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 HucMSC-ex)对肝星状细胞LX-2胶原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HucMSC-ex,采用透射电镜分析HucMSC-ex形态,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特异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的表达;建立TGF-βR1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LX-2细胞株活化模型,分别加入25,50和100 μg/mL HucMSC-ex共培养,另设对照组(常规培养),qRT-PCR检测4组Col1、Col3、TGF-βR1和Let-7b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对应的蛋白表达;Let-7b过表达转染LX 2细胞株,q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LX-2中TGF-βR1、α-SM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HucMSC-ex是30~100 nm的膜性囊泡,表达外泌体的特异标志CD9和CD63。与对照组相比,HucMSC-ex处理组中Col1、Col3和TGF-βR1表达明显下调(P均<0.001),而Let-7b表达明显上调(P均<0.001);Let-7b过表达显著抑制LX-2细胞中TGF-βR1和α-SMA的表达(P均<0.05)。 结论: HucMSC-ex转运Let-7b到肝星状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TGF-βR1表达,抑制肝星状LX-2细胞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肝细胞系LO2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hepatocytes,LO2-Ex)对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 培养正常人肝细胞系LO2细胞,超速离心法提取LO2-Ex。Nanosight纳米颗粒分析系统测定外泌体的粒径和浓度,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外泌体表面标志物。高脂肪饮食喂养雄性C57BL/6小鼠10周建立NAFLD小鼠模型,第11周连续尾静脉注射LO2-Ex 4周后收集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计算肝脏指数(肝脏质量/净体重),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肝脏脂质沉积程度,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结果: LO2-Ex的粒径为120 nm左右,具有外泌体特征性的脂质双层结构,表达外泌体特异蛋白CD9和TSG101,不表达Calnexin。与模型组相比,LO2-Ex组小鼠肝脏表面红润、细腻、有光泽。LO2-Ex能够改善NAFLD小鼠肝组织结构,提高小鼠肝脏指数。HE染色、油红O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显示LO2-Ex减轻了肝组织的空泡变性、脂肪沉积和胶原沉积。结论:LO2-Ex可以抑制肝组织脂肪沉积,延缓小鼠NAFLD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及受体Ti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28例肝细胞癌、10例肝硬化和10例正常肝标本。探讨血管生成素及受体、VEGF的表达和HCC肿瘤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Ang-2/Tie2、VEGF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Ang-2和VEGF蛋白在肝癌表达增强。Ang-2/Ang-1mRNA比值与肿瘤血管侵犯及CD34染色的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 Ang/Tie-2、VEGF在HCC肿瘤血管生成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osomes, hucMSC-Ex)在小胶质细胞极化态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 原代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收集其条件培养基提取外泌体(exosomes),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对其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及表面标志物进行表征;分别用PBS、LPS(1 μg/mL)、LPS(1 μg/mL)+hucMSC-Ex(100 μg/mL)处理小胶质细胞12 h,免疫荧光检测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钙结合蛋白Iba1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态标志物变化;q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IL-1β mRNA和IL-10 mRNA的变化;ELISA检测细胞条件培养基中细胞因子IL-1β和IL-10的分泌量。结果: hucMSC-Ex电镜下呈现典型膜性“杯盘”状结构,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结果显示粒径大小为(119.7±47.9)nm,蛋白质印迹法证实其表达CD9、CD63和CD81特征表面分子;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活化组(LPS组和LPS+hucMSC Ex组)钙结合蛋白Iba1相比于静息组(PBS组)表达高,且LPS+hucMSC-Ex组高于LPS组;蛋白质印迹法结合qRT-PCR结果显示hucMSC-Ex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减少M1极化态标志物iNOS、IL-1β表达,上调M2极化态标志物Arg1、IL-10表达;ELISA结果表明相比于LPS组,LPS+hucMSC-Ex组分泌的炎症因子IL-1β减少、抑炎因子IL-10增加。结论: hucMSC-Ex可能通过抑制NF κB活化,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而减少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 ,并通过成脂成骨诱导及表面标记物的检测进行鉴定.方法 剔除脐带动脉、静脉和外膜,取遗留的华通胶组织,将其剪成细小的碎块,用浓度为0.2%的Ⅱ型胶原酶消化,提取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44、CD90、CD105、CD73、HLA-ABC、CD34、CD45及HLA-DR,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分化诱导.结果 脐带华通胶经胶原酶消化后,可提取大量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华通胶干细胞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表面特征,而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志,例如CD44、CD90、CD105及CD73,并且干细胞HLA-ABC阳性表达,CD34、CD45及HLA-DR呈阴性.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茜素红、碱性磷酸酶及油红染色强阳性.