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α干扰素抗病毒相关全基因组表达谱,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治疗意义。方法应用R语言对来自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α干扰素相关的全基因组表达谱开展差异分析、富集分析、蛋白互作分析,再应用自主研发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genomic precision medicine prediction platform,EpiMed),寻找与α干扰素调控基因表达谱呈负相关的疾病类型,以及呈正相关的药物。结果α干扰素对基因组表达谱影响复杂,其调控的核心基因有OAS1、MX1、OASL、ISG15、IST1、IRF7等,参与病毒生命周期的负调控、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肝炎、双链RNA绑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等。进一步分析,α干扰素调控的基因组表达谱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呈高度负相关,而与利托那韦、利巴韦林、奈韦拉平、氟伐他汀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基于α干扰素抗病毒相关基因组表达谱的分析对于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治疗药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子机制及干预药物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意义。方法从公共开放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利用R语言Impute程序包进行数据标准化,Limma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Robust rank aggregation算法筛选差异显著性基因。进一步的表观调控机制分析利用R语言Clusterprofile程序包,进行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筛选潜在干预药物。结果在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的小鼠中,肺损伤相关通路为哮喘信号通路,心脏损伤相关通路为病毒性心肌炎信号通路,肾脏损伤相关通路为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信号通路,肝脏损伤相关通路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信号通路,造血功能损伤相关通路为造血细胞谱系信号通路。EpiMed平台筛选出对SARS-CoV感染诱发的MODS具有潜在干预作用的药物,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虎杖、利托那韦、鱼腥草、奈韦拉平、败酱、泛昔洛韦、西多福韦、连翘、α干扰素、磷酸氯喹、瑞德西韦和阿比朵尔。结论SARS-CoV感染可通过器官特异性相关通路引起MODS,并基于这些通路预测出一系列潜在干预药物,有待进一步通过体内外实验和临床验证。这有助于指导COVID-19相关MO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伊马替尼在目前被认为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治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只有少部分患者能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干扰素联合伊马替尼有可能提高CML疗效。本研究分析多项临床研究结果,以伊马替尼单药治疗的结果为对照,系统评价干扰素联合伊马替尼方案治疗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在ClinicalTrial网站和Cochrane协作网检索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并通过PubMed、EM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比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数据。结果表明,共有7项临床研究,相关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病例总数697例。联合治疗组与单药组比较: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gR)6个月时为58%:42%(P=0.0001),12个月时74%:68%(P=0.004);主要分子学缓解(MMR)6个月时为58%:34%(P=0.0001),12个月时66%:47%(P〈0.0001);CMR6个月时为13%:2%(P=0.0002),12个月时14%:5%(P=0.0009)。联合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乏力、水肿、肌肉疼痛,较单药治疗更易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轻度贫血。结论:干扰素联合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优于伊马替尼单药治疗,并且能更早获得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缓解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在急性白血病中极高,甲基化程度与急性白血病关系密切。因缺少合适的研究方法,其具体的甲基化量化水平与疾病的关系,人们一直缺乏认识。本研究旨在建立ID4甲基化定量PCR体系,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初步尝试在初治急性白血病骨髓样本中评估ID4的甲基化水平。首先构建质粒并建立体系标准曲线,分别使用MSP和定量MSP对细胞系样本进行检测,以传统MSP的结果为对照,验证新方法的特异性;按不同比例将甲基化阴性和阳性细胞混合,用甲基化定量PCR扩增验证新方法敏感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符合绝对定量要求的标准曲线;通过细胞系验证,MSP结果与定量MSP结果完全一致;同时在甲基化阴性细胞背景下,定量MSP可以稳定的检测到1:10-5水平的ID4甲基化阳性细胞。在急性白血病骨髓样本检测中,定量MSP甲基化阳性检出率高于MSP。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完整的ID4基因甲基化定量PCR体系,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取EA.hy926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10μmol/L阿托伐他汀钙体外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 24h,用Affymetrix HG-U133plus 2.0全基因组表达芯片检测阿托伐他汀钙对EA.hy926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运用基因富集分析(GSEA)软件、DAVID基因功能聚类分析软件及Cmap数据库对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对相关靶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倍数>2倍的基因649个,其中上调基因295个,下调基因354个。经DAVID及GSEA基因富集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钙广泛下调了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上调了Kruppel样转录因子等血管保护基因,Cmap数据库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钙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白藜芦醇呈正相关的联强度高。结论阿托伐他汀钙从多角度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白藜芦醇相似。  相似文献   
8.
高龄侵袭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探讨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高龄眼眶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1例89岁男性患者经右眼眶肿物部分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小剂量化疗治疗基础上,采用CIK细胞治疗5个疗程,每疗程输注(2-3)×109CIK细胞2次,同时给予rhIL-2 1 MU/d皮下注射,连续10 d,观察CIK细胞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该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能成功扩增出所需的CIK细胞,培养后的CIK细胞以CD3+和CD8+细胞为主,CD3+CD56+细胞得到大量扩增。CIK细胞治疗2个疗程后,原发眼眶淋巴瘤及左肾上极病变完全消失,5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IK细胞治疗中未见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高龄眼眶淋巴瘤侵袭性较高、分期较晚的患者,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小剂量化疗的基础上,采用自体CIK细胞治疗,可能更有助于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无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氯吡格雷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用于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预防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氯吡格雷与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不可逆结合,阻断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的激活,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抗血栓作用以外,氯吡格雷可能还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保护和抗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我们拟对氯吡格雷在抗血栓以外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氯吡格雷与炎症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是AC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临床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新型药物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建立AA的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进行相似性分析,筛选可能有效的药物。纳入难治性AA患者[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或)雄激素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无效]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疗效,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显示盐酸二甲双胍可能对AA有治疗作用。纳入43例难治性AA患者(其中15例为重型AA),采用包含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CsA)和司坦唑醇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显示:27例输血依赖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全部(100%)停止输血;40例贫血患者中,37例(92.5%)血红蛋白完全恢复正常;30例血小板低于20×109/L的患者中,28例(93.3%)升至50×109/L以上;35例白细胞低于2.5×109/L的患者中,31例(88.6%)升至3.5×109/L以上。40例贫血患者中,1例出现肾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A后恢复正常;18例出现转氨酶升高,加用保肝药物并减少司坦唑醇用量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环孢素A和司坦唑醇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AA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