3^ 、CD4^ 、CD4^ /CD8^ 、CD16^ CD56^ 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RRI患者外周血中CD3^ CD8^ 和CD3-CD19^ 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结论:RRI患者头发中钙和锌的含量降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临床治疗须提高RRI患者的免疫功能,合理补钙和补锌对于防治RR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疗效,评价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2005~2011年收治的因不同肝脏疾病行动脉内介入术(t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的患者378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保证恒定栓塞面积的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行脾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和Child分级,统计并计算出血率。结果①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门静脉血流明显减少,Child分级明显较差,出血率明显增加,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明显降低(P〈0.05),出血率明显下降,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③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瘤栓患者:治疗后对照1组的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升高,出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功能与TAE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肝脏疾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明  杨建军  权辉  李宽智  宁博  袁银会  田郁  杜锋 《医学争鸣》2006,27(24):2280-228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3 mo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红细胞计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脾脏3 mo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伍友兴  桂若虎  郑新平  宋林 《中外医疗》2011,30(9):24+26-24,26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98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脾脏3个月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开飞  利峰  石荣书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6-1128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PSE)在术前、术后肝动脉、脾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PSE对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接受PSE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PSE术前及术后检测肝动脉、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动脉血管阻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较术前增加,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量减少,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6.
马艳丽 《中外医疗》2011,30(18):19-20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部分栓塞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血病毒载量及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等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细胞上升、肝功能改善、病毒量下降,脾脏缩小、门静脉压力降低,消化道出血减少。结论脾部分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英杰  彭明霞  沈朝敏  张玉惠  张国强 《浙江医学》2013,35(20):1820-18,221,863
目的:评价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44例,其中行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术24例(观察组),行全脾切除术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0d、术后2个月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10d及术后2个月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0d CD4比例及Ig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个月CD4比例、CD4/CD8及Ig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手术方式,保留了脾脏的部分或大部分功能,避免了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远期具有分流作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肝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护肝逐瘀汤,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估肝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LP、TBiL、GGT水平降低,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gA、IgG、IgM水平下降,低于对照组(均P<0.05);CD4+、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Treg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护肝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改善肝郁脾虚证PBC乏力、瘙痒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多靶点治疗功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为中医药治疗PBC提供新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培民  李元 《当代医学》2011,17(5):75-78
目的 探讨应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2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先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超选栓塞,再行部分脾动脉栓塞,随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变化程度,再出血情况、脾脏缩小程度及并发症等.结果 27例患者手术成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好转.结论 双介入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预测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曲张静脉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2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行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另选取84例肝脏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所有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均行电子胃镜检查,并根据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比较不同程度患者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因素,采用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不同程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增加,患者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逐渐升高;92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共有24例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率为26.09%(24/92)。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构成比高于未发生患者,门静脉宽度大于未发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长于未发生患者,肝弹性值、脾弹性值高于未发生患者(P <0.05);一般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O^R=3.180(95%CI:1.037,9.757)]、肝弹性值[O^R=3.873(95%CI:1.262,11.881)]、脾弹性值[O^R=3.647(95%CI:1.189,11.189)]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 <0.05);ROC分析显示,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预测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5.39 kPa和30.01 kPa,敏感性分别为83.33%(95%CI:0.626,0.953)和79.17%(95%CI:0.577,0.929),特异性分别为86.76%(95%CI:0.764,0.938)和89.71%(95%CI:0.798,0.957)(P <0.05)。结论 肝弹性值和脾弹性值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