结论 该方法 可较好地分离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将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C反应蛋白(CRP)对培养的入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经纯化的不同浓度CRP(0、5、10、50μg/mL)体外与培养2-3代的MSC共同温育24 h后,通过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表面CD34、CD45、CD106、CD90和CD71表达改变;通过Annexin-V检测凋亡细胞比率。ELISA法检测上清液SDF-1分泌:Western印迹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 c1-2/B ax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P与MSC温育24 h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MSC凋亡;反映细胞分化的CD34、CD45、CD133、CD90和CD71表达减低;并抑制MSC分泌SDF-1;50μg/mL CRP可明显增强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表达。结论炎症因子CRP具有直接抑制MSC分化及诱导调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及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MSC)的分离、纯化、扩增方法,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分别用组织块贴壁法和酶消化法获取脐带间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应用DMEM/F12培养液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的细胞表面标志.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测定细胞周期.结果两种分离方法均可获得MSC,原代培养12~14 d后可达90%融合,细胞可传代20代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脐带MSC强表达CD13、CD29、CD44、CD105,弱表达CD106,不表达CD34、CD11a、CD14、CD31、CD45.结论脐带MSC在体外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吴敏  徐龙  肖影群  杨仙荷  钟青梅  章萍  王武 《重庆医学》2015,(33):4702-470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活检组织变化和 CD28、CD34的表达,探讨 CD28、CD34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 HBV 感染者30例,肝活检获取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 HE 染色、Masson 染色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以 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肝组织中 CD28、CD34的表达,阳性细胞为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每张切片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CD28的表达强度采用阳性细胞染色面积及染色强度积分相加计算,CD34的表达强度参照 Weidner 校正方法计算肝组织内微血管密度。结果 CD28在所有病例的肝组织中均有表达,G3、G4组表达水平高于 G1组(P<0.05),S4组表达水平高于 S1、S2组(P<0.05)。 CD34在所有病例的肝组织中均有表达,G3、G4组表达水平高于 G1、G2组,且 G4最高(P<0.01),S2、S3、S4组表达水平均高于 S1组(P<0.01)。结论肝组织 CD28的表达状态与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窦毛细血管化的内皮标记 CD34可间接反映肝脏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分布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从大鼠后肢骨髓分离、培养MSc;CD34、CD44、CD5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MSC;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MSC注射给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rdU阳性细胞分布及VEGF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MSC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多次传代后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MSC表达CD34(-)、CD44(+)、CD54(+);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灶周围。VEGF表达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静脉注射的MSC能游走、迁移至太鼠缺血脑组织并存活,同时促进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胆管结扎(Bile duct ligation, BDL)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初步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BDL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DHA(14mg/kg)及阳性药物秋水仙碱(0.1mg/kg)干预处理,末次给药24h后,取血清检测ALT、AST、Bilirubin;HE染色、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指标α-SMA与α1(Ⅰ) collagen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TGFβ-RⅡ的表达。体外培养活化的HSC-T6,并用DHA干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α-SMA、α1(Ⅰ) collagen以及TGFβ-RⅡ、p-Smad2、Smad2的表达。结果 血清学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D大鼠ALT、AST、Bilirubin显著升高,DHA能降低血清中ALT、AST、Bilirubin水平;HE、马松染色、天狼猩红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DHA能够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组织结构以及胶原纤维的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HA还可抑制HSC活化的标志物α-SMA、α1(Ⅰ) collagen以及TGFβ-RⅡ、p-Smad2的表达。结论 DHA对BDL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一效应主要与其抑制HSC活化以及调控TGF-βⅡ/Smad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1.
