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疏肝利胆汤对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胆囊结石形成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且术前行超声检查排除胆道系统疾病(包括胆囊炎症、胆囊或胆管结石等),除外糖尿病等可能影响胆囊排空功能的疾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术后第10天开始每天1贴,分2次给予疏肝利胆汤200 mL口服,连续服用20 d。观察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情况。2组患者术前3 d和术后30 d测空腹胆囊收缩素浓度,超声测量空腹及脂肪餐后胆囊容积,计算胆囊排空率。随访观察2组患者胆囊结石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CCK含量均有升高,观察组CCK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胆囊排空率均较术前下降,但观察组胆囊排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20.8%)患者发生胆囊结石,其中观察组8例(13.3%),对照组17例(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43)。 结论 疏肝利胆汤可以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胆囊排空功能,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1例结节性硬化症伴双肾错构瘤一侧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是在肾动脉栓塞治疗前后做好出血的观察与护理,加强高热护理及靶向药物的用药及副反应管理,予以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出院康复指导。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病情控制良好,住院19d出院。  相似文献   
3.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泰山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将设计性实验纳入实验教学大纲,并在实验教学中实施.通过实验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等.同时,针对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反复性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RRI患儿头发中钙和锌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RRI组镁、铁、铜、钠、锰、钾和铅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判别无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RRI组外周血中CD3^ 、CD4^ 、CD4^ /CD8^ 、CD16^ CD56^ 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RRI患者外周血中CD3^ CD8^ 和CD3-CD19^ 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结论:RRI患者头发中钙和锌的含量降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临床治疗须提高RRI患者的免疫功能,合理补钙和补锌对于防治RR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莪术油抗小鼠结肠癌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小鼠结肠癌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莪术油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荷瘤鼠模型,观察荷瘤鼠的肿瘤大小及生存时间;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结果 莪术油体外可明显抑制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生长,其浓度与细胞生长抑制率成正比;莪术油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5);莪术油组对荷瘤鼠明显延长平均生存时间(P〈0.05);莪术油明显促进荷瘤鼠结肠癌细胞的原位凋亡(P〈0.05)。结论 莪术油能够诱导机体抗肿瘤反应,促进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IL-18基因修饰的小鼠CT26结肠癌细胞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51Cr释放法检测脾细胞的NK活性及CTL杀伤活性。结果 IL-18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能够在转染后4小时即可分泌IL-18,48小时达到高峰,96小时后开始下降。IL-18基因转染对CT26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增殖与形态没有明显的影响。IL-18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与野生型的CT26细胞和LacZ转染的CT26细胞相比,在体内的致瘤性明显降低,平均生存期延长。IL-18基因修饰的CT26细胞在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与IL-18活化NK细胞和CTL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关。结论 IL-18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能够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但不足以完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还需要与其他因素联合才能够有效地清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7.
IL-18基因修饰的DC肿瘤融合瘤苗的抗肿瘤效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 1 8(Interleukin1 8,IL 1 8)修饰的小鼠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与Hep a1 6肝癌细胞融合后的瘤苗 (IL1 8 DC Hepa)体内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 .方法 :应用T细胞与NK体内删除实验、4h51 Cr释放杀伤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方法 ,观察瘤苗对荷瘤小鼠免疫治疗作用及保护性免疫反应作用机制 .结果 :IL1 8 DC Hepa瘤苗组免疫治疗作用明显优于未转染IL 1 8的融合瘤苗组 (DC Hepa)和LacZ转染对照组 (LacZ DC Hepa) (P <0 .0 5 ) ,阻断CD4 + 、CD8+ T细胞都导致瘤苗免疫治疗作用明显降低 ,阻断NK细胞对抗肿瘤免疫应答具有一定影响 ,表明IL1 8 DC Hepa瘤苗的免疫治疗作用有赖于CD4 + 和CD8+ T细胞及NK细胞 .IL1 8 DC Hepa瘤苗体内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高于DC Hepa和LacZ DC Hepa组 (P <0 .0 0 1 ) ,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IL 2和IFN γ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DC Hepa和IL1 8 DC (P <0 .0 0 1 ) ,但各组瘤苗诱导脾淋巴细胞产生IL 4和IL 1 0能力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表明IL 1 8主要是通过诱导IL 2和IFN γ等Th1型细胞因子来增强DC融合瘤苗的抗肿瘤效应 .结论 :IL1 8 DC Hepa瘤苗进行体内免疫保护和治疗 ,能诱导出显著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为DC介  相似文献   
8.
母胎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参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处于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其不但具有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还可以下调免疫应答或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在胸腺,DC通过阴性选择诱导中枢耐受;在外周和母胎微环境中,DC则通过诱导T细胞失能和凋亡、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方式参与母胎耐受的维持和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蜕膜组织的细胞成分相当复杂,其中蜕膜基质细胞约占全部蜕膜细胞数的75%,其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既参与蜕膜营养供应作用又能调节蜕膜局部的免疫微环境.实验拟建立良好的小鼠子宫蜕膜基质细胞培养方法,为进一步建立蜕膜细胞共培养系统将为研究病理性妊娠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9/2008-01在泰山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SPF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8~10周龄C57BL/6雌性小鼠,由北京维通力化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选用孕龄6~8 d的C57BL/6小鼠蜕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混合消化,进行全组分蜕膜细胞培养,采用原代细胞过夜换液方法清除红细胞、淋巴细胞和不贴学的细胞成分,利用传3代方法对蜕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提纯.纯化后,观察蜕膜基质细胞的生长变化规律,制作细胞爬片,用催乳素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检测培养细胞的成分.结果:①小鼠蜕膜基质细胞在接种24 h后大部分已贴壁,贴壁生长的细胞成纤维母细胞状,一般培养5-7 d后细胞融合成单层.原代培养的蜕膜基质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可增生数周,四五天传代1次,传代后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而传代培养极性渐不明显.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体外培养传代后95%阳性细胞为蜕膜基质细胞,细胞大小形状基本均一,染色特点为胞质内可见细小的棕色颗粒,且越近胞核染色越深.结论:采用复合酶消化,换液传代方法提纯蜕膜组织,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并可获得较高纯度的蜕膜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10.
母胎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需要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参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作为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处于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其不但具有激发免疫应答的能力,还可以下调免疫应答或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在胸腺,DC通过阴性选择诱导中枢耐受;在外周和母胎微环境中,DC则通过诱导T细胞失能和凋亡、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等方式参与母胎耐受的维持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