扶正化瘀方增加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窗孔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实验探讨扶正化瘀方对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窗孔 变化的影响。方法:扶正化瘀方药物粉末以0.46 g/kg大鼠体质量的剂量配制成悬液,给予10只Sprague Dawley (SD)大 鼠灌胃,采取二次重复给药方式,1 h后心脏采血提取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扶正化瘀方组,n=10),同法以三蒸水灌 胃10只SD大鼠,提取血清作为对照血清(对照组,n=10)。两组血清均以10%的浓度配成培养基,以其培养体外传代 的LSECs,观察不同条件下体外传代的LSECs vWF和CD31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用电镜观察LSECs窗孔结构的变化。 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印迹结果均显示:扶正化瘀方组体外传代的LSECs表达vWF和CD31蛋白均较对 照组明显下调,扶正化瘀方组vWF 和CD31的灰度值分别为0.548±0.020和0.262±0.010,对照组分别为0.845±0.090和 0.383±0.0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5.18,9.61,均P<0.05)。2)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LSECs大部分窗 孔处于闭塞甚至消失状态,而扶正化瘀方组LSECs表面窗孔的数目明显增多、增大。结论:扶正化瘀方可抑制肝窦内 皮细胞vWF和CD31的表达,增加细胞表面的窗孔结构,具有潜在的逆转肝窦毛细血管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鼠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 Exo)对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 hydrochloride, D-Gal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小鼠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分化实验进行验证。超速离心法提取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透射电镜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对其鉴定,纳米颗粒追踪分析测定外泌体粒径电位。通过活性氧荧光探针考察外泌体减轻活性氧损伤的功能。CCK-8检测外泌体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腹腔注射D-GalN/LPS制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考察外泌体对D-GalN/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和CD44两个标志蛋白,而不表达CD31和CD117,具有成骨分化能力。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为具有典型杯状结构的纳米囊泡,表达CD9和CD63两个标志性蛋白。与PBS组相比,干细胞外泌体能够减轻L02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提高L02细胞活性,且外泌体本身对L02细胞活性没有影响。与PBS组相比,Exo治疗组能够改善肝脏组织损伤,降低转氨酶水平,调节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结论: 在细胞实验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减少活性氧,保护肝细胞的活性;在动物实验中,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下调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肝脏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24 分子在胆总管结扎(BDL)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型肝纤维化中对肝内Ly6Clo巨噬细胞亚群的调节以及 分泌PDGF-B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胆总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将野生型(WT)与CD24 基因敲除(CD24-/-)雌性小鼠随 机分为造模组(BDL)与假手术组(Sham),每组5只,造模组进行胆总管结扎,假手术组与造模组手术处理相同但不结扎胆总管。 术后7 d 应用HE 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分析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肝纤维化程度,定量-PCR(Q-PCR)和Western 印迹 检测肝内α-SMA 等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CD24 分子在肝内巨噬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共培养实验检测肝内星状 细胞中纤维化因子的变化。结果:两种基因背景小鼠的假手术组无病理表现,在造模组中,CD24-/-小鼠与WT 小鼠相比肝纤维化 明显加重,表现为肝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增多,α-SMA 等肝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升高。流式分析结果显示,CD24 分子在肝内 Ly6Clo 巨噬细胞亚群上高表达,在造模组中,CD24-/-鼠造模后肝内Ly6Clo 巨噬细胞亚群比例[(65.05±0.250)%]高于WT 鼠 [(52.55±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PDGF-B 在肝内Ly6Clo巨噬细胞亚群高表达,并且在CD24-/- 小鼠中的表达明显高于WT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CD24分子可通过调节肝内Ly6Clo巨噬细胞亚群中PDGFB 分泌减缓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iwil2诱导肿瘤干细胞(Piwil2-iCSC)来源的外泌体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肿瘤样生物学行为的影 响。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Piwil2-iCSCs外泌体,透射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及外泌体摄入实验检测外泌体形态、直径、标 志蛋白表达及作用途径。将hucMSCs 分为对照组、PBS干预组和外泌体干预组(Exo),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 和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ucMSCs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 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经Piwil2-iCSCs外泌体长期干预的hucMSCs的染色体结构。结果透射电镜可见Piwil2-iCSCs外泌体大 小均匀,直径在50~100 nm,呈形态较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囊泡状小体,粒径分析显示外泌体直径分布集中在在100~200 nm; Western blot显示外泌体标志性蛋白CD9、CD63和piwil2蛋白阳性表达;外泌体摄入实验表明外泌体进入细胞发挥作用。与对 照组和PBS干预组相比,Exo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增多(P<0.05),划痕愈合速度加快(24 h,P<0.05;48 h,P<0.01),侵袭细胞数目 显著增加(P<0.01)。经Piwil2-iCSCs外泌体干预后的hucMSCs细胞MMP2(P<0.05 vs PBS干预组,P<0.01 vs 对照组)、MMP9 蛋白水平表达增高(P<0.05),但染色体核型仍是46XY,无异常。结论肿瘤样干细胞Piwil2-iCSC外泌体能促进hucMSCs的增 殖、迁移及侵袭,但是未出现肿瘤样异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外泌体源性FZD10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外泌体,并利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分析NSCLC细胞(95D和H1299)、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及其外泌体中FZD10的表达;通过转染FZD10-siRNA敲低FZD10表达,用FZD10未敲低和敲低的NSCLC细胞外泌体分别处理HUVEC细胞,利用体外血管生成实验观察其成管能力,采用ELISA和RT-qPCR技术分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A和Ang-1的表达;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分析外泌体源性FZD10对信号通路PI3K、Erk1/2和YAP/TAZ激活的影响。结果 同BEAS-2B细胞及其外泌体相比较,FZD10在95D和H1299细胞及其外泌体中高表达(P<0.01);95D和H1299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促进HUVEC的微管形成及VEGFA、Ang-1的蛋白分泌、mRNA的表达(P<0.01),但在95D和H1299细胞敲低FZD10后这些效果受到抑制。FZD10的敲低可抑制PI3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但对YAP/TAZ信号通路的影响不显著。结论 NSCLC细胞外泌体源性FZD10可促进体外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PI3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灵甲方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防治肝纤维化作用,从OPN、PAI-1的蛋白表达层面探索其防治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共7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灵甲方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血瘀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腹腔注射DMN同时尾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共4周。4周后灵甲方组以灵甲方灌胃,每天1次,共治疗8周。复方鳖甲软肝片对照组4周后以复方鳖甲软肝片灌胃,每天1次,共治疗8周。8周结束后,取血检测ALT、AST、Alb、Glb;取肝组织,用Western blot检测OPN与PAI-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血瘀组比,灵甲方及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后大鼠的ALT明显降低(P〈0.05),且灵甲方组的AST较血瘀组降低明显(P〈0.01);与血瘀组比,灵甲方治疗后大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1),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后大鼠的体重亦有增加(P〈0.05);与血瘀组比,灵甲方治疗后肝体比比值显著增高(P〈0.01),脾体比比值降低(P〈0.05),且灵甲方组较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组在治疗后肝体比比值增加更明显(P〈0.05)。灵甲方治疗后OPN及PAI-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血瘀组显著降低(P〈0.01),灵甲方较复方鳖甲软肝片对OPN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甲方可能通过抑制OPN的表达间接降低PAI-1的蛋白表达水平,所以表现为对PAI-1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幅度较OPN大,从而使PAI-1对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抑制作用减弱,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桑黄酸性多糖(PIP)对胆管结扎(BDL)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60只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给药组(PIP组),每组15只。对照组小鼠只绕胆总管穿过手术线但不结扎,模型组、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结扎胆管。术后给药3周,末次给药12 h后眼球取血,处死小鼠。称量小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微板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 Ⅲ)和Ⅳ型胶原(Col Ⅳ)水平;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和肝纤维化程度;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质量和肝脏指数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肝脏质量和肝脏指数降低(P<0.05)。HE染色,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无异常表现;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肝小叶结构破坏,可见灶状液化性肝坏死和较多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肝组织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天狼猩红染色,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P<0.01),PC Ⅲ和Col Ⅳ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鼠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和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PIP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PC Ⅲ和Col Ⅳ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小鼠肝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GSH和MDA水平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PIP组小鼠肝组织中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PIP能改善BDL导致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